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釗, 王秀蘭, 文高輝, 呂 品, 劉 敏
(華中農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0)
?
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何 釗, 王秀蘭, 文高輝, 呂 品, 劉 敏
(華中農業(yè)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武漢 430070)
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為例,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模型測算了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進而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農戶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增減掛鉤項目全過程農戶參與程度為0.45,其中,項目立項階段農戶參與程度為0.64,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參與程度為0.50,項目施工階段農戶參與程度為0.37,后期管護階段農戶參與程度為0.62。目前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整體水平一般,不同階段農戶的參與程度有所差異。是否成立了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社區(qū)干部對增減掛鉤態(tài)度、是否涉及權屬調整、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和是否成立了土地權屬調整小組對農戶參與程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進而提出如下政策建議:(1) 加大增減掛鉤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增減掛鉤政策的認識;(2) 完善增減掛鉤區(qū)域配套設施,促進當?shù)貏趧恿侠砹鲃樱?3) 加強農戶在施工階段的參與,提高農戶的滿意度;(4) 政府引導,鼓勵農戶參與,加強法制建設。
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參與程度; 影響因素; 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
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需求增長的矛盾日益尖銳,節(jié)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然而,目前我國土地利用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xiàn)為一方面是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土地供給的不足,另一方面是農村大量土地閑置導致的資源浪費。為優(yōu)化城鄉(xiāng)建設用地結構,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作為一種制度創(chuàng)新應運而生,主要是通過拆舊建新、土地復墾和土地整理等措施,最終實現(xiàn)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城鄉(xiāng)用地布局更合理[1]。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作為城鄉(xiāng)統(tǒng)籌的重要手段,既能為城鎮(zhèn)建設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間,又能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受到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目前關于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 增減掛鉤潛力分析。林國斌等[2]基于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的掛鉤潛力測算方法,測算出了天津市掛鉤潛力系數(shù)和潛力余額;胡晨成等[3]通過聚類分析法將“掛鉤”潛力不同的縣(區(qū))分級,并運用GM(1,1)模型預測農村人口,測算出了駐馬店市2020年農村居民點掛鉤潛力;程龍和董捷[4]通過分析武漢城市圈1996—2008年土地利用結構及人口數(shù)據(jù),按照人均用地指標法,預測了規(guī)劃目標年2015年、2020年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需求潛力和供給潛力,并據(jù)此提出了相應的掛鉤方案。(2) 增減掛鉤適宜區(qū)評價。宇德良等[5]以遼寧省華萊鎮(zhèn)為例,采用層次分析方法確定指標權重,并運用積累曲線分析法將研究對象分為最適宜拆舊區(qū)、適宜拆舊區(qū)、不適宜拆舊區(qū)和最不適宜拆舊區(qū);為規(guī)避拆舊區(qū)和集中居住區(qū)選址的隨意性,任平等[6]以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為例,通過構建拆舊區(qū)和集中居住區(qū)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對該區(qū)域進行了適宜性定量評價。(3) 增減掛鉤規(guī)劃方法研究。程龍和董捷[7]借鑒生態(tài)學中的生態(tài)位適宜度概念,提出了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生態(tài)位適宜度模型;李勉等[8]依據(jù)地理學空間理論,運用空間自相關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漢城市圈增減掛鉤潛力的空間關系。(4) 增減掛鉤政策存在的問題。目前,增減掛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xiàn)為公眾參與機制不健全,缺乏農民利益保障監(jiān)督機制[9]。研究公眾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情況,分析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對于合理安排掛鉤項目及進程,最終實現(xiàn)掛鉤項目和城市土地市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本文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的典型社區(qū)為例,調查鄂州市鄂城區(qū)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qū)域農戶參與情況,測算農戶參與程度,進而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農戶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為促進增減掛鉤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益的參考依據(jù)。
1.1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
模糊綜合評判方法,是運用模糊數(shù)學原理分析和評價事物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是一種以模糊推理為主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評價方法。這種方法在處理各種模糊數(shù)學的復雜系統(tǒng)問題方面具有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其應用在十分廣泛。
