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金融抑制、經濟結構扭曲與勞動收入份額下降

        2016-10-15 03:11:18趙秋運林志帆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6年4期

        趙秋運+林志帆

        摘要:基于新結構經濟學理論推行趕超戰(zhàn)略的國家傾向于采用金融抑制政策以扶持工業(yè)部門、壓制服務業(yè)部門,造成經濟結構工業(yè)化的扭曲,而由于工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偏低,這種結構扭曲致使其勞動收入份額不斷走低。使用理論模型與基于跨國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并針對中國的研究發(fā)現(xiàn),樣本期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顯著低于模型預測值,且缺口趨于擴大;中國嚴重的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扭曲狀況可以解釋勞動收入份額約1/3的下偏。

        關鍵詞: 金融抑制;經濟結構扭曲;勞動收入份額;新結構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0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6)04-0002-09

        一、研究背景

        在宏觀經濟領域中,著名的“卡爾多事實”指出各生產要素的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大致穩(wěn)定是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特征之一[1]。然而,近40年來Kaldor特征事實不斷受到經驗證據的沖擊和挑戰(zhàn)[2,3]。圖1顯示,1975~2011年,全球宏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勞動收入份額出現(xiàn)大幅下降,已由57%下降至53%;微觀企業(yè)勞動收入份額下降達5個百分點,二者呈現(xiàn)下行趨勢。這表明全球范圍內勞動收入份額的持續(xù)下降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結構轉型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經之路。由于“卡爾多事實”研究的是經濟加總狀態(tài)下的穩(wěn)態(tài)性質,其對產業(yè)結構變遷等動態(tài)因素的忽略可能是理解恒常要素收入份額論斷失效的關鍵所在。在世界各國朝向經濟增長穩(wěn)態(tài)收斂的路徑上,結構轉型升級持續(xù)發(fā)生,一國由以傳統(tǒng)農業(yè)為主轉向以工業(yè)為主的產業(yè)結構,并最終過渡到以服務業(yè)為主的“后工業(yè)”時代。由于農業(yè)部門和服務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較高、

        工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較低,因此,整體經濟的勞動收入份額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升會呈現(xiàn)先下降后上升的態(tài)勢[4,5]。圖2顯示,在樣本觀察期內,各國的勞動收入份額均值與經濟發(fā)展水平間的確存在明顯的U型關系。然而,圖2所呈現(xiàn)的全球時序數據顯示,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中低收入國家,在過去數十年其勞動收入份額基本呈持續(xù)下降的態(tài)勢,而非經濟轉型所預期的U型圖線,這便啟示我們,全球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的背后仍然隱藏著某些尚不為人知的經濟機理。

        為此,本文嘗試為勞動收入份額的持續(xù)下降提供一個新的解釋視角。我們猜想,全球范圍內,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廣泛存在的嚴重的金融抑制政策可能是理解這一現(xiàn)象的關鍵。

        二、文獻評述和理論模型

        (一)文獻梳理

        圍繞全球范圍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這一問題,國內外文獻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當前主要的解釋角度有:

        1.經濟發(fā)展階段變化與產業(yè)結構調整: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對應著不同的三次產業(yè)比重,而各產業(yè)間勞動收入份額固有的差異使得總體勞動收入份額隨著結構轉型的進行而變化[6]。但這一角度僅能解釋勞動收入份額跨國間的截面差異,不能解釋單個國家的時序變化趨勢。

        2.全球化趨勢與經濟開放:在全球貿易開放與FDI進入的背景下,資本相對勞動的優(yōu)勢地位逐步強化,在非完全競爭的市場中要素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的相對差異可能導致勞動報酬的下降[7,8]。

        3.勞動力市場制度變遷:工會組織的影響力式微,政府出于經濟增長或吸引投資的動機放松對勞動力的保護可使得勞動力議價能力下降[9],導致勞動收入份額受侵蝕,這一解釋角度實際上與全球化趨勢和經濟開放緊密相關。

