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程曉蕓 張寶軍
作為我國五大運輸行業(yè)之一,長輸管道是一個較為年輕的行業(yè)。管道建設工程由于規(guī)模大、線路長、涉面廣等特點,給外協協調工作帶來了更大、更多、更難的挑戰(zhàn)和風險。為了如期完成管道工程項目建設,必須事先辦理土地的征用、征收、通過權等相關手續(xù),要求工作人員做好沿線相關部門、單位的溝通與協調。特別是在新常態(tài)背景下,征地協調工作同時面臨著新的壓力和挑戰(zhàn)。國家和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先后下達了加強工程項目合規(guī)性管理方面的要求,征地外協管理工作合規(guī)管理將進一步強化;業(yè)主征地外協管理趨于精細化,總承包合同中關于征地外協管理條款的嚴謹性有很大的提高,對各項費用報價、補償費用支付等方面的規(guī)定越來越嚴格;社會各方對油氣管道工程項目的要求愈來愈嚴格,在諸如地貌恢復、超占地、表層土剝離等方面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出現任何不符合項都會產生很大社會反響。為了提高工程項目管理水平和維護管道施工企業(yè)形象,必須加強征地公關外協管理工作的探索。
一、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津華原油管道工程概況
津華原油管道工程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國內事業(yè)部EPC項目部(簡稱項目部)作為總承包商負責承建的油氣管道工程項目。線路總長187km,沿途依次經過天津市濱海新區(qū)、靜海縣、河北省黃驊市、青縣、大城縣、任丘市,臨時占地面積累計約5000畝,永久征地面積約99.651畝。業(yè)主方要求一年之內完成建設并投產。管道沿線途經區(qū)域經濟發(fā)達,類似工程多次經過該地,地方政府、百姓的補償經驗豐富,手段多樣且矛盾和糾紛突出;管道工程涉及用地補償相關方構成復雜,成片棗園經濟林區(qū)、魚塘,三穿密集和大量臨建房屋拆遷,致使征地協調工作難度極大。
二、“EPC+施工承包商委托+部分外包”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
征地協調工作難度如此之大,項目部采取何種公關外協工作管控模式是其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項目部試圖借鑒國內外征地公關外協管理方法。作為總承包管理的組成部分,國內油氣管道工程建設單位一般將征地外協管理工作通過合同委托總承包商來完成。國內尚無征地外協管理的系統(tǒng)研究,實踐中各種做法繁雜,管理水平差異大??山梃b征地公關外協管理經驗較少。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因社會制度、歷史等原因形成了建設單位開展征地管理工作的模式。這與我國當前的征地管理模式差異較大。國外征地管理實踐的直接指導意義不大。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探索。項目部根據前期摸底調研成果,認真分析沿線權屬單位特點,經國內事業(yè)部專題會議研究,最終確定了征地公關協調管控模式,即EPC+施工承包商委托+部分外包。具體而言:
(一)EPC。對于用地手續(xù)辦理報件繁多,流程繁瑣、復雜,審批周期漫長等區(qū)段,由項目部直接開展協調工作(如天津警備區(qū)等)。
(二)施工承包商委托。采取每公里綜合單價包干模式,項目部委托管道五公司(負責任丘、大城、青縣)、六公司(負責濱海新區(qū)、大港油區(qū)、黃驊市)開展征地協調。此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各公司地緣優(yōu)勢,因地制宜的開展相關工作;提高施工單位征地協調工作積極性,準時提供用地;能夠有效控制補償費用。
(三)分包。對特殊難點地段的征地工作進行招標,以綜合單價包干形式委托具有外協征地相應資質,經驗豐富的第三方征地公司開展(例如太平鎮(zhèn)等)。項目部通過總價合同控制、費用控制及征地資料管理等方式管控第三方征地公司外協管理工作。第三方征地公司服從于業(yè)主、項目部征地工作管理,按施工承包商提供和項目部的征地、施工計劃開展工作。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第三方征地公司充分發(fā)揮社會、人脈資源優(yōu)勢,有針對性的開展征地協調工作,化繁為簡,工作啟動快、效率高;減少了項目部外協工作難點;有利于外協費用結余;減少外協管理人員。缺點是存在外協分包商管控風險。
三、“EPC+施工承包商委托+部分外包”創(chuàng)新模式實踐
