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珂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
許 珂
目的 探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方法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中國醫(yī)大一院鞍山醫(yī)院收治的55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給予圍術期精心護理。結果 55例患者手術成功率100%,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8%,其余患者恢復良好,均順利出院;護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軀體功能、精神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5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32例,滿意18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度為90.9%(50/55)。結論 對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圍術期精心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提高護理質量。
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股骨頸骨折;圍術期護理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的骨折類型,好發(fā)于老年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是目前治療股骨頸骨折的常用術式,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1]。但老年患者因身體耐受力差,多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術后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對患者恢復產生影響[2-3]。本研究就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55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肝腎功能良好,均可耐受手術治療,美國麻醉醫(yī)師協會(ASA)麻醉分級Ⅰ~Ⅱ級;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嚴重創(chuàng)傷、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全身感染、凝血機制障礙、精神疾病及認知功能障礙者;其中男21例,女34例,年齡60~84歲,平均(72±10)歲;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1例,高血壓13例,糖尿病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及時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針對其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應心理疏導;鼓勵、關心、愛護患者,向患者講解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的有效性、安全性、操作步驟、術后注意事項,以消除其不安、焦慮等情緒。并鼓勵患者家屬多與患者溝通,多陪伴患者,消除其孤獨心理,給予其足夠的家庭支持和社會支持,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術前準備: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低下,多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術前需及時評估患者身體狀況,了解患者所合并的基礎疾病,及時采取處理,穩(wěn)定患者身體狀況,使患者身體狀態(tài)可耐受手術。術前及時行皮膚牽引,松解髖關節(jié)。并囑患者合理飲食,適當調整身體狀態(tài),戒煙戒酒;指導患者床上大小便,行提肛肌鍛煉;指導患者深呼吸,正確咳嗽、翻身。術前常規(guī)備皮,配血,準備好手術物品及急救物品。
1.2.2術后護理 ①病情觀察:術后密切注意患者病情、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給予低流量氧氣吸入,定時巡視病房,發(fā)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②基礎護理:術后去枕平臥,禁食禁水6~8 h,頭適當偏向一側,以免誤吸引起窒息。妥善固定患肢,患肢適當外展,取中立位,穿丁字鞋固定,于雙腿間放置梯形枕。術后需密切注意患者切口變化,保持敷料清潔干燥,注意切口有無紅腫、熱、痛等感覺癥狀。注意清潔切口周圍皮膚,病房定期消毒,定時通風換氣,預防感染。妥善固定各類導管,確保導管引流通暢,密切注意引流情況,定期更換引流袋,并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量?;颊咴诜頃r,注意固定導管,以免導管脫出。③飲食護理:恢復飲食后,應多食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注意補充維生素、鐵、鉀、鈣,飲食宜清淡。
1.2.3并發(fā)癥護理 適當抬高患肢,密切注意其腫脹程度、顏色,測量皮溫,對于合并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可采用彈力襪,積極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術后及時穿丁字鞋,患肢外展中立,預防患肢內收、內旋,坐椅不宜過低,髖關節(jié)屈曲應小于90°,以免假體脫位。
1.2.4功能鍛煉 根據患肢恢復情況,制訂針對性功能鍛煉方案,應堅持不懈,循序漸進?;颊咔逍押髸r可行踝關節(jié)背伸及跖屈鍛煉,術后1~3 d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等主動功能鍛煉。待身體允許后,行肌肉收縮、關節(jié)活動等訓練。指導患者坐起,仰臥時行直腿抬高運動。
1.2.5出院指導 出院前,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術后3個月內,避免負重行走、側臥,雙腿勿交叉,不可屈膝而坐;術后6個月內,患肢避免內收和內旋,站立時保持外展狀態(tài),以免影響肢體功能恢復。同時囑患者出院后應堅持功能鍛煉,合理飲食,定期復診。
1.3觀察指標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進行評估,包括日常生活、軀體功能、精神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生命質量越高,其分值也越高。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分析 55例患者手術成功率100%,術后1例假體脫位,占1.8%;其余患者恢復良好,均順利出院。
2.2護理前后生命質量比較 護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軀體功能、精神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55 例患者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155 例患者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時間 日常生活軀體功能 精神狀態(tài) 社會功能護理前 57±11 55±12 53±14 61±14護理后 90±10*89±9*88±10*89±9*
2.3護理滿意度分析 5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32例,滿意18例,不滿意5例,總滿意度為90.9%(50/55)。
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股骨頭置換術,術后可早期行功能鍛煉,無需長期臥床,避免長時間臥床所致的褥瘡、下肢深靜脈血栓、肺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4]。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身體機能降低,多器官存在衰退情況,且合并較多基礎病癥,都會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不良影響。而圍術期護理可提高手術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在患者圍術期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要明確出院后護理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夠堅持功能鍛煉,并掌握術后注意事項,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5-6]。本研究結果顯示,55例患者手術成功率100%,護理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軀體功能、精神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護理總滿意度為90.9%。提示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時,加強圍術期護理,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術前護理、術后基礎護理、飲食護理、病情觀察、功能鍛煉、預防并發(fā)癥等一系列護理措施,重視患者圍術期恢復情況,及時解決患者恢復期間出現的問題,能明顯提高患者術后生命質量,且護理滿意度較高。
綜上所述,對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圍術期精心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質量,提高護理質量。
[1]劉英士,楊春士.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5):85-22.
[2]郭引霞.高齡患者人工全髖置換術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12):316-317.
[3]沈花,尤春芳.系統(tǒng)性整體護理在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7):1601-1603.
[4]奉水華.人工股骨頭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2):100-101.
[5]張育瑜.老年患者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8(3):67-69.
[6]孔麗華.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護理體會[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8(2):154-155.
R473.6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9.064
中國醫(yī)大一院鞍山醫(yī)院,遼寧鞍山 1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