        4.偏向型技術進步:資本偏向型或技能勞動力偏向型技術進步改變了要素的邊際產出,在資本與勞動間存在替代關系的條件下資本深化使得勞動收入份額下降[10,11]。

        綜觀這些文獻,其基本共識是:經濟發(fā)展中產業(yè)結構的變遷是勞動收入份額發(fā)生變動的主因。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農業(yè)與服務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較高,工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較低,因此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總體的勞動收入份額應當呈現(xiàn)U型的變動趨勢,但過去數十年中各國時序數據基本不支持這一假說。那么,目前全球范圍的經濟結構是否存在一種“工業(yè)鎖定”或曰“工業(yè)偏向”的扭曲?這種轉型扭曲與阻滯是否為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的背后推手?如果是,其深層次的原因又該如何理解?

        從發(fā)展戰(zhàn)略與政府政策的角度出發(fā)應當能夠為全球勞動收入份額的下降提供一個新的解釋。二戰(zhàn)后,基本上陷入“貧困陷阱”的國家均未能實現(xiàn)從農業(yè)與制造業(yè)向現(xiàn)代工業(yè)的轉變,而發(fā)達國家則普遍具有完整成熟的工業(yè)體系。因此,第一代發(fā)展經濟學思潮認為,跨國間的巨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源自于經濟結構的差異,因此,強調結構轉型的重要性并把產業(yè)結構的差異視為市場失靈的結果。這一波思潮信奉凱恩斯主義,主張政府干預,認為應通過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實現(xiàn)經濟結構的轉型與快速的經濟增長。然而,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具有勞動力豐裕但資本相對稀缺的特征,這就決定了其要素稟賦結構對應的比較優(yōu)勢為勞動密集型產業(yè)。但執(zhí)行趕超式發(fā)展戰(zhàn)略的國家往往傾向于發(fā)展資本和技術密集的先進工業(yè),這樣的產業(yè)結構與要素稟賦結構并不匹配。顯而易見的是,執(zhí)行國家意志的重工業(yè)企業(yè)由于成本過高,在開放、自由競爭的市場中不具有“自生”能力,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安排與政府干預措施以保證其經營[12]。而金融抑制政策便是相應的制度安排與干預措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①。

        時至今日,盡管舊結構主義與趕超戰(zhàn)略已經過時,許多曾經奉行計劃經濟的國家已經進入市場化時代,而謹慎地沿襲漸進式改革路線的國家由于保留了龐大的舊制度利益集團,其金融政策也承繼了濃厚的計劃色彩。Abiad et al.(2010)的數據測算表明,金融抑制政策與現(xiàn)象仍在發(fā)展中國家廣泛存在[13]。王勛和Anders Johansson(2013)的研究清晰地表明金融抑制是經濟結構不能實現(xiàn)自然轉型從而導致扭曲的重要原因。在這些研究基礎上,本文也嘗試進一步研究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扭曲對勞動收入份額的負面影響[14]。

        (二)理論模型

        基于Baumol(1967,1985)的非均衡增長模型[15,16],我們從經濟結構轉型的供給面(supply side)因素出發(fā),構建理論模型對金融抑制、經濟結構與勞動收入份額進行分析。

        至此可以得到:

        命題2:金融抑制政策使得總體勞動收入份額下降。

        命題3:金融抑制政策通過扭曲經濟結構的途徑對總體勞動收入份額起負面影響。

        三、實證分析

        (一)實證設定與變量

        本文使用Baron & Kenny(1986)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17]“催生于舊結構主義與趕超戰(zhàn)略的金融抑制政策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負面影響,且其作用通過經濟結構扭曲的途徑發(fā)生”這一命題。圖3為該檢驗的邏輯路線。具體而言,中介效應檢驗的成立需要滿足四個條件:(1)金融抑制對于經濟結構扭曲具有顯著的解釋力(路徑a顯著);(2)經濟結構扭曲對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具有顯著的解釋力(路徑b顯著);(3)金融抑制對于勞動收入份額下降具有顯著的解釋力(路徑c顯著);(4)在控制經濟結構扭曲之后,金融抑制對勞動收入份額解釋能力消失或明顯減?。ń鹑谝种频慕y(tǒng)計顯著性在路徑c′中相對于c出現(xiàn)明顯下降)。

