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瑩[內蒙古大學, 呼和浩特 010070]
2005年到2015年《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研究綜述
⊙楊玉瑩[內蒙古大學, 呼和浩特010070]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這一常讀常新的作品,在歲月的洗禮中不斷延續(xù)且豐富著當代性和現實意義,據其獨特性、典型性衍生的研究成果不在少數,相關研究從未止步反愈發(fā)豐富和深入,分類整理現有資料,歸納各界學者的研究傾向和欠缺之處,以輔助后續(xù)研究。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 年輕人青年人
《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自發(fā)表,已經受近六十年的解讀,文本本身及相關討論都傳遞出諸多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訊息。梳理近十年對這一“跨越半個世紀的作品”的研究成果,可從多個側面感受中國文學、文化思潮的漸變,在分類和對比研究等方法的指導下借鑒研究思路,創(chuàng)新研究角度、豐富研究成果。
(一)近十年研究材料
截取2005年至2015年時段,檢索《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可得到千余條結果,雖非均以該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反映出各類學者對該作的持續(xù)關注。其中,有四十余篇以其為研究核心的論著,按照研究偏重和論證角度大致可分為八類。
(二)研究領域區(qū)分
1957年《人民日報》登載秦兆陽先生的二十九處修改,《〈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兩種版本的比較研究》和《秦兆陽與〈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對一樁歷史公案的再認識》,據此歸納出兩稿的主要差異及其引發(fā)激烈討論的原因:
(1)改寫周潤祥形象:其顛覆使原與冷漠、官僚的劉世吾、韓常新、李宗秦對立的周亦屬反派,因思想導向與政治要求相悖,引發(fā)毛澤東的震怒。
(2)改寫林趙愛情:小資情調是其被批判的又一矛頭,改稿強化女性特質和感情細節(jié)描寫,明朗化二人感情,抒情性和藝術性的增加使其遭受猛烈抨擊。
《穿越時空之旅——〈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傳播與接受》一文創(chuàng)造性地“從文學傳播與接受角度出發(fā),將關注的視點轉移到文本和讀者上,從作品歷時性傳播、讀者歷時性接受切入”,樹立該作的文學接受史?!笆崂戆雮€世紀的接受進程中焦點問題,找尋不同時期接受偏重”;“從歷史文化語境、讀者群體和期待視野的變遷及彼此之間的關系探討不同時期的接受語境如何影響了《組織部》的接受”。
在傳播和接受的背景、特點與效果層面,分析《〈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新論》和王蒙的《大起大落:〈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發(fā)表之后》兩作,對不同時期受眾的接受程度、維度的解讀,體現歷史背景對文本傳播的縱向影響,屬新穎之處。在忠于時代面貌和歷史環(huán)境方面,《應尊重文學史的基本史實——關于〈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與〈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與《后革命時代的焦慮——歷史語境中的〈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及其論爭》,兩作強調文學要尊重史實,作品應補充、還原時代片段?!丁唇M織部來了個青年人〉的編輯學案分析》指出后期加工對文本深化主題與推動傳播方面的作用。
《秦兆陽與〈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對一樁歷史公案的再認識》《迷案辨蹤——〈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前前后后》以重讀方法,對其標題的轉化及改稿效果進行了細密分析。
《〈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新解》將其解讀為心態(tài)小說,小說關注林震的感受和社會體驗,但對其戲劇性遭遇與劉世吾被異化的悲劇方面存在忽視。
《雜質與灰色:生活的本相——王蒙〈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再解讀》及《重說〈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均從理想、現實難以對接角度解讀,突出當時社會體制與政治環(huán)境下各群體的應對和惶惑。
《林震新讀——林震人物形象及現實意義分析》結合現實意義闡釋人物形象和對當下青年精神領域的啟示。
《從“毒草”到“鮮花”——〈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研究綜述》對該作品各類評論進行劃分:反官僚主義的問題小說、青春體的成長小說、劉世吾與林震的關系及其他三方面?!丁唇M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研究50年述評》總結了五十年間該作研究的演變:政治性解讀、思想文化解讀及“多維理論透視”。
《異化/反異化的生存圖景——〈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敘事主題新解》從心理敘事角度詳解,“揭示權力意識和權力話語對主體的異化及自我的反異化,指出其多重敘事指向和潛在意義”。更多關注個人自我、非我的轉化,歸納出多重敘事指向:呼喚健全的社會權力機制;吁求確立認知主體的全面解放;對魯迅話語傳統(tǒng)的繼承。鑒于該類材料較少,該研究角度的突破補充和啟示了相關研究。
