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浩
學會換位思考
☉項浩
在基層部隊當中,常有一些帶兵人抱怨:現(xiàn)如今兵不好帶了,罵不得更打不得,解決官兵的矛盾,該做的工作都做了,該想的辦法也都想了,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呢?客觀上講,近年來入伍的青年相比以前的確少了些吃苦耐勞的精神,多了些享樂思想;少了些勤儉節(jié)約,多了些大手大腳;少了些服從意識,多了些叛逆心理。這些我們暫時無法改變,甚至可能長時間都無法解決。如果一線帶兵人主觀上也是消極應對,一味地遷就照顧,消極保安全,在他們當兵入伍之初就放之任之,待這些新兵分配到基層單位,就有可能成為所謂的“搗蛋兵”“刺頭兵”“問題兵”。
基層部隊當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大都是人的問題。只要能解決人的問題,那么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但往往人的問題也是最復雜、最難解決的,怎樣解決基層部隊中人的問題呢?具體原因可能各不相同,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在部隊這個特殊群體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有的一線帶兵人則習慣了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往往會形成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以致形成思維定勢,常常忘了還有他人的角度,更別說換位思考了。對于戰(zhàn)友之間,缺了換位思考,往往會滋生冷漠、偏見和矛盾;而對于一線帶兵人來說,還會導致官兵的思想缺位、情感缺位、工作缺位??偸菑淖约旱慕嵌认雴栴}、看事情,結果往往是自己方便了,官兵就不方便;自己舒服了,官兵就不太舒服。而對官兵出現(xiàn)的問題,倘若當作自己的親人,是否還會做出簡單粗暴的決定?古人講:“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說的是為政者,要更多從百姓的角度感受問題,考慮問題。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講一對父女在商場閑逛,小女孩大概五六歲,不經(jīng)意間女孩突然跑了出去。父親耐心問小女孩為何?原來孩子個小,在人多時,看不清爸爸的面孔,通常是根據(jù)褲子的顏色來辨識。那天天色較暗,她旁邊的人褲子顏色和父親穿的差不多,便把他當成了父親。后來看到有位母親在大聲責罵孩子,“為什么喜歡跟陌生人跑?”孩子委屈得直哭。這位父親將自己的經(jīng)歷講給她聽,這位母親才恍然大悟。蹲下來處在孩子的位置,才能看清孩子眼中的世界。
【作者系91241部隊某分隊協(xié)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