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3次重復試驗、隨機區(qū)組試驗,對結果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定量的得出:在嚴格執(zhí)行《冬棗豐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的前提下,于初花期噴施20ppm的2.4-D,8a生(定植6a)冬棗園平均單株產量能夠達到17.58kg,折合21100kg/hm2,保果效應達到極顯著水平。
關鍵詞:冬棗;激素保果;時期與濃度;試驗分析
中圖分類號:S66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332022
1 試驗情況
冬棗是觀寺鎮(zhèn)水果的支柱產業(yè)之一,但花而不實、幼果脫落嚴重,導致單產不高。為了探索冬棗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保果的較優(yōu)濃度,筆者自擬方案,于2014年3月在新溝村2社實施了《冬棗激素保果時期與濃度二因素試驗》。
1.1 材料
品種:沾化冬棗。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2.4-DNa。
1.2 方法
1.2.1 小區(qū)和區(qū)組
規(guī)格3×3m,8a生(定植6a)的冬棗園。每小區(qū)2行、每行6株,共12株。小區(qū)之間留4行作保護行,小區(qū)橫向排列。
1.2.2 時期和濃度
A時期:A1初花期、A2盛花期、A3謝花后7d。
B濃度:B115 ppm、B120 ppm、B125 ppm。
見《冬棗激素保果時期與濃度二因素試驗因子表》(表1)
1.2.3 重復
共設3次重復,濃度相同的小區(qū)每株扎相同數量的塑料彩條作標記。見《冬棗激素保果時期與濃度二因素試驗田間分布表》(表2)。
1.2.4 技術規(guī)程
1.2.4.1 肥水管理
施好基肥,萌芽、幼果、壯果肥。
1.2.4.2 整形修剪
自然開心形,盛產期內堂透光修剪。
1.2.4.3 花果管理
環(huán)割,噴水(花期17點),放蜂,施硼,施用激素。
1.2.4.4 病蟲防治
綠色防控。
1.3 試驗結果分析
分小區(qū)單獨、計重,計算單株平均產量。
1.3.1 編制兩向表
1.3.2.3 F測驗
查F表。以df誤為縱,區(qū)組處理的df為橫查表。
將上述計算、查表數據填入表5。
F值測驗統(tǒng)計推斷。
區(qū)組:F實1.14, 時期(A):F實131.66,>F0.01;2/16=6.23。差異極顯著。 濃度(B):F實8.71,>F0.01;2/16=6.23。差異顯著。 AB互作差異不顯著。 處理組合②(A1B2、初花期20ppm)產量最高,達17.58 kg/株,折合2.11萬kg/hm2,對其余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 處理組合①(A1B1、初花期15ppm)、③(A1B3、初花期25ppm)產量次之,對除②以處的其余處理差異達顯著水平。 2 結論 初花期噴施20ppm的2.4-D,8a生冬棗園平均單株產量能夠達到17.58kg,折合21100kg/hm2,具有極顯著的增產作用。 作者簡介:袁麗華(1968年-),女,四川仁壽縣人,漢族,農藝師,大專,從事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