武恒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05-000-01
摘 要 本文以合肥市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他們的課外體育活動中輪滑運動的參與情況為出發(fā)點,采用問卷調查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文獻資料等方法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與分析,得出合肥市大學生課外輪滑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的原因,進而提出對合肥市高校大學生課外輪滑運動的一些有益的建議,對提高合肥市高校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促進輪滑運動在南方地區(qū)的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合肥市大學生 輪滑活動 建議 促進
輪滑運動以其獨特的趣味性和健身性成為大學生普遍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但是現(xiàn)在大學生普遍存在高素質,低體質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我國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以及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開展,所以,現(xiàn)在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開展顯得十分重要,而輪滑運動以其獨特的趣味性和健身性對于高校大學生培養(yǎng)健身意識和提高身體素質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試圖通過對合肥市部分高校大學生課外輪滑活動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包括參加活動的項目、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學生滿意度等調查內容,意在指出大學生課外輪滑活動的普及程度和存在問題,并根據(jù)合肥輪滑活動的現(xiàn)實條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提高大學生輪滑運動的普及率。同時,也為合肥市輪滑運動的普及和提高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對象隨機抽取了合肥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合肥農業(yè)大學等部分高校、大專院校在校學生200人進行調查,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全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三種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
(一)合肥市大學生參加輪滑運動的目的
男生中認為參加課外輪滑活動的動機人數(shù)最多的是通過考試達標,為50人,有20人認為是可以增強身體健康,有15人認為參加輪滑活動可以豐富業(yè)余生活。女生則在參加課外輪滑活動的學習動機上體現(xiàn)出了不同的一面。有29人認為增強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有25人認為可以豐富業(yè)余生活。男生把通過達標考試放在主要位置,女生則把身體健康放在了首要位置。
(二)合肥市大學生對學校場地設施滿意程度
運動場地是體現(xiàn)一項體育運動能否繁榮發(fā)展壯大的一項硬性指標。良好的訓練環(huán)境會使練習者充分感到在學習、練習過程中的快樂。而在實地調查中發(fā)現(xiàn),合肥市部分高校的輪滑場地并沒有展現(xiàn)其自身的優(yōu)越性。有34%的男生和44.4%的女生對學校輪滑場地設施感到不太滿意。而對于學校輪滑運動場地感到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人數(shù)卻寥寥數(shù)幾。因此對于運動訓練場地的再開發(fā)與完善,也是合肥高校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問題之一。
(三)合肥市大學生課外輪滑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南方地區(qū)常年不下雪不結冰,冬天短夏天長,這為輪滑運動的開展提高了很好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南方地區(qū)經濟相對比較發(fā)達,城市基礎建設比較好,這為輪滑運動的普及提供了很好的場地設施,所以在合肥市,輪滑運動的開展對大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于合肥市大學生輪滑運動的開展情況做了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限制開展輪滑運動的主要阻力。
(四)合肥市大學生課外輪滑活動的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是一堂課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它會影響到這堂課的教學內容的傳授、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積極性的參與等。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合肥市大學生參加的課外輪滑活動采用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自由活動、有組織活動、有組織和自由相結合以及俱樂部形式。合肥市課外輪滑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還是比較科學的,能夠將有組織的和自由性相結合,說明關注到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和教師主導作用的充分實現(xiàn)。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目前,合肥市高校大學生對輪滑運動還是比較感興趣,這意味著輪滑運動的開展在合肥市高校具有良好的基礎。但制約學生真正引起興趣去樂意學習輪滑活動的限制性因素卻很多,這也深深的影響了合肥普通高校課外輪滑運動的積極開展。
2.合肥市高校大學生參加輪滑運動主要是趣味性和娛樂性,而對于這一項具有多重功能的體育活動,學生對其還并沒有達到深刻性的認識。
3.體育運動項目的順利開展最堅實的基礎就在于其運動訓練場地的完善。
(二)建議
1.合肥市高校的相關領導應重視輪滑場地的建設和開發(fā),負責人應完善體育經費建設,必要時可從社會外引入資金,與商業(yè)活動相結合,進而滿足輪滑運動的需求。
2.合肥市高校應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育課教學,在教學內容上開拓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靈活變通。
3.對體育老師做一些專業(yè)培訓,從而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鼓勵學生成立輪滑社團,培養(yǎng)學生學習輪滑的熱情,同時加大運動中自我保護知識的普及,避免出現(xiàn)運動創(chuàng)傷等問題。
4.加強對高校輪滑專項的體育老師專業(yè)水平培訓,做好理論與實踐的高水平教學同時還需要多與學生全面的融入,形成師生一體,互相探討。
參考文獻:
[1] 于立強.輪滑運動[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 鐘秉樞.高等體育教育改革探索[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3] 于立強.中國冬季運動項目北冰南移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