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
楊勇
甘肅省中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目的:觀察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方法:2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給予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2天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參照日本骨科學會腰痛疾患評定標準(JOA)進行評分。結果:200例患者基本治愈13例,顯效25例,有效15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5.00%;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效以上病例隨訪6個月,病情穩(wěn)定,無復發(fā)。結論:腰椎間盤突出癥應用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效果明顯,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腰間盤突出癥;中醫(yī)正骨;JOA評分
腰間盤突出癥(LIDH)是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造成髓核向外突出,椎管突入壓迫脊神經根或者硬膜囊,導致股神經、坐骨神經、腰部疼痛,是一組臨床綜合征[1]。治療手段包括手術與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易損傷脊柱,且療效不理想,多數(shù)患者選擇非手術治療。中醫(yī)正骨手法廣泛應用腰間盤突出癥等骨科疾病,效果肯定[2]。本研究運用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收到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診斷標準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3]中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
1.2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標準辨為風寒證。癥見:腰腿疼痛,有沉重感,遇寒加重,筋骨萎軟,腰疼喜按,遇勞加重,舌淡、苔白,脈弦細尺脈弱等。
1.3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與辨證標準;②年齡>18歲,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接受正骨手法治療;③治療期間禁止接受其他治療方法。
1.4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與辨證標準;②患有嚴重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疾病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患有嚴重血液、內分泌疾病者;⑤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婦女;⑥腰椎患有其他疾病患者,如馬鞍區(qū)麻木、椎管狹窄、骨腫瘤等。
1.5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共200例。男110例,女90例;年齡30~55歲,平均(40.2±3.8)歲;病程2~120天,平均(25.5±2.8)天。
患者坐在平整的凳子上,醫(yī)者站于患者正后方,用右手觸診患者脊柱,探明患者脊柱偏歪棘突的位置和情況,根據(jù)情況進行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颊咂峒黄蛴遥t(yī)師通過患者右腋往下伸出,固定患者左肩,患者大概傾斜45°~70°,引導患者向右旋轉,用力不宜過猛,旋轉角度盡量>45°。醫(yī)師左手拇指順著旋轉的節(jié)奏推定偏歪棘突,這時醫(yī)者會感覺到棘突的移動,并伴有聲響。患者偏歪棘突偏向左也是同樣方法進行推送,方向相反。中醫(yī)正骨手法的治療必須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如果其腰骶角較大,應安排患者平躺在醫(yī)務床上,首先放松患者腰骶肌肉,需一名助手配合,對患者雙下肢進行牽引,醫(yī)者雙手交叉固定好患者的椎體L1~4部位和S4~5腰椎后突部,這時便可行上述正骨手法反復5~6次。正骨手法治療也可側躺,患者頭部與腳尖成一條線,胯部、膝蓋放松,醫(yī)師站在患者側面,右手按住肩部或手臂,左手固定臀髖部后面,然后緩慢揉動患者,使軀干扭轉到適度狀態(tài),感覺患者肌肉放松后,瞬時向右下方用力扭轉,聽到聲響便可,若未聽見反復進行,用力適度。2天1次,10次為1療程,治療1療程。治療過程中禁止使用其他藥物或者應用別的治療方法,建議睡硬板床。
3.1觀察指標參照日本骨科學會腰痛疾患評定標準(JOA)進行評分[5],JOA總評分最高為29分,最低0分,分數(shù)越低表明功能障礙越明顯。對患者進行6個月的隨訪。
3.2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
4.1療效標準基本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JOA評分≥16分,能恢復學習工作;顯效: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JOA評分15~11分;有效:腰腿痛稍減輕,腰部活動功能輕度改善,JOA評分10~6分;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變,JOA評分5~0分。
4.2臨床療效200例患者基本治愈13例,顯效25例,有效152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5.00%。
4.3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見表1。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s) 分
表1 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s) 分
與治療前比較,①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n 200 200 JO A評分8.26±3.18 20.14±3.75①
4.4隨訪結果對有效以上病例為期6月隨訪,均無復發(fā),病情穩(wěn)定。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原因是髓核退行性改變,相關因素還有外力損傷、腰骶部先天性異常、遺傳因素等。外傷或腰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對腰椎神經造成壓迫,髓核組織突出,對神經以及硬膜囊產生壓力,引起腰腿疼痛和神經功能障礙。臨床表現(xiàn)是腰痛、肢體麻痹、腰椎側凸、叩痛、壓痛、腰部活動受限等,還時常合并反射改變、感覺障礙、肌力下降等[5]。
中醫(yī)學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屬于腰腿痛和痹癥范疇。在臨床治療上,有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費用高,且預后療效不理想。因此多數(shù)人會選擇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是消除神經根水腫、控制無菌性炎癥,修復神經等功能。而在非藥物治療中,中醫(yī)學推拿治療是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首選治療手段。其中中醫(yī)正骨是極為傳統(tǒng)的手法,具有康復快、疼痛小、經濟實惠等優(yōu)點,解除機械壓迫、松解神經根粘連的作用遠大于藥物治療。利用手部力量和技巧對神經根與突出的椎間盤進行移位糾正。松動上下關節(jié)突,糾正小關節(jié)紊亂,恢復關節(jié)正常對合。使神經根管內的容積變大,改變突出椎間盤與硬脊膜神經根的空間位置,減輕對其的壓迫,促進脊柱力學平衡的康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淋巴循環(huán),臨床有效率較高[6~8]。
本觀察結果表明,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總有效率95.00%,且治療前后JOA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中醫(yī)正骨手法是一種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療方式。其后對其有效病例進行6個月的隨訪,病情穩(wěn)定。
綜上所述,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顯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Cao Peng,Chen Zhe,Zheng Yuehuan,et al.Comparison of simple discectomy and instrumen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ombined with Modic endplate changes[J]. Chinese MedicalJournal,2014(15):2789-2794.
[2]李強.綜合療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癥80例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4):848-849.
[3]胡有谷.腰椎間盤突出癥[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5]安達公.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MRI所見經時變化和臨床癥狀的關系[J].中醫(yī)正骨,1999,11(3):52.
[6]林偉斌,江偉,黃勇,等.腰腿痛方聯(lián)合熱敏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14,46(11):192-194.
[7]陳松林.辨證分型綜合治療腰腿痛的臨床體會[J].新中醫(yī),2011,43(10):127-128.
[8]杜雙慶,杜景華,王金榜,等.中醫(yī)正骨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08,26(9):98-99.
(責任編輯:馬力)
R681.5+3
A
0256-7415(2016)09-0075-02
10.13457/j.cnki.jncm.2016.09.034
2016-05-12
楊勇(1977-),男,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