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明
多年的栽培實踐證明,草莓采用棚室栽培,是提高品質、產量、增加經濟效益的一條好途徑。但是,這一先進栽培方式的技術性較強,特別是南于冬季和早春期間氣溫低、光照弱,氣候多變,如果管理措施不當,常常結出許多畸形果,這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據(jù)多年的調查分析,造成畸形果的主要原因有棚室溫度過低、授粉受精不良、水分供求失調、追施肥料不當、果實過多過密、病蟲危害嚴重等幾點原因。
1.授粉受精不良
在嚴寒季節(jié),即使棚室溫度高于5℃,草莓也常因授粉受精不良而結畸形果。因為在寒冷季節(jié),室外氣溫低,棚室的放風口小、放風時間短,室內處于無風狀態(tài)。室外寒冷,無昆蟲進入室內,草莓不能借助風力和昆蟲來授粉。
防控措施:采取人工和蜜蜂授粉。草莓的花蕾從開花到落花一般4~5天。開花期間,可在每天10時后,當葉片和花蕾上無水時,用毛筆進行人工授粉,每隔一天授粉1次。有條件的采用蜜蜂授粉,一畝面積的棚室內放養(yǎng)2~3箱蜜蜂,蜂箱在棚內四周均勻放置,可使授粉率在95%以上。放蜂時間為上午8-9時和下午3-4時。利用蜜蜂授粉的效果不但好于人工授粉,而且還可節(jié)省大量人工。經過授粉的花朵謝花很快,一天后即可脫落??焖俾浠ㄟ€有減少養(yǎng)分消耗、集中養(yǎng)分結果、結果發(fā)育快、果實長得大、產量高、品質好,成熟期提早7天等效果。據(jù)試驗,經過授粉后的整個花序的果實重量可增加22%~28%,出現(xiàn)畸形果的幾率大大降低。
2.水分供求失調
棚室內土壤過干、過濕,都會造成水分和養(yǎng)分供求失調,導致果實發(fā)育不良而產生畸形果。
防控措施:遇干旱應及時澆水。但因寒冷季節(jié)棚室通風少,室內水分不易散失,因此不要大水漫灌,應小水勤澆,以免引起急劇降溫造成棚室溫差過大,影響草莓生長發(fā)育。草莓進入開花期后要適當控制澆水,以免影響結果。坐果至成熟期間,需水增多,一般需5~7天澆1次小水,做到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即可。
3.肥料追施不當
棚室草莓結果期長,對氮、磷、鉀的需求較多。肥料不足,或使用不當,極易導致畸形果的產生。
防控措施:在重施基肥的基礎上,應看苗及時補充肥料,以滿足其生長發(fā)育的需要。追肥應本著“少施勤施,與澆水緊密結合”的原則進行。從封閉棚室到草莓現(xiàn)蕾,一般15天左右追肥1次,畝追三元復合肥15千克;從頂花序現(xiàn)蕾到果實采收前,每20天追肥1次;從第1次采收高峰后,每30天追肥1次。要增施磷、鉀肥,不要追施碳銨。追施三元復合肥或尿素時,要加水化開后打孔追施。在開花結果盛期,一般需畝追施標準復合肥20千克。40%腐植酸、“棚老大”等新類型水溶性肥料使用簡便、作物易吸收、肥效快等優(yōu)點,特別適合在棚室內施用。如在草莓生長期間追施兩次“棚老大”,能使草莓增產兩成左右,且草莓的果實色澤好、甜度增加,畸形果很少。在第一批果實采收后,進人第2批盛花期時,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溶液,每5~7天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效果良好。
4.果實過多過密
防控措施:及時疏花疏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病果,定期摘除老葉、黃葉、病葉,以減少養(yǎng)分消耗,有利于棚室內通風透光,減少病害和增加光照,可明顯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養(yǎng)分,保證正常果的發(fā)育,提高單果重和果實品質。
5.病蟲危害嚴重
棚室草莓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螨類、線蟲等。
防控措施:應在花前或初花后用藥,開花盛期及以后嚴禁用藥。在低溫陰雨天氣,棚室內濕度大時,將蜂箱搬出棚室外,然后用“一熏靈”煙熏劑熏蒸防治,效果理想。在花芽分化和發(fā)育階段,適當噴施葉面肥,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發(fā)育,并可增強草莓抗病蟲能力。
6.棚室溫度過低
草莓喜溫暖而涼爽的氣候,它不抗嚴寒、不耐熱。草莓對溫度的要求:現(xiàn)蕾前,白天25~30℃,晚上15℃;開花結果后,白天22~28℃,晚上10℃;開花結果后白天15~25℃,晚上5℃;相對濕度應控制在50%~60%。我國北方地區(qū),從12月份到來年3月上句這段時間,氣候嚴寒,棚室經常遭受寒流侵襲,此期正是草莓開花結果期,寒流對草莓的生長發(fā)育影響很大。如棚室建造不合理、采光角度不當、保溫設施不到位,就會造成室溫低于5℃。
防控措施:選用戈雷拉、長虹等耐低溫、抗逆性強的品種,并及早加厚棚室北墻的厚度。寒流來臨前,在草苫下面加蓋4層牛皮紙被,可使室溫提高4℃;在草莓畦上搭建小拱棚,拱棚上面覆蓋一層寬90~100厘米的地膜,地膜下端埋入土內壓實,能使小拱棚內的溫度提高3~4℃;棚內安裝電爐或電熱線增溫更好。確保嚴冬季節(jié)室溫在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