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增衛(wèi),莊奕琪,李小明,劉偉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微電子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71)
?
·數(shù)理科學·
一種應用于超高頻射頻識別芯片的穩(wěn)壓器設計
齊增衛(wèi),莊奕琪,李小明,劉偉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微電子學院 ,陜西 西安710071)
為了提高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標簽的通信距離,在研究了其受限的主要因素后,提出一種適用于UHF RFID標簽芯片的穩(wěn)壓器。采用了倍壓電路與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LDO)相結合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標簽的通信距離。在工作電源電壓為1.2V時,該穩(wěn)壓器的靜態(tài)功耗為350nW。該設計在中芯國際2P4M CMOS 0.18μm EEPROM工藝下成功流片,穩(wěn)壓器的版圖面積僅為89μm×85.8μm。應用傳統(tǒng)穩(wěn)壓器與文中提出穩(wěn)壓器的標簽讀取距離分別為5.1m和6.8m。
超高頻射頻識別;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倍壓電路;最小工作電壓
近年來,射頻識別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眾多領域,例如供應鏈管理、門禁管理、資產(chǎn)管理以及物流鏈管理等等[1-3]。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技術因為其無需電池供電、通信距離遠、標簽體積非常小以及標簽成本非常低,而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新的研究熱點。通信距離是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的一個重要指標參數(shù),包括了讀取距離和寫入距離。標簽芯片的工作電源越低,整體功耗就越小,其通信距離就越遠。因此,在標簽芯片的設計中,我們會盡量地使最小工作電源電壓降低。
芯片由3部分組成:射頻模擬前端、存儲器和數(shù)字基帶。射頻模擬前端主要有獲取射頻能量和解調(diào)輸入信號兩個作用。由于倍壓整流電路輸出的電壓非常不穩(wěn)定(它受到射頻信號的影響),并且由于射頻信號的包絡為脈沖間隔編碼(PIE)信號,在輸入為低的時候,芯片沒有能量輸入,需要儲能電容提供電路的工作能量,此時,電源電壓會隨著時間而降低,因此要采用穩(wěn)壓器為其他電路供電。存儲器用來存儲用戶希望存儲的信息。數(shù)字基帶根據(jù)《the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Gen 2 communication protocol》協(xié)議對射頻模擬前端解調(diào)的信號進行解析,并根據(jù)解析的內(nèi)容,控制射頻模擬前端做出相應改變,來響應閱讀器,從而完成與閱讀器的通信。
設計的標簽芯片的整體供電方案如圖1所示,箭頭表示信號的流向。
圖1 標簽芯片的整體供電方案Fig.1 The overall power supply scheme of tag chip
由于提出的穩(wěn)壓器是為存儲器和數(shù)字基帶電路供電,因此,有必要對存儲器的電源端口特性進行簡單的介紹。表1列出了設計的標簽芯片所采用的存儲器的電源要求。共需要3個電源,分別為VDD1,VDD2和VDD3。其中VDD1和VDD2為讀取操作時需要的電源,而VDD1和VDD3是寫入操作的時候需要的電源。
表1 存儲器電源電壓的要求
由于寫入操作時,標簽離閱讀器很近(一般小于3m),芯片的輸入能量較高,倍壓整流輸出電壓完全滿足VDD3的要求。因此,輸出VDD3的穩(wěn)壓器采用傳統(tǒng)的LDO,這里不多加討論。本文主要討論如何改善標簽的讀取距離。
理論上,無源UHF RFID標簽讀取距離的受限因素應該是能量。當標簽接收到的能量滿足標簽芯片工作需要的功耗時,就應該可以正常讀取。但是,在實際設計當中,會出現(xiàn)雖然標簽接收到的能量完全能夠滿足標簽工作需要的能量,但是標簽還是無法工作的情況。下面就對標簽讀取距離受限的因素進行分析。
首先,對傳統(tǒng)LDO的最小工作電壓進行分析。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的晶體管級電路如圖2所示。晶體管T1~T6組成了誤差放大器,晶體管T7為功率傳輸管。電容C1為補償電容,確保穩(wěn)壓器的穩(wěn)定性。同時,它也作為儲能電容,因為在輸入信號為低時,標簽沒有能量輸入,要靠該電容來維持后級電路的工作。晶體管T8~T11組成了反饋網(wǎng)絡,其反饋系數(shù)為1/2。參考電壓VREF為0.7V。因此輸出電壓為
VDD2=2×VREF=1.4V。
(1)
由于負載電流非常小,因此晶體管T7的漏源電壓VDS非常小,設計值為50mV,因此穩(wěn)壓電路的最小工作電壓為1.45V。
