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蓮
摘 要: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與普及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一種新興的交際語言——網絡語言也隨之產生。網絡語言的出現(xiàn),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和研究。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泰國,網絡語言的研究都已成為了語言學家討論和爭論的熱點之一。泰國網絡聊天語言的形成有著其獨特的原因,這與泰國社會文化背景、外來文化的傳播、泰文書寫系統(tǒng)等方面都有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網絡聊天 泰語詞匯 特點 原因 規(guī)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16-01
較規(guī)范泰語而言,泰語網絡聊天語言其實是規(guī)范泰語發(fā)生變異后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泰語網絡聊天語言的變異現(xiàn)象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xiàn)了泰國當今社會獨特的網絡文化現(xiàn)象和網民的文化心理。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造成泰語網絡聊天語言出現(xiàn)變異的原因:
1 客觀成因
1.1 聊天語境
自1998年互聯(lián)網成為第四媒體以來,電子技術日新月異,互聯(lián)網得到了廣泛傳播,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深受人們的喜愛。網絡聊天也就隨之成為了備受人們關注的交際方式之一,E-Mail、WE CHAT、QQ、MSN、FACEBOOK、BBS論壇等成為了人們主要的網絡交際工具,網絡聊天語言的形成與網絡交際的環(huán)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網絡聊天時,通過人們通過敲擊鍵盤上的字母、數(shù)字或符號來進行交流,因此可以說網絡聊天語言的形成是受鍵盤輸入限制的。由于鍵盤的空間和字符數(shù)量有限,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網民的交際需求,便出現(xiàn)了語言的變異形式。例如:有些泰語字母發(fā)音是相同的,但是在使用鍵盤輸入時需按【shift】鍵進行切換,為了使泰語輸入更加便捷和迅速,網民們更傾向于使用便于輸入的字母。
1.2 社會文化
語言與文化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不同社會的文化都在語言上有所體現(xiàn),透過不同時期的語言我們都可以了解到當時的文化背景。網絡為各國、各民族、各地區(qū)之間語言的接觸和借用及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平臺。
1987年泰國開始接入國際互聯(lián)網以后,網絡在泰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泰國人尤其是青少年開始熱衷于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的相關娛樂活動。語言記錄和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變化和人們觀念的更新,主要表現(xiàn)在外來詞的借用、音譯詞拼寫、縮略的運用等豐富了詞匯的體系。例如:泰語網絡聊天語言中大量存在諸如“ (下載)”、“ (分享)”等大量音譯詞匯,“Y(why)”、“V(we)”、“U(you)”等英語諧音詞匯以及“ZZZZ^^^^”、“XOXO”等一系列富有特別含義的表達方式等等。這種表達方式幾乎是在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從泰語網絡聊天語言的變異現(xiàn)象,我們不難看出泰語網絡聊天語言的發(fā)展主要是網民在利用現(xiàn)代傳媒技術和計算機設備的前提下,將傳統(tǒng)泰語和外來文化相融合,并賦予其某種意義的過程。
2 主觀成因
2.1 網民自身條件
語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語言背后的社會文化特征,相反,語言反映出來的社會文化特征也制約著語言的使用和發(fā)展。網絡聊天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變異形式是同網民的自身素質相聯(lián)系的,如:網民的年齡、學歷、道德觀念、綜合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據相關調查顯示:泰國網民的年齡較為年輕,受教育程度偏高。在網絡聊天語言中,經常出現(xiàn)英語的縮略形式和泰語詞、英語字母及阿拉伯數(shù)字等多種語言混用的現(xiàn)象。例如:
“ ”、“ ”、“U2(you too)”等詞匯的組合形式,網民利用數(shù)字的泰語或英語諧音來代替詞本身,以求達到更好的表達效果。
2.2 網民的心理
釋放壓力。網民之所以如此鐘愛并沉迷于網絡游戲或網絡聊天,除了網絡可以給網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各種信息以外,另一個原因在于在網絡這個虛擬空間里,網民可以找到內心真正的自我。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里,人們緊繃的情緒 能夠暫時得以放松,人們可以在這里抒發(fā)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在這個空間里,人們沒有年齡、性別、職業(yè)等各種社會角色的限制,更沒有社會道德的制約。在匿名登陸的情況下,網民無需顧慮各種現(xiàn)實社會因素,盡情地享受著網絡空間給他們帶來的自由和暢快,在詞匯的選擇和使用上顯得十分隨意。
求新求異。網絡聊天語言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語言變異現(xiàn)
象,都與網民求新求異的心理有關。年輕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創(chuàng)新,喜歡標新立異。在網絡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可以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人魅力,無需再遵循傳統(tǒng)語言的語法規(guī)則,也不用再使用日常交際中的詞匯,而是隨心所欲,創(chuàng)造出大量在日常交際中不常見的詞匯來代替日??谡Z交際。例如:用“uou”這種英語拼寫形式來代替詞匯“ ”,用字母 來替換字母 等。年輕網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通過這種特有的改寫方式,對泰語詞匯進行改寫,體現(xiàn)了自己的個性追求和價值觀。
合群心理。網絡聊天語言從產生、傳播到被廣泛運用,與網民的合群心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網絡交際中,網民們認為使用某些新的表達方式是一種時尚,于是只要出現(xiàn)一個新詞、一個新的表情符號,他們便隨波逐流,將其廣泛使用。例如:諧音形式
“ ”(洗澡)的出現(xiàn),網民開始會覺得很新奇,這種模擬日??谡Z交際的語音語調來拼寫的網絡聊天語言讓交際雙方感覺就像在現(xiàn)實中聊天一樣,縮短了空間距離感,這種表達方式便會被網民廣泛傳播,反而再不會使用正確的泰語詞匯“ ”。
叛逆心理。年輕的網民大都是80或90后,他們受教育程度較高,對外界的接受和適應能力較強,喜歡突破常規(guī),追求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方式。網絡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符合他們內心需求的交際場所,他們在網絡聊天室、BBS論壇等各種環(huán)境下使用的語言基本上屬于不規(guī)范泰語。網民的叛逆心理促使網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在不遵循泰語規(guī)范的情況下,利用鍵盤上有限的字符創(chuàng)造出無限的網絡聊天語言,促進了網絡聊天語言的發(fā)展變化。
參考文獻:
[1] 宋鳳齡.從網絡語言看網絡文化現(xiàn)象和社會心理[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 張樂.網絡交際中的語言變異[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3.
[3] 李頻華.網絡語言背后的文化心理特質[J].寧德師專學報,2004,4.
[4] 蔣原倫.網絡聊天的語用和文化[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