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古裝史詩巨片《賓虛》10日在國內(nèi)上映,截至11日晚23時,票房僅1315萬,影院排片比為16%,遠(yuǎn)遠(yuǎn)落后于兩部在國慶檔就已大賣的國產(chǎn)片《湄公河行動》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梢灶A(yù)測,在未來幾天內(nèi)《賓虛》的票房不太可能大幅增長。同樣來自好萊塢的奇幻大片《吹夢巨人》將于14日上映,《賓虛》的排片空間還將被繼續(xù)壓縮。在口碑上,《賓虛》也沒能得到中國觀眾的肯定,豆瓣網(wǎng)站上只有5.9分。雖然大部分影迷對其特效水準(zhǔn)和動作場面保持肯定,但在劇情方面處理和人物塑造上顯得頗為平庸。
《賓虛》早在今年8月于美國上映時,就已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滑鐵盧。這部投資高達(dá)1億美元的制作,首周票房才1000多萬,爛番茄和Metacritic網(wǎng)站更是分別打出28%和37分的低分,就連出品方派拉蒙公司都不得不感慨“暑期檔太殘酷”。目前《賓虛》全球票房僅8971萬美元——回本不可能,只有指望最晚上映的全球第二大市場盡量挽回些損失。不過,如今的中國觀眾也不是那么好忽悠,近期不少引進(jìn)片案例說明,“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名頭不再是金字招牌,海外賣得差,單靠中國市場也無力回天。
《賓虛》在中國遇冷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國電影市場的大環(huán)境并不景氣,整個國慶檔總票房比去年下降十幾個百分點,受大盤影響,這部遲到的美國大片也熱不起來。此外,《賓虛》的故事雖然在美國文化界有著崇高的地位,1959年的電影版更是影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但中國人對于早期基督教和羅馬歷史等故事背景相對陌生,所以新版《賓虛》幾乎不可能在中國引發(fā)文化認(rèn)同感,更多是沖著特效場面去“看個熱鬧”。
說來新版《賓虛》也做了求新的改編:導(dǎo)演是擅長動作戲的俄羅斯人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影片淡化了宗教感和民族對抗,強(qiáng)調(diào)家庭與和解,頗有些與時俱進(jìn)。只可惜這個主題美國人不待見,中國人也不稀罕,新《賓虛》只能像《泰山歸來》一樣淪為翻拍熱的跟風(fēng)之作,讓人記住的也只有電腦特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