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筆耕書畫松晨墨香
王 波
《壯麗山河》李松晨/作
翻開《李松晨書畫集》一書,《七律·長征》《沁園春·雪》等作品首先展現(xiàn)在眼前。書體形態(tài)大氣磅礴、瀟灑倜儻,狂放而不失法度、瀟灑而不失真功、險峻而不失莊重,布局行行逶迤、翩翩恣肆,書寫淋漓盡致、舒展流暢。真是大家風范。這不是活靈活現(xiàn)的毛體書法嗎?
我馬上從書架上取出毛澤東的詩詞書法影印集。毛體書法寓柔于剛、寓方于圓,藏正于斜、藏靜于動,既對立又和諧,既豐富又鮮明,字里行間充滿雄才大略,似閑庭信步,如山雨欲來,似千里決勝,如指點江山,這是毛澤東豪邁情懷和波瀾壯闊的人生折射。在中國,毛體書法是人們最為熟悉的。我一下子被李松晨書畫藝術深深地吸引了。
李松晨1948年出生于山東省聊城濮縣(今屬河南省范縣)。這個人杰地靈的文化寶地,歷史上鄭板橋曾任多年范縣縣令,而聊城近現(xiàn)代又出過書畫大師李苦禪、國學大師季羨林等文化名人。李松晨姊妹多,在家排行老大,爺爺是村支書,跟校長一句話,5歲那年他就進學堂讀書練字了。讀了小學進中學?;叵胍宦纷邅淼淖阚E,李松晨尤其感恩的是在中國社科院讀研時的導師、大學者溫濟澤。幸運又得到書法大師謝冰巖、國學大師任繼愈指導,學業(yè)和書畫均有突破性地長進。
李松晨研習中國書法和中國繪畫,多年實踐自有一番心得。他認為中國書法、繪畫二者關系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在書畫史上,先秦諸子的“河圖洛書”就是書畫同源的依據(jù)。到了唐代,繪畫理論家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頡有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李松晨說,這是最早的“書畫同源”論。宋元以后,文人畫家由于對筆墨的重視,又從新的角度強調了書畫同源的觀點。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在《枯木竹石圖》中題詩曰:“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分通,若還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泵鞔跏镭懺凇端囋坟囱浴分校瑥膰嬘霉P的技巧上和書法所體現(xiàn)的審美理想上兩個方面來分析書畫同源:例如畫竹,干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jié)如隸;例如書體,龍?zhí)⑴P、戲海游天、美女仙人、霞收月上等,更說明是書畫相通的。近現(xiàn)代國畫大師黃賓虹則說:“書畫同源,貴在筆法,士夫隸體,有殊庸工?!?/p>
李松晨之所以強調書畫同源的觀點,也是由于他自己在書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比較深的體會。他少年時期就酷愛書畫。他在焦作五中上學時,有一年暑假,河南大學書畫教授葉桐軒在焦作市文化館辦書畫展,為了零距離學習,他白天跟在葉教授屁股后邊鋪紙研墨,晚上躺在長凳上和保安一起看大門,那年他才14歲。之后,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工廠、機關,他都擔當板報、墻報的主編和書寫者、插圖者。一邊是書法,一邊是繪畫,兩相結合,相得益彰。
《長征》李松晨/作《清平樂·六盤山》李松晨/作
2012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一次文化活動中,先后擔任過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的滕文生同志,指著李松晨寫的毛體書法說:“他們要我當毛澤東書法研究會會長,你寫的毛體比我像,這個研究會會長你來當合適?!崩钏沙可罡羞^獎,連忙作揖道謝。一旁參加活動的原中宣部部長王忍之要李松晨寫一幅4尺毛體《長征》,李松晨爽口答應。事后王忍之老部長親簽“李松晨同志指正”的《王忍之書法集》回贈。去年3月, 我國著名作家、文化部老部長王蒙在孔子學院總部舉辦活動時,稱贊李松晨的毛體書法“寫得真像,能以假亂真”。2015年11月,我國著名書法大師歐陽中石在家中用放大鏡細看《美麗中國》大型畫冊上刊登的李松晨的毛體書法《滿江紅》,對來訪的李松晨頻頻點頭說:“寫得像,寫得像,如果署名落款也用毛體那就更好了?!?李松晨對中石先生的這條意見,在之后的練習毛體作品中欣然接受。
《滿江紅·和郭沬若》李松晨/作
