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
基于地理位置服務,社交APP“擦肩”能夠快速幫你找到心儀的對象,或志同道合的朋友。無論是在咖啡廳的某個角落、圖書館某排書架、食堂的某個座位、街頭的某個轉角……只要遇上了“對眼”的人,你就能用手機捕捉到這份擦肩而過的情緣。如今,大學校園和公司里最流行的一句話是:待我擦肩而來,娶(嫁)我可好?且看主人公是如何通過幫助年輕人制造浪漫情緣,在互聯網+時代智慧掘金的!
同事的單相思,激發(fā)出他的創(chuàng)業(yè)夢
80后小伙叢洋是鄭州人,今年29歲。2010年大學畢業(yè)后,學商務英語的他進入北京一家廣告公司做市場營銷。但因癡迷于網絡,第二年叢洋就跳槽到互聯網領域,做門戶內容、軟件設計、智能穿戴和移動端APP研發(fā)等工作。
2014年底的一天,同事劉鑫一進辦公室就唉聲嘆氣。一個女同事笑道:“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他一定是失戀了?!北娙梭@奇,大家都知道大劉是個鉆石王老五,還沒有女朋友,何來失戀呢?
正是這失戀兩個字,仿佛觸動了劉鑫的內心,他嘆息一聲,說起了自己的遭遇:每天上班,大概8點15分,地鐵5號線,在大屯東地鐵站,準時會上來一個戴眼鏡的女孩,長發(fā)飄飄。好幾次,大劉就站在她的身邊,聞著她身上散發(fā)出的香水味,那個陶醉……她在東單轉乘1號線,大劉也在這個站轉乘1號線,每次他都想了很多借口,想上前搭訕,但他缺乏勇氣……就這樣,日復一日,他看著她,他跟隨著她。
可是從前天開始,大劉在地鐵上就再沒見到這個女孩,一開始他想或許她今天有事,就寄希望于明天邂逅;但是第二天依然沒有她的影蹤,今天依然大失所望。大劉夢中的女神就這樣離開了他……
眾人倒吸一口氣,這事懸!純粹的單相思嘛!大家都不知該怎么安慰劉鑫了。
旁邊的叢洋卻陷入了沉思:地鐵上、寫字樓過道里,年輕人可能每天都會遇上自己心儀的男神或是女神,但從未有過交流,這大概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了。這時候,每多一次擦肩而過,就多一份懊惱和遺憾!
如果能讓這種邂逅或是擦肩而過不成為遺憾,是不是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呢?正在謀求創(chuàng)業(yè)機會的叢洋,當然不放棄任何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點子。
當晚,他就在朋友圈發(fā)起了“你關注過擦肩而過的人嗎?你有沒有搭乘同一班地鐵的某一個心儀的對象?你是否有過曾經擦肩而過的遺憾?你敢和陌生人搭訕嗎?你認為成功的幾率有多大?……”一連串的問題,引發(fā)了朋友們的大討論。
有的朋友說:“說起來真可惜,每次搭乘電梯的時候,我總是碰見那個喜歡站在角落里的姑娘,我知道她在17樓,知道她進了哪家公司的門??晌也环奖闳ゴ钣?,怎么辦呢?”有的朋友說:“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每次在公交車上,總能看見一個一上車就掏出一本書來看的女孩,那側看的剪影實在是太美了,可是我不能去打攪……”
男孩子們是如此說,女孩子呢?一個女孩子說:“我在地鐵里也碰見過一個男孩子,每次看他背著一個背包,感覺特別拉風!都說‘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就在那一天,我鼓足勇氣準備上前跟他打聲招呼,打算要個電話或是微信,沒想到他接了一個電話,對著電話說‘親愛的,那個時候我才發(fā)現自己多么蠢,趕緊落荒而逃……”
打造社交APP,抓牢你的“擦肩情緣”
說起邂逅,說起一見鐘情,說起擦肩而過,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這樣那樣的經歷,但無外乎都是甜蜜的回憶,當然也是一份遺憾的記憶。但叢洋認為,正是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證明這個市場是行得通,是可以放手去做的。
擦肩而過的遺憾怎么彌補?這樣的一個市場是虛擬的,如何捕捉?如果是關于陌生人交友的軟件,已有了成熟的范本,比如陌陌“附近的人”功能,已經把周邊陌生的人都拉攏在內;又比如微信,一個“搖一搖”就可以搖到周邊陌生朋友的利器,它們早就占據了陌生交友的市場,甚至已經達到壟斷的地步了,再推出新的陌生人交友APP,恐怕吃力不討好。
但叢洋認為,每一個固定工作者都擁有一條屬于自己的常用路徑,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有屬于自己的固定出行時間。無論什么職業(yè)身份、多大年齡、住在哪里、公司在哪兒,在廣泛意義的工作日時間內,絕大部分人會在“相近固定的時間段”往返于這條常用路徑上,并將一個又一個經過的地點連成線,這就是叢洋緊盯的陌生人交友的細分市場。
自此,叢洋一頭扎進了開發(fā)之中。經過他與團隊成員無數個晝夜的奮戰(zhàn),一次次的調試和改進,2015年3月,一款基于路徑的陌生人社交軟件,終于研發(fā)面市!叢洋從“擦肩而過”這個詞中得到啟發(fā),直接將自己研發(fā)的這款社交產品命名為“擦肩”,并且喊出了響亮的口號:為你尋找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讓擦肩而過成為遺憾!
