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紅旗股份有限公司 鄭敏/文
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三角改進
福建紅旗股份有限公司鄭敏/文
通過分析現(xiàn)有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三角結構及不同編織狀態(tài)下的走針針路,提出了其主要缺點在于:每行只能一次選針,即只有兩針道編織,編織效率較低,三角控制機構復雜。介紹了本公司新開發(fā)的新型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三角結構,其具有二次選針,每行可進行三針道編織,三角控制方式簡單,通過詳細分析各種編織狀態(tài)下的針路圖,可以看出該機可大大提高編織效率,織物編織效果更好,可以產(chǎn)生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
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編織;三角;選針;翻針;接針;三針道技術
這幾年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發(fā)展迅速,在整個針織市場發(fā)展不盡人意的背景下,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憑借其成本優(yōu)勢,成為許多國內中小企業(yè)及發(fā)展中國家一些企業(yè)的首選,在國內市場及東南亞市場均有很好的表現(xiàn)。本文通過與舊款機型的對比,介紹了一款編織效率大大提高、編織功能更加齊全、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的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三角結構。
1.1三角結構
公司原有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三角結構見圖1,三角主要組成部分有:上導針三角、橋三角、編織三角、移圈三角、密度三角、中導針三角、左、右起針三角和左、右接針三角、選針左、右下導針三角、選針中下導針三角、復位三角,其中,編織三角、移圈三角、左、右起針三角和左、右接針三角為活絡三角,可垂直于三角平面上下活動;密度三角可平行于三角平面上下移動。
針板為直銑針槽(圖中省略),配有織針和選針片兩段針,其中織針能在針槽內上下移動;選針片不但能在針槽內上下移動,還能沉入針板。
1.2 三角針路分析
設定機頭運行方向均為從右到左,圖2中用陰影部分的三角表示該三角沉入三角支板中,不會對織針或選針片產(chǎn)生作用。圖2中L表示織針針踵的走針軌跡,L2表示選針片下針踵的走針軌跡。各種編織的針路圖如下:
a.成圈編織針路圖見圖2
三角狀態(tài)為移圈三角沉入三角支板??椺樅瓦x針片進入三角后,先通過復位三角將所有選針片抬起露出針板面,然后經(jīng)過左邊的選針器,將要成圈編織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選出,其余選針片被壓沉入針板,不再有動作;被選出的選針片沿著選針左起針三角上升,推動織針進入橋三角和編織三角之間的通道,織針沿編織三角上升至成圈高度,再經(jīng)過橋三角右下端、右密度三角完成成圈編織;而不被選出的選針片所對應的織針則直行,即不參加編織,從密度三角下方直接通過。
b.集圈針路圖見圖3
移圈三角和編織三角均沉入三角支板。經(jīng)過復位三角、選針器選針后,將要集圈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選出,其余選針片被壓沉入針板,不再有動作;被選出的選針片沿著選針左起針三角上升并推動織針到集圈高度,織針沿集圈高度直行,直到被右密度三角壓下完成集圈編織。
c.移圈針路圖見圖4
所有三角均升起;被選上的織針進入移圈走針道內進行移圈,而不被選出的選針片所對應的織針則直行,回到初始位置。
d.接針針路圖見圖5
機頭左行時為右接針,左起針三角和左接針三角均沉入三角支板;機頭右行時,正好左右相反。接針方式見下圖,經(jīng)過復位、選針后,選針片沿著選針中下導針三角、右接針三角上升并推動織針到接針位置,而不被選出的選針片所對應的織針則直行,回到初始位置。
1.3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舊款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有6個活動三角,共有兩個選針器,采用了由選針片直接推動織針進行編織,可將織針推至不同的針道,具備成圈、集圈、浮線、任意提花、單面翻接針等編織功能,基本可以做到一般全電腦橫機所能做的編織功能。但是我們也可看出它具有幾個不足之處:
a.由于機頭每一次橫移時只有一個選針器起作用,也就是只能進行一次選針,因此,集圈與成圈編織不能在同一行內同時完成,必須分行進行;機頭向一個方向移動時,線圈只能從前針床移到后針床,或者從后針床移到前針床,即在一行編織內,不能實現(xiàn)前、后針床互相轉移線圈,這樣編織效率較低,花版制作復雜。
