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全口徑預算視角下的收費管理新論

        2016-10-12 02:08:02馮俏彬
        財政科學 2016年5期
        關鍵詞:事業(yè)性非稅收費

        馮俏彬

        全口徑預算視角下的收費管理新論

        馮俏彬

        內(nèi)容提要:自新《預算法》頒行以來,全口徑預算已逐步得到實施。與此同時如何加強四本預算之間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成為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收費即為其中之一。2013年以來,新一屆政府大力推進收費清理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收費方面一些體制性、制度性成因正在浮出水面,進一步深化改革遭遇“硬障礙”。本文通過回顧我國收費問題的來龍去脈,對我國龐雜的收費體系進行分類整理,以重塑收費問題的相關理論基礎,并從實踐層面提出進一步改革我國收費制度的相關政策建議。

        收費清理公共定價使用者付費

        自新《預算法》頒行以來,全口徑預算已逐步得到實施。2015年以來,財政部每年在向全國人大提交的預算草案中,都包括了四本預算,而且內(nèi)容越來越詳盡。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四本預算之間的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程度正不斷加強,就在前不久,財政部樓繼偉部長表示,要進一步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調(diào)入一般公共預算的力度。但與此同時也應當看到,推行全口徑預算不能僅止于“將政府的全部收入或支出納入預算”,而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廣闊的視角來研究四本預算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之下的整個政府收入管理,如總體社會負擔是否合適、稅收收入與稅外收入之間的關聯(lián)與整合、以及更加科學合理的收支關系等等。以當下而言,筆者認為在全口徑預算已成政策實踐之后,應當及時啟動稅與稅外收入的關系研究,以探求更加合理的政府收入構成。本文所重點研究的收費,是指稅收之外的其它主要收入形式,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款和罰沒收入、彩票公益金和發(fā)行費、國有資產(chǎn)經(jīng)營收益、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等,不包括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住房公積金收入等,與財政研究和管理慣常使用的“非稅收入”語義大致相同。

        一、文獻綜述

        從中國知網(wǎng)上搜索的結果看,財政領域內(nèi)以“收費”為題的深度研究成果很少,但關于非稅收入的研究成果則十分豐富。資料顯示,“非稅收入”這個概念,始見于2001年財政部的一份文件①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fā)〈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財庫〔2001〕24號)。。2003年,另一份財政部文件②財政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監(jiān)察部、審計署《關于加強中央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等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的通知》(財綜〔2003〕29號)。對非稅收入的具體范圍做出了界定,即“中央部門和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收取或取得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款和罰沒收入、彩票公益金和發(fā)行費、國有資產(chǎn)經(jīng)營收益、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主管部門集中收入等屬于政府非稅收入”。這比當前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的非稅收入,范圍要大得多。理論層面,賈康、劉軍民(2005)曾按非稅收入的不同性質(zhì),將其劃分為五大類:負外部效益矯正性、成本補償性、資產(chǎn)資源性、行政司法管理(管轄權)性非稅收入以及其他。賈小雷(2015)將非稅收入進一步簡化為三類:社會規(guī)制性行政事業(yè)收入,國有專屬資產(chǎn)(資源)所有權或用益權收入,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服務而取得的收入。

        加強非稅收入的管理是研究的重點。這又分為幾個階段:一是如何治理“亂收費”,在2000年前后對此有過一波討論熱潮;二是如何規(guī)范非稅收入的管理,討論的核心是非稅收入的征收、管理主體問題。面對當年廣泛存在的非稅收入的預算外管理,財政界一致的意見是應當逐漸納入預算管理,如賈康、劉軍民(2005)所提出的著名的“分流歸位”、“三而二,二而一”的解決方案。另外還有學者注意到非稅收入的立法層次問題、收支掛鉤問題等(季家友、吳金友,2014)。劉尚希(2013)指出了我國非稅收入存在二重性,即一部分是依據(jù)公共權力取得,而另外一部分則是依據(jù)公共產(chǎn)權取得,鑒于我國龐大的國有資產(chǎn)、資源,非稅收入并非越少就越好。他進一步提出了非稅收入的管理應當遵循法定主義、統(tǒng)一管理、風險最小化等原則。