圖2 傳統(tǒng)穩(wěn)壓器的晶體管級電路Fig.2 Transistor level circuit of traditional voltage regulator
下面對芯片可獲得的直流電源電壓進行分析。標簽天線上的電壓(峰值)可以表示為[4-5]
(2)
式中,PTag表示標簽天線獲得的能量;RA表示標簽天線的串聯(lián)電阻,近似為20Ω;Q表示標簽天線的品質(zhì)因子,近似為10。
著名的Friis公式指出[6],標簽天線獲得的能量可以表示為
(3)
式中,PReader表示閱讀器天線發(fā)射的射頻能量功率,一般商用閱讀器為1W;GReader表示閱讀器天線的增益,一般商用閱讀器為6dB;GTag表示標簽天線的增益,一般為3dB;λ表示射頻信號的波長,計算時采用900MHz的射頻波[7];r表示標簽和閱讀器之間的距離。
對于兩級的倍壓整流電路,其整流輸出電壓VDD-RECT可以表示為[8-9]
VDD-RECT=4×(VAnt-Vth)。
(4)
式中,Vth表示由于開關管閾值電壓而導致的電壓損失,該值為0.25V。
圖3 倍壓整流輸出電壓隨著標簽和閱讀器之間距離的變化曲線Fig.3 The curve of doubler rectifier output voltage which changes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ag and reader
結合式(2)~(4),可以得到倍壓整流的輸出電壓隨著標簽和閱讀器之間距離的關系,如圖3所示。由于泄流保護電路的作用,倍壓整流輸出電壓小于2.8V??梢钥吹?在5.6m距離處,倍壓整流輸出電壓為1.444V,而在7m距離處,該電壓將為0.955 3V。而根據(jù)式(3)可以算出在5.6m和7m處,標簽芯片接收到的功率分別為174μW和109μW,若倍壓整流的效率為40%,則芯片分別可以獲得69.6μW和41μW的功率。根據(jù)表1所述以及式(1),若采用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實現(xiàn)VDD2,在5.6m的距離上,雖然標簽接收到的能量完全能滿足芯片工作的功耗要求(芯片功耗小于30μW),但是標簽已經(jīng)到了讀取距離的極限,在超過5.6m的距離后,會由于VDD2電壓過低而無法正常工作。而理論上,在7m處,標簽接收到的能量功率是完全可以使芯片正常工作的。
綜上所述,由于VDD-RECT為倍壓整流電路輸出,為整個芯片提供直流能量,成為各穩(wěn)壓器的電源電壓,若穩(wěn)壓器對VDD-RECT的電壓要求降低,則會使芯片的通信距離得到提升。如表1所示,VDD1的最小電源要求僅為0.85V,并不成為限制標簽讀取距離的因素。VREF為一個低壓基準電路輸出的參考電壓,低壓基準電路對電源的要求低于1V,也不成為限制標簽讀取距離的因素。而VDD2穩(wěn)壓器的最小電源電壓成為了限制標簽讀取距離的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穩(wěn)壓器,該穩(wěn)壓器可以達到很小的最小工作電壓,使VDD2不再成為標簽讀取距離的限制因素。
對于VDD2,其仿真得到的負載情況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其負載很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帶有倍壓功能的電壓穩(wěn)壓器,在很低的工作電源電壓條件下,依然可以提供足夠高的輸出電壓供后級電路工作。同時,由于負載很小,倍壓電路功耗可以設計的很小,并且倍壓輸出的儲能電容也會比較小,版圖面積不會顯著增加。
表2 VDD2的負載情況
本文提出的穩(wěn)壓器電路如圖4所示。其中VDD-RECT為倍壓整流電路輸出,VDD1即為前文所述的VDD1,其工作最小電壓僅為0.85V,完全不影響本文提出的穩(wěn)壓器工作。T1為功率傳輸管,反相器B1~B6、晶體管T2~T7以及電容C1~C4組成了倍壓電路。反相器工作電壓為VDD1。T8為二極管連接的mos晶體管,起到小電阻的作用,可以進一步減小輸出電壓上的高頻成份。晶體管T9~T14組成誤差放大器。晶體管T15~T18組成反饋網(wǎng)絡,其反饋比為1/2,參考電壓VREF為0.7V。因此輸出電壓仍為式1所示。電容C5的作用與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中電容C1的作用相同。
圖4 本文穩(wěn)壓器的電路Fig.4 Voltage regulator circuit in this paper
由于電容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因此,當反相器B3和B6的輸出發(fā)生跳變之后,電容C1和C2另一端的電壓也跟著發(fā)生相應幅度的電壓跳變。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電容C1和C2上極板上的電壓會在半個周期內(nèi)達到兩倍的反相器工作電源電壓,在這半個周期內(nèi),相應的開關管(電容C1對應開關管T6,電容C2對應開關管T7)就會打開,將電容上的電荷轉(zhuǎn)移到電容C4上,而在另外半個電壓比較低的周期內(nèi),相應的開關管會關閉,阻止電容C4上的電荷反向流動。而由于反饋的作用,電容C4上的電壓只能充到式(1)所示的電壓值。晶體管T4和T5起到補償開關管T6和T7的時鐘饋通與溝道電荷注入效應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輸出電壓的純凈度。
