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冬春
[摘 要]在各地開展高效課堂改革大背景下,我們嘗試采用“6+1”課堂模式進行課堂改革,以促使教師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努力做好課前準備,及時編寫導學案,指導學生預習思考課文,并認真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參與意識,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并及時進行反思,打造高效課堂、精品課堂,教學相長。
[關鍵詞]高中歷史 高效課堂 “6+1”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10094
在目前各地紛紛進行高效課堂改革的背景下,我們也從本校實際出發(fā),嘗試采用“6+1”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要。
所謂“6+1”課堂模式,就是把我們的課堂教學基本分為“導、思、議、展、評、測”和“練”七個步驟,其中“導、思、議、展、評、測”六個步驟放在課內,“練”放在課后。我們的“高效課堂改革之學生展示課探究”課題研究工作開展已經兩年了,這兩年我們基本是按照“6+1”課堂模式來組織教學的。
一、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我們學校要求教師按照“6+1”模式來組織課堂教學,這就迫使教師不得不改變教學理念,學習相關理論,更新知識,樹立生本意識,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教師只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如何去走,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不要蠻橫干涉。
課題研究組成員認真學習相關理論,如素質教育理論、合作學習理論、葉瀾教授的“課堂生命說”以及高效課堂理論。還學習了相關的課堂教學模式,太谷二中的“三·五·三學導型課堂”、我縣目前正在推廣的“二十四字”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法、六先六后教學法。希望通過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并用來指導教學實踐。
二、課前做好精心準備
高效課堂改革要求教師改變滿堂灌的陳舊模式,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自覺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充分的準備,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做到“課前忙,課堂閑”。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查閱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導學案,優(yōu)選習題。導學案按如下步驟來編寫:課標要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問題探究、效果檢測。在編好導學案的基礎上切實備課,考慮到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可能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及其應對方法。在上課前把導學案分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按導學案上的“問題探究”去認真預習課文。
三、課中認真組織教學
在“導”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教師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導入,以激發(fā)學生對將學知識的興趣。在“思”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學生自學,教室要保持安靜,學生根據(jù)導學案靜心閱讀課文,力爭獨立解決導學案中設計的所有問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來回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議”的環(huán)節(jié)中,要求同組學生面對面圍坐在一起,就不懂的問題一起討論,合作探究,各抒己見,教師來回巡視指導,特別關注成績差的學生參與的情況,必要時可加入個別小組的討論中去。“展”的環(huán)節(jié)是關鍵,是重點難點的突破所在,是我們課堂改革的核心。各組選一個代表就討論的問題結果進行展示,按照讀、析、講、問四步法開展。“讀”即讀題,要求展示者讀一遍題目,以引起同學的注意;“析”即分析題意,要把題目要求分析清楚;“講”即講課,要求先總后分,思路清晰,讓聽者明白,而不是講完就算;“問”即詢問其他同學是否聽懂了,其他同學說聽懂了,展示者才可以上位。這樣大家共同探討,相互學習,氣氛熱烈,興趣濃厚,不知不覺中全身心投入,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在“評”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展示予以積極肯定的贊賞,也要指出不足和改進之處,這樣既激勵了學生,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希望下次表現(xiàn)得更好。教師還要對知識予以剖析深化,歸納總結,聯(lián)系比較,使學生的認識也進一步深化,以突破重點難點,形成整體認識?!熬殹钡沫h(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精選習題,采用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等多種方式來解題,并要求學生予以解釋,進一步加深理解,鞏固課堂所學。
四、課后及時反思和總結
在上完課后,要求學生、教師兩方面都進行反思總結。學生方面的反思,一是對展示課的反思,二是對課本內容的反思,三是通過“練”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單元練習來反思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狀況。教師方面的反思,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二是對學生作業(yè)后的反思,三是對單元檢測后的反思,不斷地查缺補漏,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
通過課堂改革實驗,取得較大成效,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師生關系融洽了。尤其是這兩年,我校高考取得驕人的成績,這與高效課堂改革是分不開的。當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①個別教師恒心不夠,有時不能及時到位。因教師工作較忙,尤其帶畢業(yè)班,故有時導學案的編寫不能按時,就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②個別學生膽小內向,參與小組討論,不愿代表小組上展示課,影響了效果。③在高一文理沒分科前,部分學生選擇理科,對文科不愿花時間,參與興趣不濃,影響效果。今后,我們將繼續(xù)推進和完善“6+1”課堂模式,在探索中前進,在探索中成長。
(責任編輯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