        再往前追溯,非稅收入的前身其實就是預算外資金。因此,加強非稅收入管理的實質(zhì)是將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內(nèi)管理。以此而言,將預算外資金易名為非稅收入,從某種意義上講,只不過是為了確立“預算外資金也是財政資金”的身份,進而為將其納入財政管理做好理論準備。那么,預算外資金又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資料顯示,預算外資金的前身就是收費。只不過由于時間久遠,收費與非稅收入之間的關系已有些模糊了。

        二、我國收費制度的歷史沿革

        從相當大程度上講,收費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場化改革在政府領域不當擴散的副產(chǎn)品。在漫長的計劃經(jīng)濟時代,只有極少數(shù)行政機關與事業(yè)單位向公眾、企業(yè)或其他組織收取少量收費,這被稱之為規(guī)費。1978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由于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在農(nóng)村改革中大獲成功,因而在1983年啟動更加復雜的城市改革、政府改革的時候,“承包”、“包干”的概念也被引入,財政的“分灶吃飯”即為其中一例。由于財政保障能力不足,政府允許一些有條件的單位對外收取費用。剛開始是一些隨著政府職能擴大而新設立的機構,財政無錢可支,只能允許其收費以獲得必要的運行經(jīng)費。后來一些實行差額撥款的單位,政府也允許其通過收費補足差額,是為“補差”。再往后,一些主要面向公眾的政府部門如民政、公安等,“因為具備收費條件”,也開始收費。由于當時的收費收入并不納入財政統(tǒng)一管理,而是由各部門的“小金庫”,執(zhí)收單位自收自用,甚至用于發(fā)獎金福利等,這巨大的“好處”于是很快彌漫開來,迅速擴展到所有能收費的政府部門,這就是在上世紀90年代廣為人知的“創(chuàng)收潮”。應當說,對于允許部門收費可能造成的危害,相關部門是清楚的,也因此設定了嚴格的管理條件,如對收費項目進行審批、發(fā)放收費許可證、定期進行檢查、嚴格收費票據(jù)等,但是,一旦允許公權力或依托于公權力進行收費同時又缺乏管理監(jiān)督,就相當于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很快陷于收費難于收拾的地步①一份關于湖南省邵陽市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情況的調(diào)查報告指出,1987年以前,湖南省邵陽市市區(qū)一級,就有180個單位收取303個項目,平均每個單位有1.7個收費項目,多的有16個收費項目。1988年整頓后還有298個,但收費金額卻從3000萬元上升到4000萬元。其中屬于工作職責范圍內(nèi)不應收費的項目占總收費項目的50%左右。相當多的行政事業(yè)單位都在想方設法以各種理由收取各種費用,并且已從政府部門發(fā)展到了黨委部門。以至于“開張介紹信要工本費,蓋個公章要管理費,遷個戶口收手續(xù)費,答復問題收咨詢費,查閱檔案要交查閱費,工作調(diào)動要交人才交流費,學生轉(zhuǎn)學要交轉(zhuǎn)學費,個別鄉(xiāng)鎮(zhèn)政府還要收汽車過街費、過路費,等等。簡直是到了“交不起費,就辦不成事”的地步。。