        對于金融抑制變量φi,t,應當注意到,一國政府采取的金融抑制政策可能包含許多方面的內容,標準化的跨國衡量成為研究的重難點。以往有文獻使用金融深度(如M2/GDP)、金融業(yè)占GDP比重等指標作為金融抑制的代理變量,然而,這類指標更多地反映的是金融自身的發(fā)展情況,經濟層面上的內生性也較為嚴重。更重要的是,這類指標實際上難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傾向與意圖。根據Abiadet al.(2010)提供的91國1973~2005年的金融抑制數據(主要從七個方面對一國的金融抑制狀況進行刻畫,較高的分數代表抑制傾向較低)。我們將各項指標進行標準化與反向變換,使金融抑制指標的取值居于0~1之間,0代表完全的自由,1代表最嚴重的金融抑制。

        經濟結構的控制變量X則參考王勛和Anders Johansson(2013)的做法,從需求方面考慮:(1)人均GDP對數值及其二次項:恩格爾定律揭示,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一國居民對農產品的需求比例趨于下降,對工業(yè)產品的需求比例則先上升后下降,對服務業(yè)的需求一直上升。因此,有必要在模型中加入人均GDP的對數值及其二次項,以控制經濟發(fā)展水平對結構轉型的影響;(2)貿易開放度:一般而言,一國的經濟開放度越高,則貿易部門(一般為工業(yè)行業(yè))相對于不可貿易部門(如服務業(yè))的需求越大,從而工業(yè)的比重可能相對較高;(3)人口撫養(yǎng)比:一國的少兒與老年人口比例越高,則對教育、護理、醫(yī)療保健、金融保險等服務的需求越多,從而提高服務業(yè)在經濟中的比重。

        勞動收入份額的控制變量Z根據主流研究結論,考慮以下控制變量:(1)人均GDP對數值及其二次項:正如圖2所示,農業(yè)部門比重較高的低收入國家與服務業(yè)部門比重較高的高收入國家可能擁有較高的勞動收入份額;而發(fā)展水平居中國家的經濟結構則偏向于工業(yè)部門,勞動收入份額可能較低。因此,加入人均GDP及其二次項以反映這種U型關系。(2)資本產出比:控制要素相對價格的影響[18-20]:如果資本產出比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則表示資本和勞動的要素替代彈性小于1;顯著為負則意味著替代彈性大于1;不顯著則意味著替代彈性接近于1。(3)貿易開放度:已有文獻對經濟開放與勞動收入份額的關系研究表明,國際貿易壓制了勞動收入份額,這可能與開放程度較高的經濟體中資本的議價能力(bargaining power)強于勞動力有關[21]。因此,在模型中引入貿易開放度以控制經濟開放的影響。(4)政府支出比重:Diwan(2001)、Harrison(2005)的研究都表明,政府支出對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勞動收入份額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這可能與財政收支的再分配功能有關。因此,政府支出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再分配政策的干預力度,我們在模型中加入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這一指標。

        基于無偏一致性的考慮,本文使用對異質性控制最為嚴格的雙向固定效應模型(twoway fixed effect)進行估計。并構建了64國1991~2005年的面板數據,表1呈現(xiàn)了各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信息與數據來源。(二)回歸結果

        1.經濟結構扭曲的原因。表2是金融抑制對經濟結構影響的回歸結果。第一欄與第二欄分別以工業(yè)/服務業(yè)比值與工業(yè)占GDP比重為被解釋變量,金融抑制的系數均為正且高度顯著,證明金融抑制政策的確對于工業(yè)部門具有明顯的扶持作用。第三欄是以服務業(yè)比重為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金融抑制政策的系數為負且同樣在1%的水平上呈現(xiàn)顯著,揭示了金融抑制政策對服務業(yè)部門的確具有明顯的壓制作用。這樣的結果與王勛和Anders Johansson(2013)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觀察控制變量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欄與第二欄中的人均GDP對數值的二次項顯著為負,一次項顯著為正,印證了工業(yè)部門的比重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確存在倒U型變動的規(guī)律。第三欄中人均GDP對數值的一次項顯著為正,印證了服務業(yè)比重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提升而逐步上升的規(guī)律。此外,貿易開放度顯著提升工業(yè)比重,壓制服務業(yè)發(fā)展,符合理論預期;人口撫養(yǎng)比指標在三個回歸中均不顯著,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關鍵結論??傮w而言,表2的三個回歸結果穩(wěn)健地證明,金融抑制政策扶持工業(yè)部門,抑制服務業(yè)部門,是經濟結構形成“工業(yè)偏向”或“工業(yè)鎖定”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這證實了命題1,且中介效應檢驗的第一個條件(路徑a)得證。