層次分析法是一種權重確定方法。它將復雜問題中的各種因素劃分為相關聯(lián)的有序層次,然后開始決策,是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有效方法[10]。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中的專家打分法,將每個階段行為的重要性進行打分,以此來確定每個評價指標的權重,再利用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最終確定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因此,本文選擇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對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進行測算。
1.2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
(1)
式中:Y為因變量,取值為1,2,3,4,5;i為影響因素個數(shù),取值為1,2,…,24;j為模型個數(shù),取值為1,2,…,J=1;πij表示第j個模型的第i項影響因素指標的概率;αj為截距;βp是一組與Xip對應的偏回歸系數(shù);Xip表示第p位農戶的第i項影響因素指標。
累加概率具有π(Y≤1)≤(Y≤2)≤…≤π(Y≤J)=1的順序,在任何情況下都有π(Y≤J)=1。由公式1,可以創(chuàng)建J-1個模型,第j個累加的logit模型就像一個一般的二項分類logit模型,其中1~j類合并為1類,而第(j+1) ~J類合并成另一類。
當樣本數(shù)據(jù)J=3時,有2個累加的logit預測概率模型分別為:
(2)
式中:a1為截距;bp為Xip的偏回歸系數(shù)。
(3)
式中:a2為截距;bp為Xip的偏回歸系數(shù)。
2.1數(shù)據(jù)來源
鄂州市既是長江經濟帶的重點城市,又處于武漢城市圈核心層。鄂州市是湖北省首個城鄉(xiāng)一體化試驗區(qū)和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城市。為了研究需求,于2014年12月先后到鄂州市鄂城區(qū)的長港鎮(zhèn)峒山社區(qū)、杜山鎮(zhèn)東港社區(qū)以及燕磯鎮(zhèn)池湖社區(qū)三個增減掛鉤項目區(qū)對農戶進行隨機抽樣、面對面的訪談式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32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為90.91%,其中長港鎮(zhèn)峒山社區(qū)有效問卷37份,占總有效樣本的30.83%,杜山鎮(zhèn)東港社區(qū)有效問卷31份,占總有效樣本的25.83%,燕磯鎮(zhèn)池湖社區(qū)有效問卷52份,占總有效樣本的43.33%。
2.2樣本特征
被調查區(qū)域,戶主的平均年齡是45歲,戶主的文化程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被調查農戶家庭戶均勞動人數(shù)為2.93人,非農勞動比例為69.23%。被調查區(qū)域戶均耕地面積為0.65 hm2,人均耕地面積為0.22 hm2,勞動力平均年收入是2.81萬元。
2.3描述性分析
在項目各個階段,農戶參與情況見表1—4。在項目立項階段、規(guī)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以及后期管護階段,農戶參與情況各有差異。由表1所知,在項目立項階段,農戶參與情況整體較好;由表2及表4所知,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和后期管護階段,農戶參與情況一般;由表3所知,在施工階段,農戶參與情況較差。
表1 項目立項階段農戶參與情況
表2 規(guī)劃設計階段農戶參與情況
表3 施工階段農戶參與情況
表4 后期管護階段農戶參與情況
3.1農戶參與程度測算
目前,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測算的文獻基本沒有,而關于土地整理項目農戶參與程度的文獻一般作為定性描述[12]。農戶是增減掛鉤項目最重要的利益相關者之一,農戶應該參與到增減掛鉤項目的各個階段。增減掛鉤項目分為四個階段:立項階段、規(guī)劃設計階段、施工階段和后期管護階段(社區(qū)環(huán)境管理和維護)。根據(jù)增減掛鉤項目四個階段建立農戶參與程度評價指標體系,見表5。根據(jù)專家打分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由表5可知,立項階段的權重為0.081 5,規(guī)劃設計階段的權重為0.263 0,施工階段的權重為0.540 1,后期管護階段的權重為0.115 4??梢?,專家認為施工階段的權重應該最大,而項目立項階段的權重最小。從各個因素的權重來看,社區(qū)是否組建農民質量監(jiān)督小組的權重最大,為0.229 6;增減掛鉤項目區(qū)邊界是否征求農戶意見的權重最小,為0.009 5。進而,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模型測算出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見表6。
將農戶參與程度劃分為5個層次:0.2以下,表示參與程度很低;0.2~0.4,表示參與程度較低;0.4~0.6,表示參與程度中等;0.6~0.8,表示參與程度較高;0.8以上,表示參與程度很高。
由表6可知,從增減掛鉤項目全程來看,120戶農戶中,有23戶的參與程度很低,占有效樣本的19.17%;有33戶的參與程度較低,占有效樣本的27.50%;有31戶的參與程度一般,占有效樣本的25.83%;有9戶的參與程度較高,占有效樣本的7.50%;有24戶的參與程度很高,占總樣本的20.00%。由測算結果可知,樣本均值為0.45,項目全過程農戶參與程度只有一般。
從增減掛鉤項目各個階段的農戶參與程度來看,不同階段農戶的參與程度有所差異。在項目立項階段,有53.33%的農戶參與程度很高,參與程度為0.64;在規(guī)劃設計階段,參與程度很高和很低的農戶分別為31.67%和30.00%,整體的參與程度為0.50;在項目施工階段,有50.00%的農戶參與程度很低,整體的參與程度為0.37;在社區(qū)后期管護階段,有55.00%的農戶參與程度很高,整體的參與程度為0.62。
表5 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評價指標體系
表6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
3.2農戶參與程度影響因素分析
3.2.1解釋變量選擇根據(jù)有關文獻研究[13-15]以及研究區(qū)域的實際情況,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的解釋變量主要包括農戶特征、市場狀況、社區(qū)特征和增減掛鉤項目特征4方面。具體變量如下表7。
3.2.2計量分析 本文運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采用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對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模型擬合信息,p=0.000<0.05,表示模型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當兩個擬合優(yōu)度檢驗結果p值均小于0.05,說明模型擬合較差[11];根據(jù)模型的擬合度兩個擬合優(yōu)度檢驗結果p值均大于0.05,說明模型擬合比較好;而根據(jù)統(tǒng)計學的意義來看,3個偽決定系數(shù)如果均不到1%,則說明模型不夠理想,3個偽決定系數(shù)均大于1%,說明模型理想;根據(jù)比例優(yōu)勢模型假定條件的平行線檢驗的檢驗結果,比例優(yōu)勢假定的似然比卡方檢驗得χ2=195.764,df=75,p>0.001,說明比例優(yōu)勢假定成立。因此,此模型是合理的。由表8可知,農業(yè)收入比重(X7)、本社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X12)、社區(qū)干部對增減掛鉤的態(tài)度(X13)、是否涉及權屬調調整(X16)、是否成立土地權屬調整小組(X20)、是否成立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X21)、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X24)7個解釋變量通過了顯著性水平檢驗。由模型估計結果可知:
(1) 農業(yè)收入比重(X7)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負,說明農戶的農業(yè)收入比重越大,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程度越低。