        為了加強管理,1987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一方面對于行政事業(yè)收費的概念予以認可,另一方面將其納入價格管理的范圍,由各級物價部門和財政部門共同承擔管理責任。資料顯示,收費管理權在物價部門和財政部門之間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zhàn),最后以財政部門的勝利而告終。早期,物價部門挾《價格法》的利器,主持清理全社會范圍內(nèi)的亂收費,將收費管理納入價格管理,形成了以物價部門為主、財政部門參與的管理格局。對此,財政部門一直存有異議,特別是在對于收費項目的設立上。1991年5月,國務院發(fā)文明確“行政事業(yè)性收費項目的設立,應以財政部門為主,會同物價部門確定。制定和調(diào)整收費標準,應以物價部門為主,會同財政部門確定”,雙方之間的形勢倒轉(zhuǎn)。1993年,財政部牽頭清理亂收費,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管理權限開始進一步向財政部門傾斜。1994年,財政部門起草了《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管理條例(草案)》并上報國務院,各省也起草了類似的辦法,并陸續(xù)設立了收費管理局或預算外資金管理局的試點等。1996年,國家出臺了對于預算外資金進行管理的規(guī)定。至此,收費的管理權主要歸于了財政部門。

        很難評價這一場收費權之爭中誰對誰錯。從現(xiàn)在可見到的資料來看,物價部門對于財政部門管理收費可能產(chǎn)生的各種情況都有預見,而且很不幸地大都成為了今天的現(xiàn)實。但另一方面,財政部門對于物價部門的指責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即使在物價部門承擔主要管理職責的時候,也沒能扼止住收費四處蔓延、遍地小金庫、各單位坐收坐支的政府內(nèi)部收入分配不均的種種亂象。但必須承認,在收費管理權歸于財政,且財政部門出于種種原因而不斷將其易名之后,收費問題就掉入了財政管理復雜的概念、種類與報表體系中。結果是,曾經(jīng)十分引人注目的收費現(xiàn)在已“神龍見首不見尾”,少有人能看清其本來面目了。

        只有一點是實實在在的。那就是不論以什么名目、不論具體包括哪些內(nèi)容,這些年收費規(guī)模急劇擴張,是不爭的事實。比如,1995年,全國各種收費達3843億元,相當于當年稅收總收入的62%。即使到了2014年,包含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在內(nèi)的非稅收入共計21191.69億元,政府性基金54093.38億元,兩者合計占整個政府收入的39%,而這還不包含社會保障收入和國有資本經(jīng)營紅利,這種情況舉世罕見。

        三、理論分析:對我國收費體系的重新分類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變遷,我國收費的內(nèi)涵已經(jīng)變得十分寬廣。按照2015年國務院發(fā)布《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zhuǎn)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中財政部牽頭收費清理的工作安排,收費、基金、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jīng)營服務性收費、行業(yè)協(xié)會的涉企收費等均名列其中,如果考慮到同步展開的與資格資質(zhì)清理相關的考試考務費,以及還未完全展開的事業(yè)性收費,其范圍就更加寬廣。

        (一)按政府身份劃分

        經(jīng)過對中央和地方政府發(fā)布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目錄清單》和近年來《全國政府性基金目錄》的仔細分辨,按收費背后的政府身份,可將我國現(xiàn)行收費劃分為以下兩大類。

        1.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面向特定群體提供特定服務所收取的費用。按其與權力的緊密程度,可進一步分為以下四類。一是行政性收費。目前,經(jīng)核定允許收取的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為211項,但各級政府另有數(shù)量不等、名稱不同的本級行政性收費項目。二是各類中介組織收費。主要集中在與各類行政審批有關的查驗、評估、報告等方面,由于與政府權力行使甚至一些官員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俗稱“紅帽子中介”。三是各類事業(yè)性收費,特別是龐大的醫(yī)療、教育等事業(yè)單位收取的費用。四是與各類職業(yè)資格取得有關的培訓與考試考務費、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考務費,等等。

        2.政府作為公共產(chǎn)權所有者,通過有償轉(zhuǎn)讓、出租各類國有資源、資產(chǎn)所形成的收費。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各級政府有償轉(zhuǎn)讓國有資源形成的收入,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礦產(chǎn)資源補償費等。二是公眾有償使用國家大型基礎設施、公共資源等形成的收費,前者如鐵路建設基金、民航發(fā)展基金、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等,后者如高速公路通行費、停車費、景點門票費等。