在朋友圈內測的時候,一個朋友就興奮地說:“那天打開‘擦肩,驚喜地發(fā)現地鐵上對面坐著的就是‘擦肩的粉絲,因為彼此都在用這個APP,我們很快有了共同的話題,我和他上班的地方就隔了一站路,那天中午下班后我們找了中間的位置,共同聚了一餐,那感覺爽極了?!?/p>
正是基于相同路徑的社交屬性,“擦肩”一經面市推廣,就得到了地鐵一族、公交一族、白領青年和學生們的喜愛。
面市僅僅一個月,“擦肩”的擁躉就達到了幾萬用戶。對于一個新的社交軟件,在如今的市場下,這可是一個驕傲的成績。這讓叢洋欣喜不已。
茫茫人海中,總有那么一兩個感覺不錯的人,會與你擦肩而過。以往,這種驚鴻一瞥只能默默成為一份回憶。而今,有了“擦肩”,這份遺憾可以成為過去時了。正是因為“擦肩”的這種特性,使得它一經上線,就獲得了粉絲們的認可,粉絲們在朋友圈互相推薦,讓“擦肩”用戶量不斷增長。
在“擦肩”里,有一個同路同行的功能,用戶打開這個功能搜索,只要對方也打開了“擦肩”軟件,手機屏幕里就會自動提示對方的存在,這樣就大大方便了彼此相識。因為共同的路程會拉近彼此的距離,尤其是在下班的路上,時間充裕了,可以找個借口一道吃頓飯或者喝杯咖啡,陌生社交就變成了朋友關系。王小姐是一家外資公司的小白領,平時下了班常常為去哪里煩惱,天天和同事不是火鍋就是餐館,時間一長感覺索然無味。那天下班后手機里自動提示身邊就有一個“擦肩”的用戶,一了解,對方也是一個下了班后不愿立刻回家的人,于是兩個人今天去逛簋街,明天去南銅鑼巷,把下班后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
有人說,這不就是“陌陌”的“附近的人”的功能嗎?非也。叢洋說,上下班的時間是移動端活躍的極度高峰期,由于用戶持續(xù)移動,附近的人功能相對劣勢,而此時“擦肩”的優(yōu)勢便凸顯出來:在上下班的路上,以路線為區(qū)隔將用戶群體精準地垂直分割,變成小塊兒的有著緊密關系的一個又一個小集群(同路人),自身具有的雙向推送、閱后即焚、同路同行功能,緩解了搭訕的尷尬。
找準定位好掘金,年賺百萬不是夢
陳先生喜歡周日到籃球場上鍛煉一番,然而單位里卻沒有志同道合者。有一天在下班的地鐵上,他認識了一個“擦肩”的好友,一溝通,對方居然也是一個籃球愛好者。于是,周末的時候,常常見到他們在籃球場上奔跑的身影。
是不是“擦肩”就僅僅只有認識陌生朋友的價值呢?當然不是。叢洋介紹道,每一條路徑不僅代表著該用戶經常出沒的路線,背后更包含該用戶的經濟水平、收入狀況(住什么條件的小區(qū))、日常空閑時間等非常有價值的信息。
這就意味著,根據用戶最低成本的出行路線和衣食住行結合,便可以將線下品牌的營銷傳播效果最大化;根據相應的路徑數據,可以整合線下商家資源,為該路徑上的用戶推薦美食、娛樂等消費內容。一方面降低了用戶獲取這些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用戶到達消費地點的出行成本,最后還降低了商家針對有效消費者的傳播成本(更精準)。
這可是三管齊下的作用。針對某一路線出行的用戶,商家可以推出特定的優(yōu)惠活動,這更讓“擦肩”的用戶朋友們多了一個選擇。比如吃貨們可以今天去吃老北京的炸醬面,明天去嘗嘗河間的驢肉火燒,而喜歡K歌的人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商家的活動總是一個接一個,場場火爆。
2015年9月,“擦肩”上線半年,日活躍用戶達到上萬人次。
因為是基于地理位置和興趣愛好提供服務,它能夠快速幫你找到心儀的對象,或志趣相投的朋友。
緊接著,“擦肩”又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比如用戶登入后,能夠最快了解到哪所高校有名人講座、這個周末附近有什么公益活動、哪家公司的帥哥最有涵養(yǎng)等等,總而言之,這種首度推出的“touch式社交”理念的社交軟件,無限放大了大學生和都市白領的生活半徑。它既能夠帶你穿越全國各地高校和公司專題頁面,組織活動,通過文字、圖片、語音實現交流,還能創(chuàng)建屬于自己的專題頁面,分享生活點滴。
鑒于這款APP定位精準,用戶量大,叢洋的公司在2016年初已獲得500萬元天使投資。做到今年夏天,他已經實現年盈利接近100萬元的初步目標。“我們目前才揭開了市場的冰山一角!”這位80后CEO對未來發(fā)展充滿自信。
創(chuàng)意無限,敢想敢做,勇于實踐,成功就在你我身邊。
責編/畢春暉
E-mail: bchaa@163.com
微博網址: http://weibo.com/bch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