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大學生手機依賴者的心理渴求感

        2016-10-21 09:14:04劉亞麗黎丹丹
        心理研究 2016年1期
        關鍵詞:差異心理大學生

        劉亞麗 黎丹丹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開封 475004)

        大學生手機依賴者的心理渴求感

        劉亞麗黎丹丹

        (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開封 475004)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手機依賴越來越受到關注。本文使用手機成癮指標量表和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選取手機依賴大學生為被試,同時選擇非依賴大學生作為對照組,實驗采用“線索暴露”范式,探討手機相關的文字和圖片材料刺激對使用手機心理渴求感的誘發(fā)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手機相關的文字和圖片刺激材料都能有效誘發(fā)手機依賴大學生對手機的心理渴求感,圖片相關材料的誘發(fā)效果顯著高于文字相關材料。

        大學生;手機依賴;心理渴求感

        1 引言

        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手機依賴人數(shù)越來越多。Billieux把問題性使用手機界定為不能控制地使用手機,最終涉及到日常生活中負面后果 (如財務問題)[1]。Sánchez-Martínez和Otero使用手機使用頻率高低和月賬單的余額的多少來界定過度手機使用行為,要求受測者回答是否能夠離開手機一天,離開了手機是否覺得一無是處這兩個問題來界定手機依賴[2]。Toda,Ezoe,Nishi,Mukai,Goto和Morimoto依據(jù)行為依賴和軀體依賴的相關理論,把手機依賴定義為過度使用手機和間歇性的渴望使用手機[3]。

        在國內(nèi)研究中,對手機依賴相關概念的界定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基于成癮的定義,將其定義為行為成癮的一個子類別,屬于技術成癮。賀金波、陳昌潤也認為手機依賴并不涉及任何物質(zhì)的攝入,是強迫依賴行為的一種新形式,應當把其歸于“行為成癮”的范疇之中[4]。杜廣建將手機依賴界定為個體因為反復過度使用手機導致持續(xù)的心理渴求感和依賴感,并且引起了生理、心理或者社會功能受損[5]。(2)參照病理性賭博的定義,認為它是沖動性控制障礙的一種。黃林娟關注到了青少年的手機依賴情況,直言手機依賴本該屬于 “沖動控制失序的范疇”[6]。(3)通過質(zhì)性研究的方法或者臨床經(jīng)驗,概括出手機依賴的共性特征,對其進行概念的界定。陳彥君把手機依賴界定為由于個體過度使用手機,影響個體身心健康、妨礙正常生活的一種不良行為,通常表現(xiàn)為手機不離身,經(jīng)常翻看,手機不在身邊或者沒有信號時,就會出現(xiàn)焦慮不安甚至驚恐[7]。我們更傾向于把成癮和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特點兩者綜合起來界定手機依賴。手機依賴是指個體在享受到手機所帶來的通訊、娛樂等愉悅體驗或者獲得某種滿足后,反復多次體驗而產(chǎn)生依賴,無法控制使用手機的沖動進而產(chǎn)生過度使用行為,影響其正常的生活且不利于身心健康。

        作為成癮行為的核心特點的心理渴求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種比較主觀的自我體驗,一種個體無法克制的進行成癮行為的沖動。心理渴求感是一種強烈的、要求使用特定成癮物質(zhì)的渴求的主觀體驗。心理渴求感同時也被認為是主觀動力狀態(tài),也就是個體渴望再次進行成癮行為的主觀的渴望[8],其具有的動力性能夠驅(qū)使個體采取行為以獲取欲望的滿足[9]。心理渴求感被認為由成癮物質(zhì)的相關刺激所引起,是由條件反射機制發(fā)展形成的,手機依賴者與其他物質(zhì)成癮者一樣,會對與手機有聯(lián)系的信號建立起確定的反應,當手機依賴者再次遇到相關信號時,就會產(chǎn)生無法克制的、使用手機的沖動渴望,這種強烈的渴望就是手機依賴者對手機的心理渴求感。