        這種分類方法有助于看清收費背后的政府身份,對于國有制居主體的我國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厘清這部分收費的來源并為判斷其是否合理提供依據(jù)。

        (二)按收入的性質(zhì)劃分

        根據(jù)財政學基本原理,所有政府收入不外乎四種形式:稅收、使用者付費、國有資本(資源)收入、債務,分別簡稱為稅、費、租、債。以此而論,我國的收費可以分成以下三大類:

        1.“準稅收”類。衡量一項收費是不是稅的標準,主要是看其是否具備稅收之實,即是不是用于那些本就應當由稅收支持的支出項目,只不過因沒有稅收之名,故名為“準稅收”。上述收費中的行政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中的文化事業(yè)建設費、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等就屬于這樣的準稅收。

        2.“租”類。在經(jīng)濟學概念中,“租”是指產(chǎn)權主體因出租、出讓資產(chǎn)所獲得的收入。在我國,特指政府因出租、出讓國有資源(資本)所產(chǎn)生的收入。在現(xiàn)行收費體系中,這一類的收費主要集中在政府性基金之中,如廣為人知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出租收入以及國有企業(yè)變現(xiàn)收入等。

        3.“使用者付費”類。所謂使用者付費是指政府因提供特定服務、面向特定對象收取的費用,具有明確的服務——收費的對稱性。在我國,使用者付費的范圍十分廣闊,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各類公用事業(yè),如水、電、氣、暖等外,醫(yī)療、教育等事業(yè)性收費,取得各類職業(yè)資格資質(zhì)的培訓費、考試考務費、職業(yè)技能鑒定費等均可包括其中。

        這種分類方式能更好地看清收費本身的性質(zhì),進而有助于發(fā)現(xiàn)其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革之策。

        四、近年來我國收費的基本情況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要從現(xiàn)行財政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完全、準確地清理出收費的相關數(shù)據(jù)是不可能的。本部分僅以可得的財政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大致勾勒出我國收費收入的基本情況。

        表1 2011~2015年我國政府收入構成

        從表1可以看出,2011年以來,我國歷年稅收收入占全部政府收入的比重均在50%左右,換言之,近一半左右的收入是在稅外形成的。即使扣除社會保障收入,我國政府收入中稅外收入的比重也達到35%~40%。這就引出一個我們更感興趣、同時也更加重要的問題,即這些稅與稅外龐大的收費體系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真的只是如平常我們所被告訴的那樣僅僅是補充關系嗎?

        由于數(shù)據(jù)的可得性關系,本文僅以政府性基金為例對此進行分析。2010年以來,財政部每年編制《全國政府性基金項目目錄》并定期向社會公布。綜觀這幾年的目錄,盡管每年都有一些調(diào)整,但納入政府性基金進行管理的項目一般保持在43~45項之間。其收入構成如表2所示。

        表2 2010~2014年中央與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

        根據(jù)財政學基本原理,我們按準稅收、使用者付費、國有資本(資源)收入和債務對45項政府性基金項目進行整理和重新分類。結果如下:

        分析電動機的各個工作點可知,電動機在功率為5 500 kW、轉(zhuǎn)速為1 000 r/min運行時,扭矩最大。通過電動機的功率P、轉(zhuǎn)速n、扭轉(zhuǎn)過載倍數(shù)K以及扭轉(zhuǎn)許用應力[τT],可以初步計算選出電動機的軸伸直徑。

        9項政府性基金可劃定為“準稅收”類(表3)。所謂“準稅收”的定義是看一項政府性基金是不是具備稅收之實,即是不是用于那些本就應當由稅收支持的支出項目。

        10項政府性基金可劃定為“租”(表4)。在經(jīng)濟學概念中,“租”是指產(chǎn)權主體因出租、出讓資產(chǎn)所獲得的收入。在政府性基金中,“租”特指政府出租、出讓國有資本(資源)所產(chǎn)生的收入,在當前主要表現(xiàn)為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來自于國有企業(yè)的收入。

