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發(fā)勇
摘 要:記者,是作為新聞傳播的具體形象存在和活動的。一面是紛繁復雜、變化多姿的現實,一面是形形色色,眾口不一的受眾,夾在兩者之間的便是記者,所以說記者是一個極具魅力又極其艱難的角色,記者的魅力體現在他可以通過信息傳遞而構建一個強大的立場,這個立場以整個社會為背景,作用于社會、受眾,產生深遠而持久的力量,而他的艱難又恰好產生于對這樣的一個立場的準確把握與控制。
關鍵詞:新聞記者;角色定位
一、加強政治修養(yǎng),做好把關人
在互聯網海量的信息當中,各種思想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方式互相碰撞,作為傳統(tǒng)傳媒的從業(yè)人員,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才能做好“把關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新聞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紀律性很強的工作,必須要有較高的政治鑒別能力和政治敏銳性,這樣,才能胸懷全局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正確把握客觀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運動規(guī)律,做到順其自然,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增強報道的科學性和先見之明,寫出具有科學性、本質真實性的新聞作品。
正如著名新聞記者普利策所言:如果把社會比作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記者就是船頭上的哨兵,他要隨時指出暗礁。而政治修養(yǎng)就是記者的一雙銳利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就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洞察力,這是發(fā)現新聞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新聞價值的基本功力。
二、提高道德修養(yǎng),樹立記者的良好形象
提高道德修養(yǎng),樹立記者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強新聞傳播的公信力。在博客、微博流行的今天,海量信息的傳播也帶來了信息真假難辨的問題。在傳播的公信力上,傳統(tǒng)媒體仍然有極大的優(yōu)勢。
俗話說,正人先正己。新聞記者既宣傳別人,又監(jiān)督別人,自身就應該成為建設和實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模范。在加強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記者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堅持真理,尊重事實;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深入實際,體察民情;互敬互學,共同促進;擺正位置,不謀私利。新聞記者要在國家法律法規(guī)以及政策規(guī)定的范圍內開展新聞業(yè)務,不為私利所動,主動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的侵蝕,恪守新聞職業(yè)道德,堅決反對有償新聞,確保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新聞事業(yè)是一項十分艱苦且具有冒險性的事業(yè),需要記者具有犧牲精神??梢赃@樣說,在正直勤奮的新聞工作者前進的路途上,布滿“荊棘、高山、激流和險灘”。較高的道德修養(yǎng),能夠成為記者勇于前進的動力。使記者有較強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正義感。有膽有識,無私無畏,講事實,講真話,講真理,敢于開展輿論監(jiān)督。
三、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提供更優(yōu)秀的作品
首先,記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和公關修養(yǎng)。在平時的采訪活動中,記者若是有意識地在社會上編織起廣泛的公關網絡,同眾多采訪對象建立起深厚的私人友誼,則采訪活動一定會更得心應手,并且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其次,記者要腿勤腳勤,勤跑基層,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群眾。俗話講,“涉深水者得蛟龍”,“淘深井者得甘泉”,就是對新聞采訪的深入程度與新聞報道水平高低的關系的形象表述。
三是記者要有扎實的文字和文化功底。作為記者,對上述科學知識必須掌握的扎扎實實,運用自如,寫出有深度、有感召力、有指導性,能引導社會輿論的作品。
四、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
(一)在突發(fā)新聞事件中的定位。在重大的突發(fā)新聞事件中記者必須抓住機會,不抓最佳的新聞鏡頭。所以,記者必須正確把握自身的角色?,F代新聞講求“快速”,但是追求新聞的時效性并不是只追求快。新聞記者必須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判斷新聞是否具有真正的價值,從大局出發(fā)去研究新聞素材。好的新聞記者必須抓住新聞報道的時機,如果能夠較好的把握報道時機就可以很好的抓住觀眾的眼球。如果錯過了新聞報道的最佳時機,新聞的收視率就會下降。所以,記者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把握好報道時機。同時,記者在進行新聞報道時還應該加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堅持黨的方針路線,嚴格保守涉及國家機密的內容。
(二)正確引導輿論。在新的時期里,媒體行業(yè)的競爭日益激烈,很多媒體為了提高收視率和自身的利潤,在報道過程中肆意擴大新聞素材,甚至有意捏著時事,這樣的新聞我們經??梢钥吹?。在這種輿論氛圍下,很多觀眾甚至喜歡這種捏造的新聞,對充滿血腥和暴力的畫面更是感興趣。這樣的新聞產生了極其消極的影響。所以,記者必須把握好在新聞報道中的維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遵循新聞法規(guī),讓觀眾感受到記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還原事實的真相是記者的一項使命,當記者的報道工作受到外力的干擾、金錢的誘惑時,他能否依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是衡量記者報道工作的一個重要標準。新聞記者經常遇到各種權利的干擾,但是面對強權,如果記者不能堅持自己的職業(yè)操守,那么那些弱小的受害者就會失去最后的希望。但是,如果新聞記者堅持自己的道德操守,堅持對事件的報道就會為自己帶來危險。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是不畏懼強權的,他必須時刻牢記自身的使命與責任,堅持客觀的標準報道。
(四)在新聞報道中藥體現出人文關懷。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應該突然人的核心地位,體現出對人性的尊重。同時,記者還應該成為民眾的代言人,替老百姓說話。特別是在報道災難新聞或者不幸新聞時,記者應該表現出對死者的關懷與同期,避免過于激烈的話語。
每個社會都力求使其成員的行為符合該社會的利益,因此,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學習參與社會,以適應社會需要,記者傳遞的除了信息以外還有大量的生活方式的展現,承載著文化和社會價值觀念,人們在與媒體的接觸中,通過媒體對所列舉的不同行為予以象征性的獎勵或懲罰。媒體不斷地為人們描繪生活的景象,提供行為的方式,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因而教會人們在特寫環(huán)境中如何言行,學習處于特點社會角色和身份中的期望,是記者的職能。
新聞事業(yè)是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而新聞記者是黨和人民的喉舌,肩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社會經濟全面發(fā)展的光榮使命,擔負著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的艱巨任務。作為一名新聞記者來說,要自立自強,堅持刻苦學習和實踐,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先進的思想指導自己的言行,不斷加強黨性鍛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無論在任何環(huán)境任何情況下,都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一個政治合格,思想堅定,跟上時代的潮流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