        心理渴求感是成癮行為的核心特點之一,也是影響成癮行為得以維持以及戒除失敗的因素,很多研究成果已經(jīng)證明了與成癮有關的線索刺激對成癮者心理渴求感誘發(fā)作用的存在。在網(wǎng)絡成癮研究中,網(wǎng)絡相關的文字刺激和圖片刺激都經(jīng)過驗證,是有效誘發(fā)上網(wǎng)渴求感的材料[10,11],手機相關的文字刺激和圖片刺激是否同樣能夠誘發(fā)手機依賴者使用手機的渴求感呢?文字和圖片哪種刺激誘發(fā)效果更好呢?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2 研究方法

        運用問卷法進行調(diào)查,選取手機依賴大學生作為手機依賴組被試,同時選擇非依賴大學生作為對照組。通過評定選擇合適的實驗材料。實驗采用“線索暴露”范式,探討與手機相關的文字和圖片材料刺激對手機心理渴求感的誘發(fā)效果,比較手機相關文字、圖片相關刺激的誘發(fā)效果。

        2.1研究對象

        通過問卷法選取部分河南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香港中文大學梁永熾編制的手機成癮指標量表(MPAI)[12]和華中師范大學熊婕、周宗奎等人編制的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 (MPATS)[13]篩選被試。手機成癮指標量表共包含17道題目,參考國內(nèi)學者劉紅、王洪禮對手機依賴的篩選標準[14],答題者在17道題中對8道題做出了肯定回答,即界定為手機依賴者,共篩選出55人,依賴比率為20.7%。為保證篩查的準確性,同時使用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共16個項目,問卷借鑒王小運、伍安春對手機成癮的界定方法和夏領婕對手機依賴者的界定方法[15],統(tǒng)計問卷16道題的總得分,將問卷總分大于等于平均分加上一個標準差(M+SD≥51)的被試,界定為手機依賴者,篩選出依賴者53人,依賴比率為20.0%。我們本次實驗所選取的手機依賴被試必須滿足在以上兩個量表上都達到臨界值的條件,由此得到41人,依賴比率為15.4%。最終選擇手機依賴被試30人,同時選擇非依賴大學生30人作為對照組。剔除實驗數(shù)據(jù)無效被試后,手機依賴組被試25人,正常使用組被試26人。

        2.2實驗材料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對于實際操作能力也不能忽視掉,在教學一些重點的內(nèi)容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加強練習,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不但要將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知識學會、學精,還要能夠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去輔助其他科目的學習,更要靈活運用進實際生活中。

        采用訪談法和問卷法收集到與手機使用相關的文字詞匯刺激和與手機使用不相關的中性文字詞匯刺激50個。之后請10名大學生評定這些文字詞匯的相關度、愉悅度、喚醒度,采用七等級評定,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然后從中選取出與手機使用相關程度比較高的文字材料(如微信)和中性文字材料(如毛巾)各12個。對選取的手機相關文字材料和中性文字材料進行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兩類詞匯在手機使用相關度上差異顯著;兩類詞匯在愉悅度和喚醒度兩維度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

        同樣使用訪談法和問卷法,收集手機使用相關的圖片刺激以及和手機使用不相關的圖片刺激材料各50張。之后請10名大學生對這些圖片與手機的相關度、圖片的效價和喚醒度三個維度進行評定。參照國內(nèi)學者羅躍嘉所用的圖片評定方法,采用九等級評定,經(jīng)過統(tǒng)計分析后從中選取出與手機使用相關程度比較高的圖片材料和經(jīng)過效價和喚醒度匹配的中性圖片材料各12張。對選取的手機相關圖片材料和中性圖片材料進行t檢驗,結果顯示,在手機相關度方面兩類材料存在顯著差異,在效價和喚醒度維度差異不顯著,證明了材料選擇匹配的有效性。將選取出來的這些文字和圖片作為實驗的刺激材料,均做成統(tǒng)一尺寸及大小的圖片,圖片的尺寸:433× 325(寬×高),大?。?12kb,分辨率:72像素,RGB顏色:8位。

        2.3實驗設計與程序

        被試類別2(手機依賴組/正常使用組)×實驗刺激類型2(手機相關/中性)×實驗材料2(文字/圖片)混合實驗設計;實驗刺激類型是手機相關刺激和中性刺激,實驗材料是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是被試內(nèi)變量;被試類別是手機依賴和手機正常使用的大學生,是被試間變量。