        12項“使用者付費”類政府性基金(表5)。

        10項“加價”性質(zhì)的政府性基金(表6)。通過提高價格(如電價、票價等)所產(chǎn)生的收入。根據(jù)這些基金的管理條文,這些加價產(chǎn)生的收入要么是用于相關工程、設施的建設支出,要么是用于貸款的還本付息支出,要么用于日常維護與營運成本支出。其本質(zhì)可視同為長期政府債務。

        此外,還有三項不能歸入上述分類的基金:一是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基金收入,這相當于相關企業(yè)交納的事故押金;二是政府住房基金收入,這是由各級政府代為管理的住房公積金的孳息收入;三是“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一并歸入“其它”。

        從對政府性基金的重新分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些納入政府性基金管理的項目包羅萬象,與一般公共預算中的稅收、非稅收入多有重合,與國有資本經(jīng)營預算多有重合,與政府債務也多有重合。這凸顯出重新整合政府收入體系的極端必要性。2013年以來,為了進一步釋放經(jīng)濟社會活力,國務院力推收費清理改革,并取得了明顯進展。從中央到地方已取消了數(shù)百項收費項目,建立并公布了收費目錄清單,加快了涉企收費專項治理,將部分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等,社會對此的總體評價是好的。但是,由于收費沉疴已久,目前仍存許多問題。更重要的是,一些與收費相關的制度缺陷、體制機制方面的問題也正在浮出水面。

        表3 具有稅收性質(zhì)的政府性基金項目

        表4 國有資本、資源收入性質(zhì)的政府性基金項目

        表5 使用者付費性質(zhì)的政府性基金項目

        表6 加價性質(zhì)的政府性基金

        (一)行政性收費的合法性存疑

        行政性收費主要指各級政府機關在面向公民和社會團體提供服務時所收取的費用,大的如各類監(jiān)管費、管理費,小的如各類注冊費、證照費等,遍布政府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之所以說其合法性存疑,是因為這些收費所涉及的項目多為相關部門的本職工作,是政府之所以為政府的根本所在。這些涉及各社會主體、具有普遍性質(zhì)的公共服務,其所需要的成本與費用已經(jīng)通過稅收進行了收取,理論上沒有任何理由重復再收。歷史地看,行政性收費出臺的背景是改革開放之初政府財政能力嚴重不足的權宜之計,但現(xiàn)在這一理由已經(jīng)完全不成立了。

        (二)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尚不健全

        在現(xiàn)行收費體系中由國有資產(chǎn)(資源)轉(zhuǎn)讓、出租、變賣形成的收費,其實質(zhì)是市場交易行為。多年來,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都已建立了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和相應的制度,用以規(guī)范公共資源的交易,實現(xiàn)公共資源的價值。但現(xiàn)實地看,無論是公共資源交易的程序、還是交易的結果都還不能完全實現(xiàn)“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公共資源交易中存在大量的設租尋租、暗箱交易的行為,部分公共資源低價流向個人,造成國有資源的大量流失。

        (三)公共定價制度付諸闕如

        在我國收費體系中,使用者付費的項目的比例極大。相對于行政性收費,使用者付費這類收費的正當性和必要性都十分顯著,是今后收費體系的主力軍。目前,這類收費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定價制度不健全的問題:一是關于公共定價,目前理論研究總體而言比較缺乏,如對于社會公眾極為關心的教育、醫(yī)療,如何合理確定其價格,少有人說得清楚。二是規(guī)制信息不公開、不透明。涉及使用者付費的多為自然壟斷行業(yè),其價格標準需要在公共利益與企業(yè)收益之間適當平衡,為此政府部門需要全面掌握相關企業(yè)的財務信息,并定期按規(guī)定、按程序調(diào)整。但是,這在實踐中少有做到,結果造成兩個方面的不合理:一些項目收費長期處于不合理的低價(如水、電、氣價和部分城市的交通價格),企業(yè)只能依靠財政補貼維持;另一些收費又片面隨市場起舞,只調(diào)增不調(diào)減,導致公眾意見極大。