該方面成果豐富,有《〈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藝術特色》《淺析王蒙〈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論〈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的隱形敘事》《王蒙〈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精神現象學闡釋》《權力的表達、運作與想象——〈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及其他“逆流小說”》《廣義修辭學闡釋:〈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批評話語分析》《“百花時代”的諷刺藝術——以〈改選〉〈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為例簡述結構特征》等十余篇材料,具體分類如下:
(1)結構特點:以年輕人新組織的看法和遭遇反映官僚主義,人物塑造兼顧思想、性格上的意義;小說以黨支部事務的處理為單支線索。
(2)細節(jié)、心理描寫與諷刺藝術:綜合細節(jié)和心理描寫手法,使主要人物形象鮮明而豐富,諷刺地展現人物矛盾性和復雜性。
(3)“雙百”與“解凍”:該篇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引下表現人民內部矛盾,而“百花文學”思潮深受“雙百方針”和蘇聯“解凍文學”影響。中蘇政治聯盟使當時文藝政策的制定有明顯的“傾蘇性”,寫作模式上的吸收使得短暫的“百花”思潮展現出“20世紀50年代中國文學生態(tài)的新變”。
林震作為初到組織部的年輕人,代表了眾多無所適從的青年知識分子,青年作為人物形象和社會身份的典型,對官僚主義的疑惑,對戰(zhàn)友的理解及朦朧的愛情意識,都體現著成長的尷尬。
《年輕人的真誠熱情與世事洞明——重讀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身份焦慮與認同——評〈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革命偏航與小林的前世今生——從〈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到〈單位〉》《困惑中的青春成長——對〈組織部來了個青年人〉的一種解讀》《五十年代年輕人感情生活的側面反映——對〈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一種解讀》,五篇論作對青年人的身份焦慮與情感困惑做了不同層面的分析,論證了關注青年群體對保持作品時代性的重要性以及篇中“年輕人”“組織部”的普遍意義。
塑造出復雜而矛盾的人物形象——劉世吾是該篇成功的重要標志?!独涞c熱烈——試論〈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中的劉世吾等人》《〈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人物分析與思考》《被簡單判讀的官僚主義者——小議劉世吾的多重性》《“官僚主義者”與社會主義——重評〈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中的劉世吾》,四文均以劉世吾為核心,剖析其精明、貪婪、冷漠、市儈,他的革命熱情、官僚主義、領導藝術、可敬可憎等層次。
多元的人物更具時代張力、典型性和現實意義,若以其他人物的單一性反證其綜合性,或可成為較新穎的切入點。
(1)《組織部》與《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
《“娜斯嘉”到“林震”——1950年代初的青年文學閱讀與王蒙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一文從作品時代記號出發(fā),整理20世紀50年代中央發(fā)行的《中國青年》等引導文學閱讀活動的刊物,試驗性架構歷史語境,從閱讀角度上思考中央推薦該類讀物的理據和王蒙對蘇聯作品中人物塑造程式的吸收,展現了現實主義小說創(chuàng)作原則的變化。
(2)《組織部》與《單位》
《革命偏航與小林的前世今生——從〈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到〈單位〉》與《面對理想:〈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與〈單位〉的互文性》兩文分析:《組織部》和《單位》同以青年人為表現核心,內容上以青年知識分子對理想的思考為契合。文本特征上,《組織部》強化展現精神狀態(tài),《單位》突現生活狀態(tài),閱讀兩作可看到不同時期青年知識分子面對理想的表現。
“新寫實小說”代表作家劉震具有很強的平民意識,《單位》傳達出很多生活氣息,諧謔和殘酷之處在于普通人生活中隱性的權力和政治。青年個體在傾軋下的無力區(qū)別于《組織部》中的官僚主義。
(3)《組織部》與《在醫(yī)院中》
《“狂人”斷想曲——〈在醫(yī)院中〉與〈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思想探微》與《一曲知識分子的悲歌——讀〈在醫(yī)院中〉與〈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有感》,從思想主題、故事情節(jié)架構及人物塑造模式方面,將《醫(yī)院》與之對照,論證了兩作各自的名篇地位,也為其遭受過的批判辯白。
突破時代局限比照相關作品,可突顯文本各自特點,也在不同時代背景的討論下串聯起當代文學發(fā)展演變的鎖鏈,目前缺乏對比三部作品的論作,有待補充。
十年間,《組織部》的研究活躍于各層次,研究成果的分類難以避免主觀局限,但如上梳理大致呈現出近年研究程度和熱度,為各類學者把握研究方向,突破現有局限方面提供參考。
[1]何琴芳.穿越時空之旅——《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傳播與接受[J].華東師范大學,2014(4).
[2]李頻.《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編輯學案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
[3]王蒙.大起大落:《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發(fā)表之后[J].百年潮,2006(7).
[4]陳霞.《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的藝術特色[J].芒種,2013(18).
[5]曹書文.論《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隱形敘事[J].文藝爭鳴,2012(1).
作者:楊玉瑩,內蒙古大學在讀本科生。
編輯: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