        采用E-prime2.0對實驗進行編程。

        實驗前,先引導被試做肌肉放松練習,當被試放松程度達到適度水平時開始實驗。

        手機相關文字刺激對心理渴求感的誘發(fā)實驗程序如下:實驗開始時,先要求被試評定自己當時渴望玩手機的程度(10級評定,前測測量)。隨后電腦屏幕上呈現(xiàn)指導語,告知被試接下來將呈現(xiàn)一組圖片,在看到這些圖片時請進行自由聯(lián)想任務,盡可能地聯(lián)想和圖片相關的情景。被試理解指導語后通過按空格鍵開始下面實驗,電腦屏幕上自動持續(xù)呈現(xiàn)一組圖片(每組有6張,并且6張文字圖片為同一種刺激類型),且順序一定,每張圖片顯示時間為3秒,被試觀看圖片的同時,進行指導語所提示的自由聯(lián)想任務。圖片呈現(xiàn)完畢電腦屏幕出現(xiàn)評定界面,被試自我評定此時使用手機的渴求感程度 (誘發(fā)測量),被試做出評定后自動顯示下一組圖片,共4組圖片。實驗結束時再讓被試測評自己當時心理渴求感水平(后測測量)。

        為了消除實驗順序?qū)嶒灲Y果的影響,文字刺激和圖片刺激隨機進行,被試做完文字刺激或圖片刺激后休息5分鐘,再進行圖片刺激或文字刺激。

        3 結果與分析

        3.1實驗前后測數(shù)據(jù)分析

        首先用t檢驗探討實驗材料對手機依賴組以及手機正常使用組心理渴求感誘發(fā)的影響。實驗材料為文字時,兩類被試的心理渴求感前后測對比分析顯示被試的前后測在心理渴求感的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顯示,手機依賴組被試前后測差異達到了顯著水平,而手機正常使用組的前后測差異不顯著。實驗材料為圖片時,兩類被試的心理渴求感前后測對比分析顯示被試的前后測差異顯著。與文字材料不同的是,無論手機依賴組還是正常使用組被試的前后測都存在顯著差異。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心理渴求感前后測對比分析(實驗材料為文字)

        表2 心理渴求感前后測對比分析(實驗材料為圖片)

        用t檢驗分析了兩種實驗材料的前后測渴求感的差值。結果表明,實驗材料為圖片刺激時,手機依賴組前后測渴求感差值和正常使用手機組前后測渴求感差值差異顯著,而使用文字刺激材料作為實驗材料誘發(fā)渴求感,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手機組渴求感前后測差值不顯著(見表3)。

        表3 文字/圖片前后測渴求感的差值t檢驗

        3.2方差分析

        進行被試類別2(手機依賴/正常使用)×實驗刺激類型2(手機相關/中性)×2實驗材料 (文字/圖片)多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被試類別的主效應顯著,刺激類型的主效應顯著,實驗材料的主效應顯著,被試類型×刺激類型交互作用顯著,其他交互作用不顯著(見表4)。

        表4 多因素方差分析

        簡單效應分析發(fā)現(xiàn),使用中性刺激,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無顯著差異,而對于手機相關刺激,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依賴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顯著高于正常使用組;就被試類型而言,無論手機依賴組還是正常使用組,手機相關刺激和中性刺激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均存在顯著差異。通過以上分析可看出,無論依賴被試還是正常使用的被試,與中性刺激相比,手機相關刺激都能有效激發(fā)其使用手機的心理渴求感。

        為了比較文字刺激和圖片刺激哪種實驗誘發(fā)效果更好,我們進一步進行被試類型2(手機依賴/正常使用)×實驗材料2(圖片/文字)兩因素設計心理渴求感后測水平的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被試類型主效應顯著,實驗材料主效應顯著,交互作用不顯著,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分析實驗材料的差異(見表5)。

        表5 被試類別×實驗材料方差分析

        心理渴求感后測水平的方差分析表明,實驗材料差異極其顯著,圖片實驗材料渴求感后測水平和文字實驗材料渴求感后測之間存在極大差異,圖片實驗材料激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顯著高于文字實驗材料激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這說明圖片材料比文字材料激發(fā)心理渴求感的效果更好(見圖1)。

