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娟 李紅 李照玲 何新珍
摘 要:欒樹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多,其觀賞性較高,抗逆性較強,是園林綠化優(yōu)良的行道樹樹種,本文從欒樹的生物學特性、繁殖技術、水肥管理等方面進行闡述,以給廣大園林育苗戶帶來啟發(fā)。
關鍵詞:欒樹;育苗栽培;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59
欒樹為落葉喬木,屬于無患子科,欒樹屬,在我國栽培較多,其地理分布范圍較廣,是園林綠化中較為常見的樹種,國外日本、朝鮮有分布。其樹姿秀美,在春季新發(fā)的嫩梢和嫩葉呈鮮紅色,而在夏季掛滿枝頭的黃花鮮艷奪目,秋季金黃色的葉片較為壯觀,冬季筆直的樹干剛勁有力,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欒樹是集觀葉、賞花、觀果、賞干于一身的綠化樹種。現將其育苗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 欒樹的地理分布及其生物學特性
欒樹的分布比較廣泛,國內北起東北的南部,南到長江流域地區(qū),西至甘肅均有分布,國外分布于朝鮮、韓國、日本。在園林綠化栽培中,尤其是華北地區(qū)較為常見的綠化樹種,但在北方城市像北京、石家莊、邯鄲等黃河以北地區(qū),一般用北方欒樹較多,北方欒樹又稱北欒,其特點是耐寒性強,其缺點是生長速度慢,樹桿不直。而在黃河以南則可以栽植黃山欒樹,但黃山欒樹并不屬于南欒的范疇,而很多人將黃山欒稱之為南欒是不科學的,黃山欒原產于江蘇北部、安徽、河南、山東南部等地,具有相當的耐寒性,同時具有生長速度快,樹桿挺拔筆直。因此黃山欒樹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山東、江蘇北部培育的黃山欒樹也可移植到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成活率良好。北欒在黃河以南地區(qū)有育苗,但在園林綠化中應用較少,因其生長速度慢,苗木價格高,而通常采用黃山欒樹和南欒較多。隨著極端氣溫的出現,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修復,尤其是冬季的極端低溫氣候出現,北欒在黃河流域一帶也將會被廣泛應用。
欒樹為喬木樹種,樹體高達16m, 樹皮顏色呈淺灰褐色,較大的樹干常有細縱裂,皮孔比較明顯,樹冠圓球形。奇數羽狀復葉,葉緣呈不規(guī)則的鋸齒狀,近基部常有深裂片。頂生圓錐花序,大而疏散金黃色,花小?;ㄆ?~7月, 果實成熟期9~10月。
2 苗木的繁育
欒樹的繁殖方法很多,生產中常用的有播種、插根等,生產中應用較多的繁殖方法是播種法。因播種法不但簡便易行,而且一次性可得到大量的生產用苗。
2.1 種子采集
在種子采集時,要選樹干通直,樹冠優(yōu)美,抗逆性強,且無病蟲為害,可作為采集種子的母樹,采集的最佳時間,是在其果實成熟時。采種后要抓緊時間進行晾曬,在晾曬時要用木棍輕輕敲打,讓種子從蒴果中全部脫落,收拾好種子后,可用布袋進行保存。
2.2 浸種催芽
將種子浸入60~70℃的溫水中,用水量為水:種子體積比=6:1,將備好的溫水倒入種子中,邊攪拌邊加水,使種子均勻受熱。浸泡時間為3d,將浸泡好的種子撈出,種子:濕沙=4:1的比例混勻,放入大棚或溫室內,上面可覆蓋一層稻草,達到保溫效果。室溫控在6~12℃,若稻草過干應噴水保濕。當露白的種子數在40%進行播種。
2.3 土地整理及播種
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地區(qū),常大田育苗。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整地前進行澆水,并施入腐熟的有機肥料,待土壤不干不濕時將土地深翻,耙平,無坷垃,若直接播種,應做好畦。若進行育種圃播種,可做成小畦,行距為60cm,用種量為1~2kg/m2。播后覆蓋厚2cm的疏松細土,并踏實。
2.4 幼苗管理
當苗高10cm時,要及時進行間苗,每667m2的留苗量為6670~10000株。間苗時要“苗密多間、苗稀少間”,及時拔除劣質苗、過密苗。等小苗出齊后,加強肥水管理,前期施用尿素,促幼苗旺盛生長。中后期改施磷鉀肥,增加苗子的木質化程度,有利于安全越冬。結合施肥澆好越冬水。根據欒樹的品種,特別是北欒由于細苗的樹干多不直, 因此,應采取平茬養(yǎng)干法養(yǎng)直苗干。
3 肥水管理
欒樹是較喜肥的樹種,所以在栽植時,應施足底肥, 并在生長期進行追肥或葉面噴肥。移栽植當年的秋末,應結合澆越冬水,施腐熟發(fā)酵的廄肥或餅肥。
欒樹生長喜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因此,移栽后要及時澆好定植水、生根水和保命水,然后視具體情況,每月可灌水1~2次,以達到土壤濕潤,汛期要注意及時排水,以防漚根。
作者簡介:高娟娟(1984-),女,本科學歷,河南省睢縣人,現任睢縣林業(yè)局園林局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園林綠化,林業(yè)技術推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