(一)搭建征地公關協調組織
征地協調工作分四級管理,第一級為項目部外協部,第二級為受托第三方征地公司,第三級為施工承包商征地協調部,第四級為機組征地協調員。
(二)實施精細化管理
(1)進度管理。貫徹精細化工作理念,認真研究對臨時、永久征地、三穿手續(xù)辦理等工作流程,實行WBS分解,制定詳細工作計劃;督促承包商超前謀劃并采取有效保障措施,按計劃進地施工日期準時提供用地。同時,制定《設計、外協、工程綜合進度大表》并每日更新,對難點問題采取動態(tài)銷項管理,將設計、外協、施工等專業(yè)的問題歸納到一個平臺上,充分共享信息,確保責任落實到人,及時快速解決存在問題。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項目部根據該標段的征地計劃和施工計劃,隨時檢查外協征地工作進度,并以此作為考核內容之一。
(2)資料管理。隨著項目合規(guī)性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資料管理在項目部外協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項目部統(tǒng)一下發(fā)了縣、鄉(xiāng)、村各級補償數據、費用匯總表等模板;要求施工承包商和分包單位按下發(fā)的資料清單提交、驗收并簽署資料提交會簽單。簽約合同及附件資料一定要規(guī)范,且補償有理有據、合法合規(guī);項目部配置專人收集、整理各相關資料及臺賬制度,每月開展2-3次資料檢查;達到核銷條件的資料及時與業(yè)主辦理相關手續(xù)。
(3)撥款管理。在征地補償分包合同中明確了撥款流程,對局內單位撥付一定預付款,并根據約定里程碑節(jié)點撥付進度款;對分包單位不撥付預付款,按照征地進展撥付進度款。進度款撥付時,要求承包商和分包單位提供縣、鄉(xiāng)、村各級清點表、匯總表及與地方政府、權屬單位等簽署的補償協議及付款票據等資料;根據提交的各類資料核定征地協調工作完成量,按每公里綜合單價計算款額,經項目部內部相關負責人審批確認后付款。
(4)協調管理。首先,針對政府或權屬單位支持力度較大區(qū)域,采取市、縣、鄉(xiāng)、村由上至下逐級開展協調;反之,采取從村、鎮(zhèn)級由下至上進行協調。其次,在具體工作開展時,采取“人盯人”戰(zhàn)術,通盤考慮并細致安排EPC、施工承包商、征地公司的每位協調人員分工;對協調難點及存在問題制訂預案。此外,注重外協與設計、施工等單位銜接,加強配合。再次,施工現場協調。為確保施工順暢,外協部安排專人每天蹲守施工一線,了解施工用地情況,現場用地存在問題及后續(xù)可用地計劃等,并組織協調各方資源隨時解決現場突發(fā)阻工等糾紛事件。最后,提前辦理公路、鐵路、河流等“三穿”通過權手續(xù)。在工作前期赴現場調研分析,摸清穿越方式、數量及穿越次數等重要參數,按照穿越等級制定“三穿”通過權穿越手續(xù)辦理總體計劃;對于級別較高、報批程序繁瑣、辦理周期長等穿越,安排專人早介入、快開展、緊跟蹤。
(三)管控委托征地工作風險
委托管道五、六公司開展征地協調中可能存在提交征地外協資料不齊全、規(guī)范和不及時,影響征地各項費用撥付;征地補償資金未能專款專用,補償不到位,導致施工用地不能按計劃提供等風險。項目部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召開外協資料培訓會,下發(fā)征地外協資料模板及提交資料清單、提交資料時間節(jié)點和有關其他規(guī)定;實時監(jiān)控補償、撥款程序,規(guī)范撥款手續(xù),時刻了解補償兌付情況。
采用招標形式委托第三方征地公司開展征地協調。第三方公司在征地過程中可能存在提交征地外協資料不齊全、規(guī)范,不及時,影響征地各項費用撥付;強拆和強征事件,導致上訪和群訪等惡性事件;征地協調服務工作擅自轉讓給第三方或單方面退場;處理和解決問題不及時,供地滯后進場計劃時間等風險。除了采取與針對委托方類似的控制措施之外,項目部與第三方征地公司詳細劃分工作界面,簽署完備服務合同,各項突發(fā)及不可預見性的問題和未能按期供地等違約責任均須在合同條款內約束。
四、結語
公關協調工作極具挑戰(zhàn)性,在工作中既要堅持國家和公司的利益不受損害,又要照顧地方群眾的感受;既要堅持執(zhí)行國家、地方的法律法規(guī)和指導性文件,又要結合實際情況人性化地處理問題。事實上,征地外協工作不僅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是語言藝術、感情交流和用權適度的綜合運用。管道局國內事業(yè)部從實際出發(fā),開創(chuàng)性的提出并順利應用了“EPC+施工承包商委托+部分外包”的創(chuàng)新管控模式,取得了征地工作的巨大進展,為國家原油管道建設工程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