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9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了一次不尋常的會議。之所以說“不尋?!保粏我驗檫@是一次臨時召集的會議,更是因為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遼寧省人大選舉產生的部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當選無效的報告。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的遼寧代表共有102名,令人吃驚的是,本次因拉票、賄選而被宣布無效的竟達45名,占到遼寧代表總數的44.1%。
中央對此案的定性為:“是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挑戰(zhàn),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挑戰(zhàn),是對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的挑戰(zhàn),觸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和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底線?!边@次賄選案的危害遠比一般權錢交易性質嚴重而且惡劣,不僅僅是個體的腐化墮落問題,更是對國家根基的腐蝕和破壞。
這樣一起嚴重而且惡劣的賄選事件為什么會出現?一些媒體報道多把抨擊的矛頭指向這45名被罷免的人大代表身份(其中42人是民營企業(yè)主),把問題歸咎到這些賄選者謀求“紅頂商人”、完成“政商轉換”的動機上。
事實上,從官方披露的案情來看,賄選案中的責任者主要由三方構成:其一是部分人大代表候選人,他們利用資本操縱選舉,明目張膽拉票賄選;其二是中間人,他們在選舉人與候選人之間穿針引線、推波助瀾;其三是手握選票的選舉人,他們把收受人大代表候選人錢物視為潛規(guī)則,見怪不怪。毫無疑問,受賄者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遼寧人大賄選案當中被收買的人大代表有523名,占本屆遼寧省人大代表總數的84%。那么,為什么這么多的選舉人出現“集體無意識”現象呢?依拙見,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他們對選舉的嚴肅性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甚至視選舉為一場游戲,認為投誰的票都無所謂。選舉人手中的選票既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但是,由于缺少選舉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投桃報李”心理的支配下,自然把選票投給行賄者。
其二,他們視法紀為耳旁風,認為法不責眾、有機可乘?!哆x舉法》對破壞選舉行為的打擊主要集中在對賄選者的處罰上,而對選舉人違法行為的處理方式則比較模糊。對于賄選現象,雖然也照常強調選舉紀律,但對實際問題多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既往不咎,今后從嚴”。因為監(jiān)管不力、執(zhí)紀不嚴,選舉人違規(guī)投票的風險和代價也就相對較小,在僥幸心理、從眾心理的支配下,把選票投給了行賄者。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金錢收買的——在遼寧人大賄選案中,依然有16%的人抵制了誘惑。但是,如果單純依靠個體的自覺抵制拉票賄選,這樣的堅守靠得住嗎?
人大代表的基本職責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行使代表職權。當前,各地換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在確保選舉人言論和表決自由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約束和強化選舉人依法履行責任,這個問題發(fā)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