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弟海 張彩鳳
摘 要:培育壯秧是奪取水稻高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同拌種劑和覆蓋方式對培育壯秧有一定影響。水稻藥劑拌種能提高水稻出苗率、減少苗期病蟲害、增強水稻分蘗能力。而覆蓋方式對秧苗素質有一定影響,對秧苗抵御外界氣溫突變的風險、病蟲害都起著重要的屏障作用,并能調節(jié)苗床的溫濕度。為探索不同拌種劑和覆蓋方式對水稻的影響,以宜香優(yōu)2115為試驗材料,采用不同覆蓋方式以及不同拌種劑,比較水稻苗期秧苗素質、大田生長、產量等指標,為我國水稻高產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拌種劑;覆蓋方式;育秧;水稻;秧苗;產量;影響
一、試驗設計與方法
1.試驗設計
試驗采取4種不同拌種劑和3種不同覆蓋方式兩因子12個處理。A為不同拌種劑:A1為旱育保姆拌種,A2為貴大藥劑拌種,A3高巧,A4為不拌藥劑。B為不同覆蓋方式:B1為無紡布,B2為普通薄膜,B3為不覆蓋,如表1所示。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秧苗平均在32厘米左右時移栽,小區(qū)面積20m2(4m*5m),即12行、20株,栽培密度按8084穴/667m2,寬窄行為33cm*25cm,小區(qū)外設保護行。采用旱育秧方式。
2.試驗的基本情況
試驗地在高釀鎮(zhèn)新民村陳守德的責任田,面積960m2,水源充足,交通方便,中等肥力,代表性強,前茬為冬閑田。
(1)播種。4月10日浸種,4月11日播種,播種后統一以地膜平鋪催芽,于4月17日立針后揭開平鋪地膜,然后按不同覆蓋方式對每小區(qū)進行覆蓋。至5月4日統一揭去覆蓋進行練苗,5月15日考查秧苗素質,5月18日移栽大田。
(2)施肥。底肥畝施農家肥1000kg,鈣鎂磷肥50kg,氯化鉀10kg,尿素10kg,鋅肥2kg。
(3)移栽。5月18日移栽大田,5月19日每小區(qū)標示10穴進行大田單株分蘗消長調查。移栽葉齡6.5葉,苗高32厘米左右。嚴格按照試驗設計寬窄行進行拉繩移栽。
(4)適時收獲。9月11日考種,9月16日收獲。各小區(qū)實割、單收按85%折干計產。
二、結果與分析
1.不同拌種劑和不同覆蓋方式對生育期及生育進程的影響
不同拌種劑和不同覆蓋育秧方式對生育期長短無影響,均為159天,分蘗期、拔節(jié)期、抽穗期、齊穗期均相同。表27也說明了這一情況。這就說明4種不同拌種劑和3種不同覆蓋方式兩因子對其生育期及生育進程基本無影響。
2.不同拌種劑和不同覆蓋方式對成苗率及秧苗素質的影響
(1)不同拌種劑對成苗率的影響。由表2可知不同拌種劑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65%左右波動,而重復(不同覆蓋方式)間的差異卻極顯著,說明不同拌種劑對成苗率基本無影響。
(2)不同覆蓋方式對出苗率的影響。不同覆蓋方式對成苗率的影響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極顯著,以B2(蓋農膜)最優(yōu)達81%,B1(蓋無紡布)次之為63%,B3(無覆蓋)最劣為54%。說明覆蓋可以增加苗床溫濕度,提升成苗率,覆蓋對提升成苗率致關重要。
(3)不同拌種劑對秧苗高度的影響。不同拌種劑對秧苗高度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基本無差異,在33cm左右波動。說明不同拌種劑對秧苗高度基本無影響。
(4)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高度的影響。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高度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其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是因覆蓋成苗率高密度大,無覆蓋成苗率低密度小導致。
(5)不同拌種劑對秧苗葉齡的影響。不同拌種劑對秧苗葉齡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6.48葉左右波動。說明不同拌種劑對秧苗葉齡基本無影響。
(6)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葉齡的影響。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葉齡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6.48葉之間左右波動, 其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是因覆蓋成苗率高密度大,無覆蓋成苗率低密度小導致。
(7)不同拌種劑對秧苗綠葉數的影響。不同拌種劑對秧苗綠葉數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9片左右波動。說明不同拌種劑對秧苗綠葉數基本無影響。
(8)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綠葉數的影響。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綠葉數的影響數據如表2所示,處理間差異不顯著,在9片左右波動。其處理間差異不顯著是因覆蓋成苗率高密度大而爭水爭肥,無覆蓋成苗率低密度小水肥條件好導致。
三、產量結果與分析
小區(qū)實割稱重折干產量以A4B1處理最高為656.80公斤/畝,A3B2處理最低635.35公斤/畝;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A4B1、A2B2、A1B2、A4B3、A3B1、A1B3、A3B3、A2B3、A1B1、A2B1、A4B2、A3B2。經表30結果分析—F測驗,得知其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說明4種不同拌種劑和3種不同覆蓋方式兩因子12個處理之間的產量差異不顯著。兩相鄰位次之間的產量差異除第三與第四名相差14.36公斤/畝外,其余兩相鄰位次之間的產量差異不促10公斤/畝,最高的處理(A4B1)684.43公斤/畝與最低處理(A3B2)635.35公斤/畝之間的差異也只是49.08公斤/畝。
拋開交互作用,若單就A因子而言,從表3中用其平均值,單統計A1、A2、A3、A4的數據并進行F測驗,則顯示A4最高A2次之A1第三A3最低,但A1、A2、A3、A4間差異不顯著。若單就B因子而言,從表3中用其平均值,單統計B1、B2、B3、的數據并進行F測驗,則顯示B1最高B2次之B3最低,但B1、B2、B3間差異不顯著。這就進一步說明不同拌種劑和不同覆蓋方式對產量沒大影響。
四、結語
不同覆蓋方式對秧苗成苗率有重大影響。所以在水稻生產育苗環(huán)節(jié)中,應用農膜、無紡布或其他覆蓋物覆蓋,可提高地溫從而提高成苗率降低用種量,致使生產成本降低,同時保證有足夠的秧苗,特別是在有倒春寒的年份尤為重要。雖然以蓋農膜的最優(yōu),但蓋農膜需通過揭膜淋水來補充秧苗所需水份,從而增加生產成本,故在生產上建議用無紡布,這樣可避免揭膜淋水這一工序,從而降低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充分利用雨水。
參考文獻:
[1]薛志剛, 張麗娜. 不同育秧方式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 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2(4):29-30.
[2]李錦霞, 許美剛, 劉澤華,等. 不同育秧產品對水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試驗[J]. 安徽農學通報, 2014(23):29-30.
[3]彭泰輝, 林安發(fā), 楊文珍,等. 水稻不同拌種劑和不同覆蓋方式育秧效果分析[J]. 耕作與栽培, 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