        圖1 心理渴求感后測水平的方差分析

        4 討論

        雖然手機依賴大學生心理渴求感更高,但心理渴求感并不是 “有”或 “無”的絕對狀態(tài),而是連續(xù)體,僅有著強度差異,正常使用者也有渴求狀態(tài)[16]。不論是在手機正常使用群體還是在手機依賴群體中,相對中性刺激而言,無論文字材料還是圖片材料,手機相關的刺激成功誘發(fā)了被試對使用手機的心理渴求感,且手機依賴者的心理渴求感強度比手機正常使用者高,兩者存在程度差異。對于以上結果,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情況進行解釋。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即便是手機正常使用者,他們也離不開手機,手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手機相關線索刺激也能顯著誘發(fā)手機正常使用者的心理渴求感。另外,手機相關文字刺激材料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和圖片刺激材料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強度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圖片刺激材料誘發(fā)效果要好于文字材料。

        手機相關線索對手機依賴者的心理渴求感的激活作用與對網(wǎng)絡成癮人群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陳朝陽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網(wǎng)絡游戲者暴露于暴力性視頻游戲線索中可以顯著提高他們玩游戲的渴求感[17];利用網(wǎng)絡相關文字刺激對上網(wǎng)渴求感進行誘發(fā),發(fā)現(xiàn)該類刺激材料能夠有效誘發(fā)渴求感,并且不單在認知的閾限水平上到驗證,而且對閾下水平也同樣適用[10];把被試使用網(wǎng)絡的動機分為不同種類,針對不同種類的被試,選擇相應的誘發(fā)材料,通過線索暴露范式,發(fā)現(xiàn)不同網(wǎng)絡線索刺激對不同動機的網(wǎng)絡使用者上網(wǎng)渴求感的誘發(fā)作用不同[11]。

        積極強化理論強調(diào),成癮物質(zhì)的相關刺激能夠引起心理渴求感是因為積極強化的作用[18]。按照該理論,成癮相關刺激是一種初級的積極強化物,每一次的使用體驗就是一次積極強化的過程。例如,手機依賴者每次看到手機或者手機相關的刺激后,使用了一次手機并產(chǎn)生了愉悅感,那么手機本身或者該手機相關刺激就是積極強化物,而使用手機的過程就是一個積極強化的過程。

        Robinson和Berridge提出物質(zhì)成癮的“誘因—敏感化模型理論 (the incentive-sensitization model)”。該模型認為,長期的成癮行為會改變成癮者伏隔核等與之相關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使得成癮者會逐漸對成癮相關線索刺激變得異常敏感[19]。當成癮相關刺激出現(xiàn)時,成癮者在心理方面內(nèi)隱性地表征成癮物質(zhì)及其相關刺激的特性,把它變成了凸顯性誘因,進而導致它過度夸大或者歪曲此類刺激的作用,并將注意資源指向成癮相關線索。由于成癮者能預期到成癮相關線索帶來的可能結果,觸發(fā)其成癮物質(zhì)的有關記憶并產(chǎn)生期待心理,從而引發(fā)渴求。Franken基于對物質(zhì)成癮者的注意偏向和其神經(jīng)藥理學的研究所得出的有關結果,認為成癮的一個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對成癮物質(zhì)及其相關線索存在明顯的注意偏向。而且,成癮物質(zhì)的相關刺激或者線索材料能夠誘發(fā)依賴者心理渴求感和再次尋求成癮物質(zhì)行為,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認知中介就是注意偏向[16]。

        5 結論與建議

        5.1實驗獲得以下結論:

        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組的心理渴求感后測強度都顯著高于前測。

        對于中性刺激,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無顯著差異,而對于手機相關刺激,手機依賴組和正常使用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手機依賴組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顯著高于正常使用組。手機相關刺激與中性刺激相比能夠有效誘發(fā)其使用手機的心理渴求感。

        實驗材料差異極其顯著,圖片實驗材料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后測和文字實驗材料誘發(fā)的渴求感后測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圖片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高于文字誘發(fā)的心理渴求感,這說明圖片比文字材料誘發(fā)效果好。

        5.2建議

        研究證明了手機相關線索對個體使用手機的心理渴求感具有誘發(fā)作用。研究結論提醒我們當在學習或者工作時,盡量把手機放置在視線以外,減少手機相關線索對心理渴求感的誘發(fā),進而減少手機依賴行為,有助于“無手機課堂”的實現(xiàn)。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也印證了上述觀點。廣西19所高校聯(lián)合推行“無手機課堂”,以班為單位,安裝手機袋。課前,同學們自覺把手機設置成靜音模式,放入手機袋,課后自行取回。該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保證了良好的課堂秩序和學習氛圍,提高了課堂效率。

        1Billieux J.Problematic use of the mobile phone: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pathways model.Current Psychiatry Reviews,2012,8(4):299-307.