        2.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原因。表3是以勞動收入份額為被解釋變量的一系列回歸結果。其中路徑b考查了經濟結構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結果顯示,較高的工業(yè)/服務業(yè)比值以及工業(yè)比重均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負面影響,而較高的服務業(yè)比重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正面影響,三者均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穩(wěn)健地證明偏向工業(yè)部門的經濟結構扭曲可以導致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理論預期,中介效應檢驗的第二個條件(路徑b)得證。路徑c的回歸結果顯示,金融抑制對勞動收入份額的影響為負,該效應通過了10%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證實了理論模型部分推導得到的命題2,且中介效應檢驗的第三個條件(路徑c)亦是成立的。

        在路徑c′的三個回歸中,模型中同時引入金融抑制指標與經濟結構指標時,相對于路徑c的回歸結果而言,金融抑制指標的估計系數大小與統(tǒng)計顯著性都出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下降,而三個經濟結構指標的估計系數大小與統(tǒng)計顯著性則與路徑b中的結果非常接近。進一步觀察路徑b與路徑c′六個回歸模型的可決系數,可知在加入金融抑制指標之后,模型的解釋力并沒有得到提升,說明在對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的經濟結構因素加以考慮之后,金融抑制指標并不能為模型提供更多信息。這便證明了金融抑制政策對勞動收入份額的負面影響是通過經濟結構扭曲實現(xiàn)的——經濟結構因素是金融抑制政策壓制勞動收入份額的唯一途徑,從而命題3得證,結構因素在該過程中扮演了“完全中介”(complete mediator)的角色。

        3.穩(wěn)健性檢驗。

        表4是在表3的基礎上加入了一組與勞動收入份額相關的控制變量,從中

        可以發(fā)現(xiàn),在路徑b的三個回歸模型中,偏向工業(yè)的經濟結構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負面影響的結論仍然成立,三個結構指標均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路徑c在加入控制變量之后,金融抑制政策對勞動收入份額的負面影響變得更為顯著;從路徑c′的各項回歸結果可以得到的信息亦與表3完全一致。因此,金融抑制通過經濟結構扭曲的唯一途徑對勞動收入份額起負面影響的結論是非常穩(wěn)健的。

        從表4的控制變量可以了解到:(1)在所有回歸模型中,人均GDP的二次項均為正,一次項為負,所有系數估計值均在1%的水平上呈現(xiàn)顯著,證明在國家截面層面上勞動收入份額隨經濟發(fā)展水平變化的U型規(guī)律成立,這與李稻葵等(2009)使用跨國面板數據與組間估計法得到的結果高度一致。(2)資本產出比在各個回歸模型中系數估計值都很小,統(tǒng)計顯著性亦很低,說明從全球來看,資本與勞動間的替代彈性非常接近于1。(3)貿易開放度估計系數均為負,雖然不顯著,但仍說明經濟開放對于勞動收入份額具有輕微的抑制作用,這與大部分文獻的結論一致。(4)政府支出比重在所有回歸模型中均顯著為正,說明較高強度的政府干預與再分配政策的確對勞動收入份額具有提升作用。

        四、中國的案例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xù)快速增長,出現(xiàn)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但其背后出現(xiàn)了一定的內外失衡的現(xiàn)象,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勞動收入份額的持續(xù)下降成為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根據陳宇峰等(2013)的測算,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從1995年的51.4%下降至2007年的39.7%,下降幅度達11.7個百分點。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份額持續(xù)下降使得廣大勞動人民未能平等地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這一失衡導致需求結構中消費偏低、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與出口拉動,利益分配的矛盾也頻頻誘發(fā)社會危機。