        (四)現(xiàn)代財政管理制度未全面覆蓋

        在我國現(xiàn)行體制下,收費所產(chǎn)生的收入,都屬于財政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認識雖然在理論上早已厘清,但在實踐上卻遲遲未落到實處,相關財政管理制度陳舊落后:一是“收、支、用、管”集于一體。如政府性基金中的多數(shù)項目,采用的是所謂“列收列支”的管理辦法,由部門收取、由部門分配、由部門使用,財力部門化十分嚴重,即使一些項目連續(xù)多年出現(xiàn)大額結余,財政部門也很難對其進行統(tǒng)籌。二是一些收費項目還游離于財政管理之外,典型的是各類國有資產(chǎn)收益。三是“收支兩條線”未能實質(zhì)性地全面貫徹。一些收費項目,表面上納入了“收支兩條線”的管理,但在部門的收費總額與當年所獲得的預算分配之間,仍然存在著若明若暗的關系。而這,既是財政部門不能下狠心徹底清理收費的原因,也是執(zhí)收部門不能停止收費的根本原因,當然更是歷次收費清理始終處于“剪復生、生復剪”的原因所在。

        (五)行政審批制度過多過濫

        盡管經(jīng)過多輪改革,我國現(xiàn)行行政審批制度仍然十分廣泛。從近期各地陸續(xù)公布的權力清單上就可以看出,一級基層政府動輒有上千個審批事項。根據(jù)我們觀察,一般而言,多數(shù)行政審批的背后都有收費,這又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相關部門自己收的費;二是委托下屬機構、事業(yè)單位收的費;三是由附著其上的各類中介機構所收取的咨詢評估費等。行政權力過于強大,“無所不批”,“批之必有費”,這種權力與收費之間過于緊密的粘連關系,正是一些不合理收費項目頑固不去、死而復生的制度性根源所在。

        五、完善清理收費改革的主要對策建議

        綜上,我國在收費管理方面的問題,既有理念上的,也有管理上的,但更重要是制度上的。深層次講,還是政府、市場、社會三者之間的邊界不清,政府職能調(diào)整不到位,一方面政府仍然對市場、對社會有過多的包辦代替,另一方面在政府與市場之間的自然壟斷領域內(nèi)權責不清、社會組織發(fā)育不良等。值此中國經(jīng)濟進入新常態(tài)之際,為企業(yè)減負、為社會松綁,以釋放經(jīng)濟社會活力,激發(fā)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十分突出,這為更新收費理念、建立健全有關收費制度提供了難得的“時間窗口”。

        (一)更新收費理念,推動行政零收費

        如上所述,行政性收費的理論基礎是缺失的,并不具備收取的正當性。已流傳了三十多年的行政性收費理由,如“社會可承受”、“兩個特定”、“財政困難”等,現(xiàn)在都已不復存在了。相反,建設規(guī)范的市場經(jīng)濟秩序和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內(nèi)對外開放,都需要一個更加規(guī)范、更加法治的良好政府。應結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收費清理改革:一是要樹立“不收費為正常,收費為特殊”的理念,明晰稅收是政府提供公共產(chǎn)品和公共服務的價格,在政府相關部門履行其天賦職責時,如無特殊情況,不應再在稅外收費。二是繼續(xù)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消除各類收費滋生的制度性根源。行政審批過多是當前我國收費項目多、散、亂的主要原因,必須繼續(xù)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根本上削除收費產(chǎn)生的制度性根源。三是漸次推進“行政零收費”改革。要在對行政性收費進行清理的基礎上,推廣借鑒上海、深圳等地的經(jīng)驗,全面取消政府提供普遍性服務的收費①深圳市福田區(qū)作為全國首個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從2014年6月1日起實施行政服務“零收費”改革,收到了良好成效。。四是作為配套,取消行政性收費后所形成的財政支出缺口,要通過正常的預算安排予以解決。