根據(jù)前文的敘述,理論上反相器的最低工作電壓,即穩(wěn)壓器的最小工作電壓為
VDD-RECT=(1.4+Vlost)/2。
(5)
式中,Vlost表示開關管T6和T8上的電壓損失。根據(jù)式(5)得到的結果約為0.8V。但是為了保證參考電壓VREF的穩(wěn)定,工作電源電壓VDD-RECT最小取為0.95V[4]。從圖2中可以看出,此時對應的讀取距離為7m。
在中芯國際2P4M CMOS 0.18μm EEPROM工藝下對整體標簽芯片進行了流片驗證。完整的標簽芯片的版圖如圖5所示。圖中標注出了幾個重要的模塊。
圖5 標簽芯片的照片F(xiàn)ig.5 Picture of tag chip
該芯片同時包含了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和提出的穩(wěn)壓器,它們的輸出均引出到測試PAD上,同時存儲器的電源端口也均引出到測試PAD上,在測試過程中,分別將兩種穩(wěn)壓器的輸出與存儲器的VDD2端口連接。該芯片也同時包含了bumping PAD和bonding PAD,可以進行兩種方式的測試。
對標簽的測試分為兩步進行,首先將標簽芯片綁定在一塊八角形的PCB板上,分別將兩種穩(wěn)壓器的輸出與存儲器的VDD2端口連接。通過一個SMA轉(zhuǎn)接頭將芯片與天線連接,如圖6左下角所示。將天線置于閱讀器的電磁場中,通過示波器可以查看各個端口的波形。由于VDD2穩(wěn)壓器的輸出驅(qū)動能力非常小,因此無法通過示波器觀察VDD2的波形,但是可以通過解調(diào)和調(diào)制信號的波形得出必要的結論。
圖6 標簽的兩種測試環(huán)境Fig.6 Two kinds of test environment of tag
圖7(a)給出了采用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時的端口波形??梢钥闯?隨著標簽與閱讀器之間距離的增加,當倍壓整流輸出降為1.25V時,通過解調(diào)信號可以看出,閱讀器在發(fā)送完query命令之后,再次發(fā)送queryRep命令,而調(diào)制信號并沒有返回,說明標簽并沒有對閱讀器做出響應,即讀取操作失敗。
圖7(b)給出了采用提出的穩(wěn)壓器時的端口波形??梢钥闯?隨著標簽與閱讀器之間距離的增加,當倍壓整流輸出降為1.25V時,通過解調(diào)信號可以看出,閱讀器在發(fā)送完query命令之后發(fā)送了InitAuth命令,同時調(diào)制信號做出相應的返回,并持續(xù)交互直到結束。說明標簽對閱讀器的命令進行了相應的響應,即讀取操作成功。
圖7 標簽測試波形Fig.7 The test waveform of tag
第2種測試方式是將兩種穩(wěn)壓器輸出分別連接至存儲器的VDD2端口后,將標簽芯片倒裝至一塊PET天線上,如圖6中第一排中間所示。這種工作方式與標簽的應用環(huán)境完全相同,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將標簽放入閱讀器的電磁場中,通過閱讀器軟件的響應情況確定標簽的識讀距離。通過測試,采用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的標簽讀取距離為5.1m,而采用提出的穩(wěn)壓器的標簽讀取距離為6.8m。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穩(wěn)壓器對標簽讀取距離的提高具有明顯的作用。表3對傳統(tǒng)LDO穩(wěn)壓器和提出的穩(wěn)壓器的測試性能進行了比較。而由于本設計應用場合的特殊性,與同類其他穩(wěn)壓器的比較并無意義。
表3 測試性能比較
本文設計了一種適用于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標簽芯片的低壓差穩(wěn)壓器電路。提出的穩(wěn)壓器在功耗和版圖面積與傳統(tǒng)的穩(wěn)壓器相當?shù)那闆r下,工作電壓可以降低到0.95V。在工作電源電壓為1.2V時,該穩(wěn)壓器的靜態(tài)功耗為350nW。本設計在中芯國際2P4M CMOS 0.18μm EEPROM 工藝下成功流片,穩(wěn)壓器的版圖面積為89μm×85.8μm。應用傳統(tǒng)穩(wěn)壓器與提出穩(wěn)壓器的標簽的讀取距離分別為5.1m和6.8m??梢钥闯?提出的穩(wěn)壓器對標簽識別距離的提高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1]KARTHAUS U, FISCHER M. Fully integrated passive UHF RFID transponder IC with 16.7μW minimum RF inputpower[J].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 2003,38(10):1602-1608.
[2]史天運,王成.RFID技術在鐵路客票系統(tǒng)中的應用[J].中國鐵道科學,2009,30(6):135-140.
