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權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25-01
地圖是地理教材各個教學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地理知識的第二語言。地圖以圖像、符號、注記和色彩等形式,濃縮和貯存大量的地理信息,成為聯(lián)系地理事物與人認知過程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要么將地理學知識形象化,如地球儀、天球儀、天體運動演示儀等;它要么將地理事物的分布圖像化,如分層設色地形圖、氣候圖、政區(qū)圖、交通圖、旅游圖、軍事地圖、資源分布圖等;它要么將地理事物具體化,如地理平面圖、衛(wèi)星云圖。地圖為地理事物的分布指明了位置與方向,為學習紛繁蕪雜的地理知識繪就藍圖,因而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意識,引導學生習慣性地把地理事物落實在圖上,是地理教學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同時,將地圖上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進行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又能指導我們科學地進行生產生活,并將各地理要素綜合考慮,恰當?shù)剡\用于實踐,讓地理學知識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在當下的大部分農村中學,很多初中生年齡偏小,地理基礎差,認知能力薄弱,相當多的一部分學生上地理課,習慣于死記硬背教材中的文字和教師歸納的知識要點,不善于識圖記圖,沒有意識將地理事物落實在地圖上,不習慣借助地圖并結合文字,強化對地理知識的認知,識記與掌握,結果在地理學習中常常迷失方向,事倍功半。另外在地理知識的練習和檢測中,讀圖填空分析題往往考察學生結合地圖,綜合運用地學知識的能力。相當多的學生在完成讀圖填空分析題時表現(xiàn)欠佳;個別差生對解決該題時常只能望題興嘆,無能為力。因此,引導學生看圖、識圖、記圖,培養(yǎng)學生讀圖意識,養(yǎng)成讀圖的優(yōu)良習慣十分重要。
1 引導學生讀準地圖的方向
判讀有經緯網的地圖,要根據(jù)經緯線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是絕對的??拷睒O的是北方,靠近南極的是南方。在北極圈,正中圓心位置是北極,反方向都是南方。在南極圈,正中圓心位置是南極,反方向都是北方。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是相對的。在北半球沿逆時針方向永遠往東,反之往西。在南半球沿順時針方向永遠往東,反之往西。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jù)指向標確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面向指向標的箭頭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沒有經緯網和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方向是確定地理事物位置的基礎,讀圖時首先要把握好方向,根據(jù)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來記住地理事物的具體位置。
2 引導學生讀懂地圖上的比例尺
地圖上的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其運算公式是圖上距離除以實地距離。在比例尺的換算過程中,注意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的單位必須相同。大單位千米與小單位厘米的換算策略是:小化大,除一下;大化小,乘才好。比例尺通常采用數(shù)字式,線段式或文字式三種方式來表示。圖幅相同,比例尺大小不同,顯示的地理事物的范圍與詳略程度不同。小地方,大比例尺,顯示的地理事物較詳細;大地方,小比例尺,顯示的地理事物較簡略。
3 引導學生研讀圖例與注記
圖例即采用各種符號,線條和顏色對各自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加以文字說明。注記即說明各種地形區(qū),海洋,河流,城市等名稱的文字和顯示山高水深,氣溫,降水量的數(shù)字。先弄清一幅地圖的圖例和注記,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為進一步研讀地圖做好鋪墊。
4 加強對學生讀圖技巧的培養(yǎng)
在讀等高線地形圖時,要學生明確下列讀圖規(guī)則:(1)等高線是閉合曲線,閉合曲線內高外低是山地或山峰,山地中間高,四周低;(2)閉合曲線內低外高是盆地或洼地,盆地四周高,中間低;(3)等高線從高處凸向低處是山脊或山梁,山脊線又叫分水嶺;(4)等高線從低處凸向高處是山谷或峽谷,又叫集水線。山谷通常會發(fā)育成小溪,甚至發(fā)育成河流。(5)一對山谷等高線組成鞍部,鞍部處在相鄰兩個山頂之間。(6)多條等高線匯合重疊在一處呈鋸齒狀是陡崖或峭壁。在讀衛(wèi)星云圖時,要引導學生明確:綠色代表廣袤的陸地,同時也表明該區(qū)域的天氣狀況是晴;蘭色代表蔚藍色的海洋;白色代表云層,表明該區(qū)域有雨。分層設色地形圖用涂色直觀反映地表起伏的狀況,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地形類型。綠色代表平原,顏色越深表示海拔越低;黃褐色代表丘陵,高原和山地,顏色越深表示海拔越高;蘭色代表海洋和湖泊,顏色越深表示水位越深;深蘭色表示河流,顏色越淺表示水位越淺,通常為河流上游,反之為河流下游;紫色或白色表示積雪與冰川。
5 引導學生對地圖反映的重要地理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方便記憶和鞏固
比如,讀圖識記亞歐兩洲界線可歸納成:烏烏里大黑土地;讀世界七大洲輪廓分布圖可歸納成:亞非北,南美南極和歐洋;讀日本重要工業(yè)城市分布圖可歸納成:日本有一位(神)(京)
(濱),長著一雙(大)腳(阪),住在(名古屋);讀中國政區(qū)分布圖可歸納成:東北—遼吉黑;華北—晉冀魯京津;華東—蘇浙滬;華南—閩粵瓊臺桂;華中—湘贛鄂豫皖;西南—云貴川黔藏;西北—陜甘寧青新。以圖釋文,以文解圖,圖文轉換之間,既可以增強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記憶能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的讀圖意識和讀圖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利用多媒體使讀圖過程既輕松又有趣,既科學又高效。在練習中反復強化學生的讀圖意識,在課堂檢測中檢測學生的讀圖意識和讀圖能力。在日積月累中通過研讀地圖,勾圈地圖,填充地圖,手繪地圖等手段,讓學生養(yǎng)成讀圖習慣,地理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