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東霞
讀完《文化浸潤的力量》一書,感覺就像是一個真性情的漢子站在眼前。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架構高深理論的姿態(tài),只是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呈現(xiàn)作者在成長路上的情感和感悟,在工作實踐中的行動和思考。在大部分文章套用模版、感情表達制式化的當下,該書尤為難能可貴,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并受到感染。
在那個苦難的年代,作者也有過酸楚的童年經歷,而這段經歷使作者在內心深處生成了對愛的敏感和珍惜。在書的“感受”篇,作者傾訴對母親濃濃的懷念,抒發(fā)對在成長路上給予自己幫助和指導的“貴人”的感恩,講述自己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夢想與奮斗歷程。那字里行間,浸淫著自己對“愛”的體味和對“感恩”的領悟。愛與感恩的主題始終貫穿在作者的教育生涯之中,無論是執(zhí)教還是治校,他都身體力行著愛的教育,在師生中強調培養(yǎng)感恩意識的重要性。
呈現(xiàn)教學和管理工作中的行動和思考,是該書的主要內容。全書分為“感受篇”“反思篇”“分享篇”“傳遞篇”四個篇章,“感受篇”與“反思篇”分享了作者在成長道路上的故事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強調了“感恩”、“反思”的重要性?!胺窒砥焙汀皞鬟f篇”呈現(xiàn)了作者多年來獨到的育人理念及管理經驗,并提供了許多實用有效的做法。這里的呈現(xiàn)是自然形態(tài)的再現(xiàn),沒有空話套話,不做作不賣弄,真實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教育事業(yè)的認真和執(zhí)著、思考與探索。他強調“三省吾身”的重要性,表達“教師成長=經驗+反思”的認識,闡述以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為介質浸潤學生的嘗試。而“感恩意識”的人格培養(yǎng)、“文化育人”的治校理念,更是成為了作者長期在治校生涯中孜孜以追的理想,并在擔任南寧市沛鴻民族中學校長時漸臻佳境。
《文化浸潤的力量》一書最讓我擊節(jié)的是真實。無論是作者自身的情感,還是他在教學與管理工作中的思考和行動,都是基于作者多年生活與工作經歷的真實感悟,而且全是自然而然的再現(xiàn)。讀來如與友人把盞交談,平淡之中時現(xiàn)機鋒,達到平中見奇、潤物無聲的效果。這和時下一些著作動輒架構龐大學術體系或以高深理論嚇人相比,該書就如一壺清香的熱茶在手,那么真實,那么溫暖,值得杏壇同行細細品味。
本書從專業(yè)理解與認識、專業(yè)知識與方法、專業(yè)能力與行為三個方面論述了校長應如何營造育人文化、如何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不僅從理論上做出相應指導,還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對提升校長的管理水平和整體素質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楚紅麗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定價48.00元)
本書呈現(xiàn)了蘇霍姆林斯基的三部教育名著,形成了“育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側重的是小學階段的樂學生活;第二部曲是《公民的誕生》,涉及中學少年階段的發(fā)展;第三部曲是《給兒子的信》,主要描寫大學青年階段的培養(yǎng)方法。書中提出的教育兒童的方式及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日常實踐中,對教育者和家長在培育兒童、少年及青年方面有著重要幫助。(蘇霍姆林斯基著,畢涉芝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定價37.50元)
全書由理論篇、實踐篇、試題篇三個部分組成,書中提出堅持用先進的政治理論和教育理念武裝師生,重視歷史傳承,并分享了開展各類文化育人活動的經驗,在如何形成校園文化體系、如何開展校園文化傳播工作等方面給予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高效的指導。(蕭思健,周曄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定價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