b.由于有6個活動三角,則三角的控制機構有多種組合方式,較為復雜,增加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性,對電控的程序開發(fā)也增加了難度。
2.1新型三角結構
針對舊款機型的不足之處,研究設計了一款新型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三角結構見圖6,三角主要組成部分有:上導針三角、左、右移圈三角、左、右起針三角、橋三角、左、右中導針三角、選針左、右導針三角、選針中上導針三角、選針中下導針三角、三角支板和選針器組成,其中左、右起針三角為活絡三角,可垂直于三角平面上下活動;密度三角可平行于三角平面上下移動。
本機型仍采用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兩段針,見圖6中左邊是織針和選針片。其中織針不能沉入針板,能在針槽內上下移動;選針片不但能在針槽內上下移動,還能沉入針板中。
2.2 三角針路分析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三角工作原理,因新型電腦橫機可以實現(xiàn)三針道選針,因此每張圖均有三條針路軌跡。機頭運行方向均設定為從右到左,圖中有陰影的三角表示該三角沉入三角支板中。圖中L表示織針針踵的走針軌跡,L2表示選針片下針踵的走針軌跡。
a.成圈、集圈針路圖見圖7
三角狀態(tài)為右起針三角沉入三角支板,左密度三角處于最高位(即零位)??椺樅瓦x針片進入三角中,先通過復位三角將所有選針片抬起露出針板面,經(jīng)過第一個選針器,將要成圈編織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選出,其余選針片被壓入針板,被選出的選針片沿著選針左下導針三角上升,推動織針進入起針三角和移圈三角之間的通道,織針沿左起針三角上升至成圈高度,再經(jīng)過右移圈三角、右密度三角完成成圈編織;而上升后的選針片則被三角推下,然后所有選針片再次經(jīng)過復位三角和第二個選針器進行二次選針,此時要集圈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被選出,其余選針片則被壓入針板,其對應的織針則不會被推動,因此不參加編織;而被選出的選針片沿著選針中下導針三角上升,推動織針達到集圈高度,直到被右密度三角壓下,與成圈編織的織針和不織的織針一同經(jīng)過導針三角回到初始位置。
同時選針片沿著選針中上導針三角、右中導針三角回到初始位置。
b.移圈、接針針路圖見圖8
移圈和接針三角狀態(tài)為左、右起針三角均凸出三角支板平面,但機頭左行時,左密度三角下降至翻針位,機頭右行時,右密度三角下降至翻針位,因此移圈和接針的針路按機頭運行方向不同是左右對稱的,下面仍以機頭左行為例說明移圈和接針的過程。
左、右起針三角均凸出三角支板平面,左密度三角下行至翻針位。先通過第一次的復位、選針后,將要移圈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選出,其余選針片被壓入針板,被選出的選針片推動織針進入密度三角和導針三角之間的通道,再沿著左移圈三角、橋三角、右移圈三角和右密度三角,完成移圈。而所有選針片經(jīng)過第二次的復位、選針后,要接圈的織針所對應的選針片被選出,沿著選針中下導針三角上升,織針被推動到達左起針三角下方,再被右起針三角、和右密度三角壓下,與移圈的織針和不織的織針一同經(jīng)過導針三角回到初始位置,完成接圈。
2.3小結
通過以上針路圖可以看出新型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在編織功能上可編織成圈、集圈、浮線、任意提花、翻接針等各種組織,但相比于舊款的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具有以下兩點不同:
a.只有2個活絡三角,用于控制活動三角的控制機構也相應的大大簡化,因此三角控制方式更容易實現(xiàn),機械結構也更簡單,電控系統(tǒng)更加穩(wěn)定。
b.由于有四個選針器,即每一行可進行2次選針,可實現(xiàn)三針道選針技術,因此編織一行內可同時進行成圈、集圈和浮線,在翻接針時可以實現(xiàn)雙向移圈,也就是前后對翻,這樣大大提高了編織效率。
新機型在原有經(jīng)濟型電腦橫機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改進,實現(xiàn)了三針道的選針技術,使得在一行內可同時進行成圈、集圈和浮線編織,翻針也可前后對翻,編織效率大大提高,花版制作更加靈活,花型編織更豐富;而且三角結構十分緊湊,活動三角數(shù)量少,提高了工作穩(wěn)定性,因此大大提高了機器的性能和降低了整機單價,是真正實現(xiàn)了具有優(yōu)良編織性能和編織功能的一種經(jīng)濟型電腦針織橫機,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