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云
摘 要:近年來,隨著特殊藝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們普遍認識到殘障兒童康復和回歸社會,僅憑藥物治療和康復是不能取得預期效果,而需要心理康復及各種康復措施的合并使用,方能得到滿意的效果。特殊藝術行為康復是行為療法之一,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的醫(yī)療中較為普遍,它是將藝術與行為康復相結合的康復方法,也就是用各種藝術手段,使殘障兒童生理和心理得到改善和康復的方法。康復對象在思維、情感、行為、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都有所改善,尤其以社會適應能力和行為改善明顯。
關鍵詞:特殊藝術;殘障兒童;音樂;書畫戲??;康復
一、特殊藝術簡介
特殊藝術是對殘疾人從事的表演、書法、繪畫、攝影、工藝品制作等藝術活動的統(tǒng)稱。殘疾人雖然在社會生活中受到殘障影響,但同樣具有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向往。特殊藝術是人類藝術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同樣是按照藝術美的原則和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的。在藝術實踐中,殘疾人往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和代價,比如:盲人演奏樂器、唱歌、繪畫,聾人和肢殘人表演舞蹈、繪畫、書法、攝影,弱智人制作工藝品、繪畫等,大都通過大量嚴格訓練,克服障礙,充分發(fā)掘潛能和生理補償機制,才能實現(xiàn)。因此,特殊藝術主要體現(xiàn)了殘疾人在追求藝術美過程中的超越力量和獨特的精神價值。
二、特殊藝術康復適用范圍
特殊藝術適用于發(fā)展遲緩、情緒障礙、自閉癥、多動癥及有生理或心理創(chuàng)傷經歷的兒童。針對每個兒童所遭遇的問題不同,特殊藝術康復沒有固定的康復方式。特殊藝術老師必須根據(jù)兒童的問題、情緒、興趣等諸多方面,鼓勵其自發(fā)性地接觸不同的藝術材料和活動,并從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透視康復對象內心世界,最終達到康復治愈的效果。兒童0-3歲,音樂康復和舞蹈康復就可以開始,只要兒童能聽見聲音,四肢可以活動。而繪畫康復最好是等兒童已經具有抓握能力,能夠操縱美術用具再開始,一般以3歲以上為宜。藝術康復的理論基礎是相信兒童能在從事創(chuàng)造性、表達性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即使不以心理學的康復方式,只要通過音樂、繪畫、捏陶、書法等藝術活動也能夠達到康復的效果,尤其是對有創(chuàng)傷經歷的兒童,如能通過創(chuàng)作作品回顧、整理過去的創(chuàng)傷過程,可收到很好的康復效果。
三、特殊藝術康復的理論研究
雖然近年來學術界已有一些研究者投入此議題(特殊藝術康復包括音樂康復、舞蹈康復、戲劇康復、視覺藝術康復等),但國內卻目前還未廣泛應用特殊藝術作為介入方式,來針對殘障兒童進行康復的。鑒于現(xiàn)今殘障兒童越來越普遍的現(xiàn)象,本研究嘗試用特殊藝術康復作為介入方式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以某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的六名殘障兒童為研究對象,應用特殊藝術康復,以促進殘障兒童康復作用。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方面為學科理論范疇,介紹了多元智能的理論的內涵和影響;以自閉癥兒童為研究對象,包括自閉癥兒童的診斷與鑒定、特征以及成因;特殊藝術康復中的音樂康復、舞蹈康復、戲劇康復和視覺藝術康復的目標與技巧。二是通過查閱大量的國內外中英文文獻,密切與家長、中心教師配合,應用自閉癥ABC量表進行評估,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研究對象心理發(fā)展特點,制定表現(xiàn)性藝術康復方案,對其進行藝術康復,之后再對實驗進行質性與量化效果分析。 三從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特殊藝術康復可以促進自閉癥兒童的康復作用,在感知覺、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與接受能力、軀體運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有所改善。
四、特殊藝術康復的應用
對于殘障兒童來說,特殊藝術康復所要改善的是,因多動、自閉所導致的情緒障礙、問題行為及人際表達能力不佳等問題,而非針對“多動”、“自閉的癥狀進行康復,其行為的改善只是藝術康復的附加成果。例如,多動癥兒童最大的問題在于注意力無法集中,但通過音樂、繪畫、戲劇等活動,可以幫助其穩(wěn)定情緒,并從中學習如何專注地做一件事。而當自閉癥兒童能通過創(chuàng)作活動發(fā)泄情緒,或通過作品表達意見、提高自信之后,就會逐漸減少用情緒性的言行來反映心情和想法。因此,通過改善、穩(wěn)定情緒方面的問題,間接改善不適宜行為,這是特殊藝術康復的應用。
五、特殊藝術康復的實踐
特殊藝術針對殘障兒童的康復主要運用音樂、繪畫和音樂劇三種康復手段。音樂是一種最適合用于心理咨詢和心理康復的工具之一,由于它是非語言的屬形象思維的形式又與人的深層意識距離最近的特征,使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yōu)于其他的心理康復方法。音樂康復1940年在美國卡薩斯大學正式成為學科。美國有大約4000多個國家注冊的音樂康復師在精神病醫(yī)院、綜合醫(yī)院、老年病醫(yī)院、兒童醫(yī)院、特殊教育學校和各種心理診所工作。從上世紀70年來開始,音樂康復傳入亞洲。在日本和臺灣較大的醫(yī)院都設有專門的音樂康復師。繪畫療法是心理藝術康復的方法之一,是讓繪畫者通過繪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利用非言語工具,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xiàn)出來,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康復的良好效果。殘障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xiàn)完整的表現(xiàn),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作為心理診療的一個有效工具,真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述說不清能看清”——用繪畫的方法進行診斷和康復,其功效是巨大獨特的。經過80多年的研究與發(fā)展,心理劇已成為一種重要而基本的心理康復方法,它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形式,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某種心理沖突情景下的自發(fā)表演為主,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xiàn)在舞臺上,以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和自卑感,增強適應環(huán)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心理劇能幫助參與者,通過音樂、繪畫、游戲等活動熱身,進而在演出中體驗或重新體驗自己的思想、情緒、夢境及人際關系,伴隨劇情的發(fā)展,在安全的氛圍中,探索、釋放、覺察和分享內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