        同時,中國存在著嚴重的金融抑制現(xiàn)象。根據Abiad et al.(2010)的測算結果,在其1991~2005年的樣本期間,中國的金融抑制指數在91個樣本國中高居第五位,僅次于埃塞俄比亞、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與越南。如圖4所示,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的金融抑制程度不僅遠高于發(fā)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亦遠高于發(fā)展中國家、亞洲國家以及其他轉型國家的平均水平,而勞動收入份額與金融抑制成反比例變化。

        但即便在考慮本國嚴重的金融抑制、經濟結構扭曲及其他影響勞動收入份額的因素后,中國勞動收入份額的持續(xù)大幅下降仍不能得到完全的解釋。其變動趨勢除了服從國際一般規(guī)律之外,還具有相當程度的“本土特色”,仍需要更多的針對中國情形的深入研究。由圖6可以看到,若不存在金融抑制,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將有明顯的提升。就樣本期而言,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將比模型預測值高出約3.41個百分點,比實際值高出9.59個百分點,影響幅度較大。然而,完全的金融自由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因此,假設中國的金融抑制狀況只改善至與發(fā)達國家或發(fā)展中國家相等的水平,仍可使得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模型預測值分別上升約3.13或2.20個百分點,相對實際值分別上升9.31或8.38個百分點,影響力度仍然很大。

        五、結論與啟示

        勞動收入份額的普遍下降是當前全球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本文嘗試了從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扭曲的角度提供一個新的解釋:一國受政治、國防、利益集團游說等因素的影響,有動機接受舊結構主義發(fā)展經濟學與趕超式發(fā)展戰(zhàn)略的政策建議,往往優(yōu)先發(fā)展第二產業(yè),而金融抑制政策是將稀缺的資本要素優(yōu)先配置到工業(yè)部門的有效手段。這會造成偏向工業(yè)的經濟結構扭曲,而由于工業(yè)部門的勞動收入份額相對于其他部門較低,這種扭曲將導致總體勞動收入份額下降。

        以上基于理論模型的推導結論,使用跨國面板數據對金融抑制、經濟結構扭曲與勞動收入份額間的關系進行的檢驗發(fā)現(xiàn),金融抑制是形成“工業(yè)偏向”或“工業(yè)鎖定”的經濟結構的重要因素,且在金融抑制政策對勞動收入份額最終起抑制作用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因素扮演了“中介變量”的角色?;谀P偷墓烙嫿Y果,對中國近20年來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大幅下降討論發(fā)現(xiàn):中國嚴重的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扭曲狀況可以解釋1995~2005年其勞動收入份額約1/3的下偏;但除服從國際一般規(guī)律之外,中國的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背后仍有更多的尚不為人知的機制,進一步研究有待展開。

        本文的研究表明,消除金融抑制的影響,使經濟結構在開放自由的市場環(huán)境中自然地轉型,是扭轉要素收入分配狀況持續(xù)惡化的可行政策。針對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的解釋視角,如資本深化、全球化趨勢、偏向型技術變革③等,對消除金融抑制政策、促使經濟結構合理轉型具有更強的現(xiàn)實意義與可行性。具體而言,在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進程中,需要逐步凈化要素市場的環(huán)境,尤其是資本市場的軟環(huán)境,管住政府的“干預之手”,摒除利率管制、信貸配給、匯率控制等金融抑制政策,不能使用市場扭曲政策試圖實現(xiàn)經濟增長或構建符合政府偏好的經濟結構。政府需要通過市場監(jiān)管與調控使得各行業(yè)各種所有制的企業(yè)在金融市場獲得均等的機會,資金的分配遵從市場的價格信號并流向邊際生產率最高之處。否則,除了造成結構轉型阻滯并使經濟發(fā)展“欲速則不達”,還會引致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與收入分配狀況惡化,不利于長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社會穩(wěn)定。

        注釋:

        ①具體而言,為了扶持資本密集型工業(yè)的發(fā)展,政府往往直接介入金融市場或將主要金融機構國有化,通過信貸配給的方式將稀缺的資金以較低的利率優(yōu)先配置到工業(yè)部門與國有企業(yè);其亦可以采取利率控制或執(zhí)行通貨膨脹式的貨幣政策將實際利率壓低,使得內部回報率較低,不符合比較優(yōu)勢的重工業(yè)項目實現(xiàn)正的凈現(xiàn)值,刺激其投資與發(fā)展;另外,政府還可以干預外匯市場,采取高估匯率的方式使得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的成本下降,或是低估匯率以促進出口,使得作為可貿易品部門的工業(yè)實現(xiàn)擴張。若政府期望同時達成兩個目標,往往還進行“雙軌制”的匯率安排。與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避免匯率制度的扭曲引致外部經濟風險或貨幣危機,政府還對資本的跨國流動進行限制,或者規(guī)定本國貨幣不能自由兌換。

        ②金融抑制的存在已經假定了資本不能在部門間按市場價格自由流動,其配置受政府干預。即便引入資本要素,模型的基本結論亦不會改變。

        ③這些解釋角度從屬于經濟發(fā)展自然現(xiàn)象的范疇,不具有可行的政策含義。例如,我們不能為了扭轉勞動收入份額持續(xù)下降的不利趨勢而“因噎廢食”地阻止經濟開放的必然趨勢,或對技術進步加以限制。

        參考文獻:

        [1]Kaldor N.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M]. Macmillan, 1961.

        [2]Blanchard O J, Nordhaus W D, Phelps E S. The medium run[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97, (2): 89-158.

        [3]Guscina A. Effects of globalization on labor's share in national income[M].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6.

        [4]羅長遠,張軍.經濟發(fā)展中的勞動收入占比:基于中國產業(yè)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9,(4):65-79.

        [5]李稻葵,劉霖林,王紅領.GDP中勞動份額演變的U型規(guī)律[J].經濟研究,2009,(1):70-82.

        [6]Solow R M. A skeptical note on the constancy of relative shar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4): 618-631.

        [7]Harrison A. Has globalization eroded labors share?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R]. 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 Germany, 2005.

        [8]Elsby M W L, Hobijn B, Sahin A. The decline of the US labor share[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13.

        [9]Fichtenbaum R. Do unions affect labor's share of income: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2011, 70(3): 784-810.

        [10]黃先海,徐圣.中國勞動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勞動節(jié)約型技術進步的視角[J].經濟研究,2009,(7):34-44.

        [11]林志帆,賴艷,徐蔓華. 貨幣擴張、資本深化與勞動收入份額下降——理論模型與跨國經驗證據[J]. 經濟科學,2015,(5):30-43.

        [12]林毅夫,潘士遠,劉明興.技術選擇、制度與經濟發(fā)展[J].經濟學(季刊),2006,5(3):695-714.

        [13]Abiad A, Detragiache E, Tressel T. A new database of financial reforms[J]. IMF Staff Papers, 2009, 57(2): 281-302.

        [14]王勛,Anders,Johansson.金融抑制與經濟結構轉型[J].經濟研究,2013,(1):54-67.

        [15]Baumol W J.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3): 415-426.

        [16]Baumol W J, Blackman S A B, Wolff E N. Unbalanced growth revisited:asymptotic stagnancy and new evidenc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5: 806-817.

        [17]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6, 51(6): 1173-1182.

        日本a级片免费网站观看| 亚洲人妻无缓冲av不卡| 亚洲AV日韩Av无码久久| 国产成人av三级三级三级在线| 亚洲最全av一区二区| 亚洲色国产欧美日韩|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婷婷久久|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中文字幕| 中国免费看的片|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av在线播放亚洲av网站|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gif|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蜜桃av|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黄|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无码成人AV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2019年好看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牲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 老司机在线免费视频亚洲|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av天堂免费在线播放|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中文字幕| 日日麻批视频免费播放器| 老太婆性杂交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京东| 亚洲色欲色欲欲www在线|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区自拍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