        (二)進一步深化與規(guī)范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將具有“租”性質(zhì)的收費收入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目前,我國公共資源交易制度已初步建立,各地都有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但公共資源交易的程序、方法還應進一步規(guī)范,“公開、公平、公正”的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從管理上看,國有資源收益、部分國有企業(yè)改制、上交等形成的收入等,都屬于我國國有資源(資產(chǎn))制度下的特殊收益,歸全民所有,應采取措施剝離管理部門與此類收益之間的利益連動關系,適時將其并入一般公共預算。

        (三)建立、完善公共定價機制,建立針對“使用者付費”項目的規(guī)范管理制度

        現(xiàn)有收費體系中的各類使用者付費項目,量大而廣,情況復雜,但本質(zhì)上是公共定價機制問題與信息公開的問題。目前,這方面的定價機制非常不完善,在成本核查、信息公開、審計、問責等方面,有很多需要改進之處:一是要加強對公共定價各類技術方法的研究;二是建立收費與成本之間隨時間、余額甚至物價變化而動態(tài)調(diào)整的機制;三是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保證相關信息真實可靠、公開透明,切實增強社會公信力。另外,針對眾多事業(yè)單位、行業(yè)協(xié)會、中介組織所提供的服務收費,短期主要應從打破壟斷、增強競爭方面著手,以形成合理的服務價格與優(yōu)質(zhì)的服務質(zhì)量,長期而言則涉及到事業(yè)單位改革和社會組織發(fā)展等重大改革問題。

        (四)明晰化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成本補償機制

        在政府性基金中,有一部分具有“價格”性質(zhì)的收入,所占的資金比重大,又多與水、電等民生產(chǎn)品有關,社會關注度極高。形式上看,這類政府性基金是加價收入,實質(zhì)上是國家層面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成本補償問題。長期以來,我國類似于南水北調(diào)、民航、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支出和銀行貸款,缺口部分通過設施投入使用后的加價收入進行彌補。項目建成后的營運、管理、維護等日常支出,既有來自價格收入部分,也有國家財政補貼的部分,相互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比較含混,難以明白表述。究其實質(zhì)而言,是財務管理不健全所致。努力的方向是要明晰化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成本補償機制。如建設成本這一部分,要將國家投資之外的貸款或債務部分作為收費定價的“天花板”因素,建立債務與價格之間的準確的數(shù)量關系并定期進行調(diào)整,由此可望建立一個收費與成本之間隨時間、余額甚至物價變化而動態(tài)調(diào)整的機制。針對重大建設項目建成后的營運、維護部分的支出,要按實際發(fā)生計入成本,據(jù)實定價,明白公示。與此同時,還要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保證成本信息的真實可靠、公開透明。

        (五)深化財稅改革,破除“收、支、用、管”一體化機制

        通過近二十年的公共財政改革,現(xiàn)代財政管理的理念、原則、方法,已經(jīng)深入人心。應當將這些要求全面覆蓋到各類收費收入之上,以規(guī)范財政收支秩序,提高財政管理質(zhì)量:一是將收費、政府性基金等授權稅務部門收?、僭?015年12月24日公布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中,已明確今后由地稅部門負責收取費和政府性基金。,財政部門按需安排預算,相關部門只負責“管”和“用”,制度性地分離“收錢的”、“分錢的”和“用錢的”,形成相互制衡的體制機制;二是實質(zhì)性地貫徹“收支兩條線”,執(zhí)收部門依法收費,財政部門據(jù)實安排支出,徹底消除收費收入與預算分配之間的聯(lián)系;三是全面落實預算法的有關要求,所有的政府收入和支出都要納入預算;四是做好財政信息公開,加強財政監(jiān)督。

        總之,收費本是財政收入的一個組成部分,世界各國皆同。但我國收費規(guī)模如此之大,收費體系如此之復雜,同時收費管理制度如此之陳舊,卻是舉世罕見。值此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際,從源流上廓清我國收費問題的來源,重新對收費體系進行分類清理,建立、健全各類別的收費管理制度,已成當務之急。短期而言為企業(yè)減負、為社會松綁;中期而言有利于規(guī)范政府收入秩序,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長期而言則有利于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貢獻。

        [1]馮俏彬.供給側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創(chuàng)新[J].瞭望中國,總第298期.

