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頤
父親也難為
——讀《華麗家族:兩代人的榮耀與墮落》有感
□林頤
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不管這本經怎么念,親子關系,尤其是父親和子女的關系,往往是家庭生活的主調。對“二代”們而言,強大的父親是庇佑也是陰影,其中滋味實在一言難盡。
德國記者兼社會學家瑪麗·路易斯·范德萊恩選取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對父子(女),將他們作為樣本觀察的入口,撰寫了《華麗家族:兩代人的榮耀與墮落》一書,因主角們身份的特殊性,這些故事也會激起一絲絲時代漣漪。
看過電影《茜茜公主》的觀眾,一定會對瀟灑的皇帝、活潑的茜茜公主,還有專橫的太后印象深刻?,F實遠非電影那般美好,家國事務糾纏盤根,魯道夫在夾縫里長大。一百多年后,心理學家林格這樣評價皇儲的自殺:這是一個關于“悲劇的童年”一直在延續(xù)的故事。
弗蘭茨·卡夫卡從未得到過父親的賞識。強健的父親不喜歡他這種神經脆弱、纖細敏感的男孩。這是不幸,抑或幸運?卡夫卡將所有堵塞的情感、深沉的思想化作了文字,在他成為著名小說家的過程中,父親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西方文化有著悠久的“弒父”情結。在希臘神話里,宙斯殺掉了父親克洛諾斯成功上位。弗洛伊德更是把“俄狄浦斯”等同于“弒父+戀母”的符號。父親是權威的象征,“弒父”并不是鼓勵殘暴,而是主張個性獨立,反抗權威。父親是雄獅,行使統(tǒng)治權,不許人挑戰(zhàn),不許人侵犯,長大的小獅子為了贏得自我,不得不對父親發(fā)起挑戰(zhàn)。尼采說:“凡不能毀滅我,必將使我強大?!焙茈y說父親做得好不好,也沒法評價孩子做得對不對。
相比緊張的父子關系,父女關系要和緩許多,流淌著脈脈溫情:卡爾·馬克思與女兒圖西·馬克思,阿爾伯特公爵與女兒維多利亞公主,希臘船王奧納西斯與女兒克里斯蒂娜,歌唱家辛納特拉與女兒南希。這四個故事充滿了愛意,就像老話說的,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更引人注意的是這些杰出女性展現出的非凡才華。這是一個奇特的現象,男孩們不惜代價想要脫離父親的掌控,而女孩們卻樂意延續(xù)父親的事業(yè)。這些年輕的生命,因為成長的背景,他們注定早熟。男孩們擁有更多的期待,也要承擔更多的壓力,反倒是女孩們有時會讓人有一種“無心栽柳”的意外之喜。當然這并非就是定論,但這種現象隱藏了一個普遍性的說明:用關愛灌溉的小苗,更健康,更容易長出碩果。
為什么要專注研究“著名的父親們”?作者說:“有一個實際的原因:關于他們的行為與事跡可以得到遠遠超過普通的不知名的父親的資料?!碧焐痛蛏狭藰撕灥摹岸?,總是被人或歆羨或嫉妒或追逐或冷眼,從小就在財富的飯桌邊長大,獲得的未必都是快樂,“杯具”和“餐具”從不缺少,只不過形式各有不同。作者提供的這些鮮明的個例,非關八卦,仿佛一面面鏡子:我們孜孜以求的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只是意圖將父母的理想投映于孩子身上,甚至借此控制孩子的生活,從而刻意營造出烏托邦的成長模式?
教養(yǎng)是一種迷思。所有“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都不能復制,即使從開始就握了一手好牌,就一定能保證過程的順利和結局的圓滿嗎?父子(女)的戰(zhàn)爭從來沒有勝利者。父親需要放下一些原來堅持的東西,如魯迅所說的,“用肩膀抵擋住黑暗的閘門,然后放子女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編輯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