[3]FANG T, TAO F, DENG S, et al. Impact of RFID technology on supply chain decisions with inventory inaccurac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5,159:117-125.
[4]DU Y. A reliable demodulator and a power regulation circuit with an accurate and small-size voltage reference in UHF RFID[J].Microelectronics Journal,2013,44(2):72-79.
[5]靳釗.無源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設計中的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
[6]FRIIS H T. A note on a simple transmission formula[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e of Radio Engineers (IRE), 1946, 34(5): 254-256.
[7]QI Z W, ZHANG Q Y, LI X M, et al. Full passive UHF RFID Tag with an ultra-low power, small area, high resolution temperature sensor suitable for environment monitoring[J].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2014,45(1): 126-131.
[8]TANZAWA T, TANAKA T.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dickson charge pump circuit [J]. IEEE Journal ofSolid-state Circuits,1997,32(8):1231-1240.
[9]PALUMBO G, PAPPALARDO D, GAIBOTTI M. Charge-pump circuits:Power-consumption optimization[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02,49(11):1535-1542.
(編輯李靜)
A design of voltage regulator for UHF RFID tag chip
QI Zeng-wei, ZHUANG Yi-qi, LI Xiao-ming, LIU Wei-feng
(School of Microelectronic,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071, China)
To extend the communication range of the UHF RFID tag chip, a regulator was proposed after the researching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range. The proposed regulator combined the multiply and LDO, which greatly extended the communication range. The minimum power voltage of the proposed regulator was only 0.95 V when the power consumption and layout area were comparative with the traditional resolution. The static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proposed regulator was 350nW when the supply voltage was 1.2V. The proposed regulator was implemented in SMIC 2P4M CMOS 0.18μm EEPROM process.The layout area was 89μm×85.8μm. The reading range of the tag with the traditional and the proposed resolution was 5.1m and 6.8m respectively.
UHF RFID; LDO; multiplier; minimum supply voltage
2015-06-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基金資助項目(JB141107)
齊增衛(wèi),男,陜西富平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博士,從事混合集成電路設計、超低功耗集成電路設計研究。
TN43
A
10.16152/j.cnki.xdxbzr.2016-0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