表7 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參與程度的影響因素
(2) 本社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X12)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負,說明本社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越高,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程度越低。
(3) 社區(qū)干部對增減掛鉤態(tài)度(X13)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說明社區(qū)干部對增減掛鉤的態(tài)度越積極,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程度越高。
(4) 是否涉及權屬調整(X16)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說明涉及到權屬調整的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程度比沒有涉及到權屬調整的農戶參與程度要高。
(5) 是否成立土地權屬調整小組(X20)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說明社區(qū)成立土地權屬調整小組,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程度越高。
(6) 是否成立了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X21)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說明成立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對農戶參與增減掛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農戶參與程度也越高。
(7) 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X24)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回歸系數(shù)符號為正,說明社區(qū)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越明確,農戶的參與程度越高。
(8) 從農戶所從事的職業(yè)和參與程度來看,相比從事非農業(yè)的農戶,從事農業(yè)兼其他的農戶和從事農業(yè)的農戶參與程度均有所提高,從事農業(yè)的農戶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從事農業(yè)的農戶在增減掛鉤項目中的參與程度比從事農業(yè)之外其他職業(yè)的農戶參與程度要高。
4.1結 論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增減掛鉤項目農戶參與程度整體水平一般,不同階段農戶的參與程度有所差異。農戶參與程度影響因素包括是否成立了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農業(yè)收入比重、社區(qū)干部對增減掛鉤態(tài)度、是否涉及權屬調整、本社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以及是否成立了土地權屬調整小組。其中農業(yè)收入比重和本社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對農戶參與程度有負向影響;其他的顯著性因素對農戶參與程度均為正向影響。因此,成立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和土地權屬調整小組,增加村干部對增減掛鉤的積極性,提高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權責的明確程度對農戶的參與程度有著積極的作用。
表8 有序Logistic回歸模型估計結果
注:*,**,***分別表示統(tǒng)計檢驗達到10%,5%,1%的顯著性水平。
4.2建 議
(1) 加大增減掛鉤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增減掛鉤政策的認識。調查結果顯示,研究區(qū)域的農戶被征求意見情況并不理想,對增減掛鉤項目的了解程度整體上處于較低的水平,導致農戶對增減掛鉤政策無法更深入地了解。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增減掛鉤政策的宣傳力度,完全公開增減掛鉤信息,使更多的農戶了解增減掛鉤政策,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到增減掛鉤項目中來。
(2) 完善增減掛鉤區(qū)域配套設施,促進當?shù)貏趧恿侠砹鲃?。由分析結果可知,參與程度中“農業(yè)收入比重”影響因素較顯著,增減掛鉤項目的進行,帶動了當?shù)亟洕l(fā)展和當?shù)嘏涮自O施的完善,促使當?shù)貏趧恿氖碌穆殬I(yè)更加多元化,使當?shù)貏趧恿α鲃痈雍侠恚黾恿水數(shù)剞r戶的收入水平,降低當?shù)剞r戶農業(yè)收入比重,有利于推進增減掛鉤項目的進一步實施,有利于更多農戶參與到增減掛鉤項目中來。
(3) 加強農戶在施工階段的參與,提高農戶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農戶在增減掛鉤項目施工階段的參與程度僅為0.37,處于較低的水平,意見的采納情況也較低,由于增減掛鉤項目完成建成社區(qū),每個農戶都住在社區(qū)中,社區(qū)基礎設施質量、房屋質量等方面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農戶對增減掛鉤項目的滿意程度。調查結果顯示,農戶對已實施的增減掛鉤項目的滿意程度越高,農戶越愿意參與到增減掛鉤項目當中來;在參與程度中“是否成立農戶質量監(jiān)督小組”這個影響因素是極顯著的,說明農戶希望成立質量監(jiān)督小組,愿意對增減掛鉤施工質量進行監(jiān)督,參與程度也會更高。因此,加強施工質量監(jiān)督,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到施工質量監(jiān)督上來,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戶參與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增減掛鉤工程質量的提高。
(4) 政府引導,鼓勵農戶參與,加強法制建設。增減掛鉤項目是由政府主導,國家給予資金支持的項目。目前,我國在增減掛鉤項目上的法制建設是缺失的,農戶在參與增減掛鉤項目時并沒有法律保障。因此,政府應該合理引導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同時,加強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法制建設,給與農戶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鼓勵農戶積極參與到增減掛鉤項目,增加農戶參與增減掛鉤項目的積極性。
[1]張宇,歐名豪,張全景.鉤,該怎么掛:對城鎮(zhèn)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政策的思考[J].中國土地,2006(3):23-24.
[2]林國斌,蔡為民,吳云青,等.天津市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潛力測算[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6):68-72.
[3]胡晨成,劉昌華,王愛國.駐馬店市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潛力分析[J].地方財政研究,2013(12):16-20.
[4]程龍,董捷.武漢城市圈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潛力分析[J].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12,33(1):95-99.
