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實驗中學 劉曉婷
從手寫教案看教學之美
■天津市實驗中學 劉曉婷
教案,是教師在授課前準備的教學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從上世紀末,電子教案逐步夾入了教師的教案夾,成為了教師備課的重要內容。網絡帶來的內容之廣、信息量之大、方式之便捷,確實給教師備課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然而,在電子教案盛行之時,教師備課似乎多了一些網絡馳騁的浮躁,少了一點捧書閱讀的寧靜,多了一些對他人的“拿來主義”,少了一點對自己的質疑問難,多了一些敲擊鍵盤的冷漠,少了一點握筆觸紙的親切。因此,回歸手寫教案,讓教學回歸到本我,從本我中彰顯個人的教學藝術似乎又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教案應能夠反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反映教和學的動態(tài)過程。教案絕不是教材的拷貝和縮寫,也不是教師講課要點的簡單羅列,而是對具體的授課活動和過程組織管理的工作方案。要從課程內容的知識結構、脈絡走向和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實際出發(fā),設計授課策略,選擇教學方法,爭取最佳教學效果。因此,教案能夠充分體現授課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風格和教學設計能力。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方圓不成藝術。教學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是兩者的統(tǒng)一。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既要有科學家的知識功底和聰慧的頭腦,又要有藝術家的氣質風度和無限的創(chuàng)意。孟子言:“教亦多術矣?!苯虒W是一門特殊的、高超的藝術。在此,不想對教案的具體內容進行贅述,以一斑窺其全豹,僅以實驗中學在教案檢查過程中所看到的教師手寫教案的外在形式來觀測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特色、教學藝術。
分析評價:雋秀的字體,整潔的教案,透露的是教師認真的態(tài)度,規(guī)范的意識和書寫的基本功。字如其人,相信這些教師其字是學生的示范,其人是學生的典范。教學的藝術以規(guī)范為起點,持之以恒的規(guī)范就是一種永恒之美。
分析評價:完整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詳實的內容詮釋,滲透出教師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條分縷析的縝密思維。教學藝術的形成就是教師把自己的經驗、理解、智慧、困惑、問題等融入到教學的過程。教案的充實,就是備課的充分,頭腦的充盈。
分析評價:自然不等于自由,簡約不等于簡單。自然流暢是教學純熟的表現,簡潔明了是教學智慧的凝聚。正如莊子所言,“大道至簡”,教學藝術亦是如此:淺入深出,是無能的教師;深入深出,是玄虛的教師;只有將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才是智慧的教師,講求藝術的教師。
分析評價:葉瀾教授曾經講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睙o論是課上的得失,還是教學內容的補充,只要在課后留下值得回想、值得思考的一筆,課堂教學就會得到升華。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正如《禮記》所言:“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苯虒W藝術就是在“知不足”中日臻完美。
分析評價:沒有規(guī)范的教案是不科學的教案,只有規(guī)范的教案是沒有個性、沒有創(chuàng)意的教案,是不會為己所用的教案。教學藝術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照法則和尺度的基礎上為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而采取的獨具風格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在規(guī)范的基礎上形成特色,在特色的錘煉中鑄就風格,這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追求的教學境界。
備課如同讀書,需要一個從厚到薄的過程。從厚到厚,學生會覺得龐雜無章,無緒可抓;從薄到薄,學生會覺得干癟無味,不能解飽;從薄到厚,學生會覺得摸不著頭腦,甚至聽不明白。只有從厚到薄,才能很好地經歷一個由課本的書面知識轉變成教師的教學知識,再在課堂由教師的教學知識轉變?yōu)閷W生的學科知識的過程。因此,備課不僅需要固化的教案,更需要活化的思考,即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層次梯度化,梯度明確化。這種活化的思考就要從腦中想出,從心中思出,從筆端寫出,才更能體現教師的個人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備課中,我們要備知識、備教材,但要想實現教學的有效,甚至高效,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的認知來解讀教材,用學生的水平來選擇教法,用學生的需求來建構知識。只有教師在備課時把學生放在重要位置上,才能把教材“冰冷的美麗”變?yōu)閷W生“火熱的思考”,進而成為教師“獨特的魅力”。
“手寫”的過程是一個慢思索的過程,一邊書寫,一邊思考,在寧靜的慢書寫中體味知識的力量,學科的魅力,教師的責任,教育的美麗。一筆一畫一個字,一篇一案一段情。
(責任編輯 邵 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