        2Sánchez-Martínez M,&Otero A.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ll phone use in adolescents in the community of Madrid(Spain).CyberPsychology&Behavior,2009,12(2):131-137.

        3Toda M,Ezoe S,Nishi A,et al.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female students andperceived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s.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A n I nternational J ournal,2008,36(6):765-770.

        4賀金波,陳昌潤,鮑遠純,等.青少年手機依賴的測量,危害和發(fā)生機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6):822-824.

        5杜廣建.中學生手機依賴、網(wǎng)絡成癮與父母教育方式關系的研究.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6黃林娟,林丹華.中學生手機心理需求與手機依賴的關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5):35-40.

        7陳彥君.手機依賴的研究進程與構想.社會心理科學,2013,(7):22-25.

        8Tiffany S T,&Wray JM.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rug craving.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2,1248(1):1-17.

        9李旭,王祖承.渴求感的定義與測量.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2003,30(1):34-37.

        10牛更楓.網(wǎng)絡成癮者的上網(wǎng)渴求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11張鋒,沈模衛(wèi),周艷艷,等.網(wǎng)絡使用線索對不同動機使用者上網(wǎng)欲望的誘發(fā)作用.心理科學,2008,30(6):1299-1304.

        12Leung L.Linking psychological attributes to addiction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mobile phone among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Journal of Children and Media,2008,2(2):93-113.

        13熊婕,周宗奎,陳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3):222-225.

        14劉紅,王洪禮.大學生的手機依賴傾向與孤獨感.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1):66-69.

        15夏領捷.當代大學生使用手機的現(xiàn)狀及影響 —— 以武漢兩所高校為例.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16Franken I H.Drug craving and addiction:Integratingpsychologicalandneuropsychopharmacologicalapproaches.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an d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3,27(4):563-579.

        17陳朝陽,王晨雪,張鋒,等.暴力性視頻游戲線索誘發(fā)游戲欲望的注意機制.心理科學,2009,3:620-622.

        18鄧林園,武永新,孔榮,等.沖動性人格,親子溝通對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的交互作用分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4,30(2):169-176.

        19Robinson T E,&Berridge K C.Addiction.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3,54:25-53.

        Psychological Craving Sens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Liu Yali,Li Dand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4)

        W 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phones,mobile phone rel ied 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article use d 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MPAI)and the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MPATS)to select 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at the same time,cho se the college students as control group,the experiment adopted"clues to expose"paradigm,explore d words and images of mobile phone related material stimulation induced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sense of thirst for mobile phones.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mobile phone related words and images to stimulate materials Could effectively induce cell phone rely on college students’sense of psychology for the mobile phone.P hotos related materials of the induced effe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elevant materials.

        college students;m obile p hone d ependency;p sychological craving

        劉亞麗,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Email:Liuyali0316@126.com

        猜你喜歡
        差異心理大學生
        看見具體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相似與差異
        音樂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感受
        娃娃畫報(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找句子差異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生物為什么會有差異?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M1型、M2型巨噬細胞及腫瘤相關巨噬細胞中miR-146a表達的差異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蜜桃| 波多野结衣在线播放|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处破女av一区二区| 蜜桃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日本a在线免费观看| 少妇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国产毛片精品av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免费观看| 亚洲av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性生交大片免费看app麻豆 | 丁香六月久久| 美女被强吻并脱下胸罩内裤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国产| 麻豆夫妻在线视频观看|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乱码中文电影网| 久久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亚洲男人天堂网站|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高请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米奇视频 | 久久99国产精一区二区三区| av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日本97色视频日本熟妇视频| 无码h黄肉3d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