[5]宇德良,汪景寬,李雙異,等.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中拆舊地塊選址適宜性評價研究:以遼寧省桓仁縣華萊鎮(zhèn)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1(3):168-171.
[6]任平,蘭亭超,周介銘.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qū)域適宜性評價與空間布局規(guī)劃研究:以成都龍泉驛區(qū)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272-275.
[7]程龍,董捷.基于生態(tài)位適宜度模型的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規(guī)劃方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2(10):94-101.
[8]李勉,王秀蘭,程龍.武漢城市圈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潛力空間自相關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2):223-227.
[9]陳美球,馬文娜.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中農民利益保障對策研究:基于江西省《“增減掛鉤”試點農民利益保障》專題調研[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10):9-14.
[10]常建娥,蔣太立.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29(1):153-156.
[11]宇傳華. SPSS與統(tǒng)計分析[M].北京: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
[12]趙謙.構建中國農民參與農村土地整理制度之思考[J].中國土地科學,2011(7):37-44.
[13]張林秀,羅仁福,劉承芳,等.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投資的決定因素分析[J].經濟研究,2005(1):76-86.
[14]張林秀,徐曉明.農戶生產在不同政策環(huán)境下行為研究:農戶系統(tǒng)模型的應用[J].農業(yè)技術經濟,1996(4):27-32.
[15]趙京,楊鋼橋,汪文雄.農地整理對農戶土地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J].資源科學,2011,33(12):2271-2276.
Factors Influencing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Linkage Between Urban-Land Taking and Rural-Land Giving Area
HE Zhao, WANG Xiulan, WEN Gaohui, LYU Pin, LIU Min
(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Huazh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0,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data of Echeng district, Ezhou City in Hubei Province, at first we us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to calculate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degree, then use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rural households influencing factors about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LUTRG.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degree is 0.45. At every stage of LUTRG project,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at the initial decision stage of LUTRG is 0.64,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at the design stage of LUTRG is 0.5,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at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LUTRG is 0.37,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at the management stage of LUTRG is 0.62.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LUTRG is common at present,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rural households. Whether to set up quality monitoring group, community cadres′ attitude to the LUTRG, right adjustment of LUTRG, the definition of the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of LUTRG, whether to set up land ownership adjustment team have the positive impact on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degree in LUTRG.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1) the propaganda on LUTRG policy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the rural households′ recognition about LUTRG policy should be improved. (2) the facilities in the LUTRG area should be improved to promote the rational flow of local labor. (3)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tage of LUTRG should be increased to improve rural households′ satisfaction. (4) government guides and encourages rural households to participate in LUTRG project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egal system.
linkage between urban-land taking and rural-land giving(LUTRG); participation degree; influencing factor;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rdin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2015-06-23
2015-07-02
何釗(1991—),男,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經濟管理。E-mail:1372851685@qq.com
王秀蘭(1965—),女,湖北武漢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土地經濟管理。E-mail:xlw65@sohu.com
F301.2
A
1005-3409(2016)04-02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