許多老同志在不同場合說:“現(xiàn)在被稱為毛體的書法很多,但如李松晨寫得那樣像的很少。”學習毛體書法,李松晨的觀點是“首先形似,再要神似?!彼f:“沒有形似,就談不上毛體;沒有神似,就寫不好毛體。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薄霸谛嗡频幕A上,要不斷臨習達到神似,從而達到新的更高的境界?!比欢龅叫嗡疲终労稳菀?!我國著名草書大家劉洪彪說:“初學草書,臨摹歷代名家均可,唯獨不要輕易選擇毛體,毛澤東的草書近現(xiàn)代第一,更重要的他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我們沒有他那博大的胸懷、豐碩的經歷、卓絕的才華,練好毛體很難很難。”毛體書法上溯直追懷素、張旭,若飛龍奔馬,驟雨狂風,似驚濤駭浪,形態(tài)萬種,要做到形似,遠非臨秦篆漢隸唐楷可比。在青少年時期就與毛體結下不解之緣的李松晨,一練就是幾十年。人們經??吹剿麘牙锎е埍?,會前飯后,在地鐵在公交車里也比比劃劃,那是他在練毛體書法的布局和筆畫。李松晨說,最開始是摹,后來是臨,再后來他就不用看毛澤東手書印稿了,一閉上眼睛,毛體書法一幅幅就在眼前。在《毛澤東詩詞墨跡選》中,李松晨最喜愛的是作者1962年4月至1963年2月書寫的《長征》《清平樂·六盤山》《西江月·井岡山》和《滿江紅·和郭沫若》。李松晨說,書寫這些大作時,恰偉人在70歲以前,精力旺盛,書法技藝爐火純青,使每幅作品在布局上融洽和諧、莊嚴肅穆,用筆上婉轉自如、含蓄奔放,行文上動靜交錯、跌宕偉麗。習練毛澤東的這些作品,真是一種美的享受,精神的升華!2015年11月,李松晨準備書畫展時,先后用4張4尺整幅和4張3尺整幅宣紙連起來,創(chuàng)作了丈六、丈二巨幅長篇毛體《滿江紅》,遺憾的是受展場限制,只展出了后者。
《春風楊柳萬千條》李松晨/作
《萬山紅遍》李松晨/作
李松晨不但學習中國畫,而且對研究中國畫史深感興趣,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是他常去的地方。李松晨說,據(jù)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已有不少獨立的花鳥畫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顧愷之的《鳧雁水鳥圖》,從人物畫的背景也可以了解到當時的花鳥畫已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如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飛鳥等。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B畫的畫法大致可分為寫意、工筆二類,而李松晨最喜歡的是工、寫兼而有之。所以他的畫,既有形象表現(xiàn),又有邏輯思維,人們容易看懂又能探及內涵,被譽之“賞心悅目,雅俗共賞”。大文豪蘇東坡說得最清楚了:“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意思是,用廢的筆堆成了小山并不可惜,讀萬卷書才能運筆如神。一要多練,二要多讀書, 這樣才能寫好字,才能畫好畫。李松晨用廢過多少只筆呢?20年前,每周日在青年湖鍛煉的人,都會看到一位肩扛大管筆、手提小水桶的人,在公園磚地上書寫斗樣大字,真草隸篆,樣樣都練,一寫就是半天,那就是李松晨。至于他伏案勤練,用廢過多少只毛筆,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老伴說:每搬一次家,總會有成捆兒的禿毫爛筆他不忍舍棄。
李松晨老師雖年近古稀,但他筆耕不輟,奮發(fā)不已。正如著名報人李澤先生為其贈言:“松柏之志存浩氣,晨曦之光朗乾坤。”藝海無涯,大道路寬。路漫漫其修遠……
李松晨簡介:
李松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四次學會會員,國際、中國報告文學研究會會員。十屆全國政治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辦公廳九局局長,曾先后擔任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大會文件起草組第一副組長、大會簡報組第一副組長,常委會發(fā)言組組長。現(xiàn)任中央部委出版社聯(lián)合體名譽理事長,中國版協(xié)經營管理委員會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特邀教授,全國政協(xié)干部培訓中心特約教授,中國新聞書畫藝術院院長,北京國藝美術館(中國書法展館)顧問。
書畫作品曾在全國人大、全國政協(xié)、全國新聞出版界、全國行政干部系統(tǒng)、中直機關、中央電視書畫頻道等活動中多次展出、獲獎。主編《中國書法大觀》《傳世名家書法》等。為《唐詩宋詞疑難釋解》等書題寫書名。
李松晨近年來多次出國文化交流,他的書畫作品被歐美、亞澳多國名人和文化場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