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姚芳
依托教材Ticking time板塊,優(yōu)化學生自我評價
江蘇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姚芳
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供三年級起始用)修訂后,新增了Ticking time板塊,該板塊結(jié)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通過給自己打星的方法,進行自主能動性的評價。讓每個學生通過自我評價了解自己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體驗學習成就感。
筆者自2013年執(zhí)教新教材以來,一直關(guān)注Ticking time板塊教學。在聽課中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在處理Ticking time板塊時出現(xiàn)了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
☆☆☆☆☆☆I can use“where”to ask questions.我能夠運用“where”來提問I can use“in”,“on”,“under”and“behind”.我能運用“in”“on”“under”和“behind”能正確使用“Where’s...?It’s/He’s/She’s...”進行問答能根據(jù)圖片內(nèi)容用“Where’s...?It’s...”進行問答能用“Where”造句能根據(jù)錄音內(nèi)容,畫出物品所在位置I know the sound of the letter“d”我知道字母“d”的發(fā)音能模仿story time或cartoon time用方位介詞編一個小對話或小故事能用句型The...isin/on/under/ behind the...描述物品所在位置能根據(jù)發(fā)音規(guī)則讀出老師給出的新單詞能準確、流利地讀出書上的繞口令能準確朗讀單詞,并體會字母“d”的發(fā)音
鑒于目前的考試制度,有些老師認為Ticking time板塊沒有任何和考試知識點相關(guān)的內(nèi)容,于是置之不理,Ticking time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還有些老師在處理Ticking time時極其簡單:讓學生對照評價內(nèi)容,隨意打“√”,便完成了自我評價的任務。三、四年級的孩子由于詞匯量還不夠豐富,根本無法理解其中的評價內(nèi)容,我甚至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已經(jīng)把還未學習的單元也打起了“√”。這樣的評價流于形式,而且沒有評價細則,學生無法真正了解自己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并且不排除有部分學生因為害怕出錯受到同學的嘲笑而沒有真實地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
【對策】知其然——擺正地位,明白細則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通過評價,能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笨梢哉f,Ticking time是應運而生。教學中可以把教學目標定為Ticking time中的要求,在課堂伊始,呈現(xiàn)給學生,好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案例1】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Ticking time板塊
首先,我向?qū)W生呈現(xiàn)下表以便讓其帶著目標去學習(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初涉英語,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評價內(nèi)容,我還配上了相應中文意思),“評價表”為學生的努力指明了方向,讓每個學生有的放矢。接著,我?guī)ьI學生明確每一條項目中的評價標準,這樣學生就意識到哪些是被期待的合格表現(xiàn),哪些是需要改進的,以便及時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使學生從盲目的跟隨者逐漸成為有效的學習者。
Ticking time板塊在教材中的編排位置是在每個單元最后,很多老師也就按部就班地在單元最后一課時最后一環(huán)節(jié)呈現(xiàn),在平時的新授課中絕不提及。殊不知這樣Ticking time就被完全孤立,與教學內(nèi)容完全脫節(jié)。無形之中就給學生造成一種暗示:平時表現(xiàn)好壞無關(guān)緊要,只要在最后那一關(guān)通過就行。
【對策】知其所以然——貫穿課堂,隨時調(diào)控
縱觀整個教材,不難發(fā)現(xiàn)Ticking time板塊與教材其他板塊內(nèi)容一脈相承。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使評價成為教學的一部分,使評價板塊貫穿于教學之中。受教材的啟發(fā),我把Ticking time也常常用在平時的新授課中,以便學生及時體驗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成功,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和分析學習中的具體問題。
【案例2】三年級上冊Unit8HappyNewYear!(第一課時)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我給學生制定了以下評價表:
☆☆☆☆☆☆Icanusethesentencepatterntotalkaboutthings: What’s this/that?This is for you.能和你的同伴用此句型編兩句話或編個小對話I can understand,say and read these words: car,robot,CD,doll,ball. I can read and act the story.加上動作表演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分角色正確朗讀能用This/That is...介紹這些玩具能正確且流利地朗讀能正確朗讀能用What’s this/that?詢問老師帶來了什么禮物能正確區(qū)分this和that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圍繞新年禮物展開的,表面上是以猜測禮物為線索,實質(zhì)上是把Ticking time作為暗線貫穿始終。根據(jù)Ticking time的幾個項目,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活動:在游戲中呈現(xiàn)難點this和that→猜測老師帶來的禮物(My gifts),滲透句型What’s this/that?→同桌談論你們自己的禮物(Your gifts),操練該句型【完成評價項目1】→人機對話猜測PPT上盒子中的禮物學習單詞car,robot,CD,doll,ball【完成評價項目2】→學習課文(Uncle John’s gifts)【完成評價項目3】。
因為活動是根據(jù)評價要求設計的,因此學生在參與活動、完成活動時就是在表現(xiàn)自己、評價自己,隨時了解自己“得”在哪里,“失”在哪里,讓學生學得明明白白。
Ticking time板塊在三、四年級教材中,通常是從本單元詞匯、句型、字母或語音三個方面羅列三條評價內(nèi)容,老師們在評價時嚴格按照書本所述去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絕不逾越其他板塊一步,長此以往,學生對其他板塊重視程度勢必淡化。另外,在Ticking time板塊的教學中,評價標準都是教材或老師制定好的,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循規(guī)蹈矩地完成評價內(nèi)容,根本無權(quán)參與評價體系的制定。
【對策】知其未盡然——羅列內(nèi)容,制定標準
教材一單元的內(nèi)容都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的,因此,Ticking time板塊教學,必將圍繞本單元的話題然后對該話題的各個層面進行逐個回顧、檢查。這種圍繞中心發(fā)散出來的自然結(jié)構(gòu),能有效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所學知識,還能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nèi)容,更能引導學生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
【案例3】四年級下冊Unit 5 Seasons(第四課時)
我先讓學生回顧What can you do in this unit?學生根據(jù)各板塊內(nèi)容如數(shù)家珍,于是本課的Ticking time誕生了:
☆☆☆☆☆☆I can talk about the four seasons. I can talk about activities in each season. I know the sound of letter“i”. I can sing the song“A sunny day”. I can understand the cartoon and act it out. I can write the poems about four seasons.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告訴我們:評價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在各類評價活動中,學生都應該是積極的參與者和主動的合作者。因此,在制定完評價內(nèi)容之后,可以先請一組學生做下示范,根據(jù)該組學生的表現(xiàn),再讓其他學生評論他們表現(xiàn)得如何,哪些是好的方面,哪些是有待改進的。當學生在討論他人表現(xiàn)的過程中,也一定會自我反思,盡量使自己朝大家所說的方向靠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面對自己制定的評價內(nèi)容和標準,學生在綜合語言運用的過程中會更投入,相信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你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維異?;钴S。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好Ticking time的導向功能,讓學生成為評價的真正主人,實現(xiàn)學生自我教育的目標,彰顯教材的編寫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