        [2]馮俏彬.國家治理視角下的政府性基金管理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15(7).

        [3]馮俏彬.收費清理要抓制度改革“牛鼻子”[J].財經(jīng)國家周刊,2015(11).

        [4]賈康,劉軍民.非稅收入規(guī)范化管理研究[J].稅務研究,2005(4).

        [5]劉尚希.論非稅收入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3(6).

        [6]畢井泉.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改革思路[J].價格理論與實踐,1996(11).

        [7]季家友,吳金友.財稅體制改革背景下我國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研究[J].西南金融,2014(11).

        [8]楊寅,劉建平.行政審批收費改革的經(jīng)驗、境遇與發(fā)展方向——以上海市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清理為例[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3(6).

        [9]趙少華,劉志義.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應符合廉政原則——邵陽市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情況的調(diào)查[J].中國物價,1989(3).

        [10]許昆林.當前我國收費改革的思路與對策[J].宏觀經(jīng)濟研究,2000(6).

        (責任編輯:何利輝)

        New Theory on the Fee M anagement under the Full Aperture Budget Perspective

        Feng Qiaobin

        Since the New Budget Law wasenacted,the fu ll aperture budget has been gradually implemented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four kinds of budget has become a new research topic,such as fees.Since 2013,Chinese government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reform of fee system.With the deepening of this reform,the institutional defects of fee systembegan to rise to the surface,and are blocking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ins and outs of the fees,the author classified and sorted out the complex system of fees,and reshap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ees.Furthermore the paper proposed the reform policy recommendation for the fee system of China.

        Clean-up fees;Public-Pricing;User-charge

        F812.4

        A

        2096-1391(2016)05-0039-10

        馮俏彬,國家行政學院經(jīng)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經(jīng)濟學博士、博士后。

        猜你喜歡
        事業(yè)性非稅收費
        摸家底 曬賬單 強監(jiān)督——晉城市行政事業(yè)性國有資產(chǎn)管理工作綜述
        山西財稅(2023年8期)2023-12-28 08:05:36
        多措并舉堵住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漏洞
        中國商界(2023年5期)2023-05-23 05:43:06
        行政法上之不利類推禁止*——以一起登記收費案為例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10
        黑龍江省財政廳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和加強行政事業(yè)性國有資產(chǎn)管理工作的通知
        論高速公路收費服務水平的提高和收費服務設施的完善
        中國公路(2017年10期)2017-07-21 14:02:37
        Python與Spark集群在收費數(shù)據(jù)分析中的應用
        一般公共預算非稅收入
        國家治理背景下非稅收入法律規(guī)制的思考與展望
        11月起取消和暫停征收37項行政事業(yè)性收費
        論非稅收入管理制度的完善
        城市地理(2014年18期)2014-08-15 00:52:57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亚洲|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337人体做爰大胆视频|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天堂免费av在线观看|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伊人精品色婷婷国产|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中文www新版资源在线| 国产人妻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日噜噜夜夜久久密挑|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二区| 天天碰免费上传视频| 国产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依依成人亚洲社区| 老熟女一区二区免费| 网址视频在线成人亚洲|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日韩爱爱视频| 日本少妇爽的大叫高潮了| av天堂亚洲另类色图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aⅴ久久久噜噜噜噜| 日本高清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下载| 白白色最新福利视频二| 亚洲综合色区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