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譯自Feedstuffs,Vol.87(2016),№3∶28~29潘雪男 ?!『巍¢W 制圖表
?
最適纈氨酸和賴氨酸添加比例是決定仔豬生產性能的關鍵
郭靜 譯自Feedstuffs,Vol.87(2016),№3∶28~29潘雪男 校何閃 制圖表
現(xiàn)代母豬比過去豬種具有更高的產仔率和泌乳性能,因而對營養(yǎng)攝入要求更高,例如飼料中氨基酸需增加,并以一定比例添加。纈氨酸(Valine,Val)是這些氨基酸中的一種。一些研究學者認為Val是泌乳母豬日糧中的第三種限制性氨基酸。
前人研究的纈氨酸∶賴氨酸(lysine,Lys)的比值結果不一,主要分布在(0.45~1.44)∶1范圍內。一項研究優(yōu)化了仔豬生長對Val和Lys的需求比,結果是1.2∶1。又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當日糧中Val∶Lys比值在0.64∶1之上時,其對仔豬生長并未有顯著影響。而又有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日糧中總Val∶Lys比在0.86∶1以上并未減輕母豬機體組織的營養(yǎng)流失或提高母豬產仔率。
當前國家研究委員會建議標準回腸可消化(Standard Ileal Digestible,SID)Val∶Lys比例為0.85∶1,而丹麥建議是0.76∶1(總Val∶Lys比是0.80∶1)。過去許多研究是在產仔數(shù)在10~11頭或更少的母豬上進行的,這些結果并不代表產仔數(shù)超過12頭的高產母豬的研究結果。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A.V.Strathe、C.F.Hansen和A.H.Tauson與SEGES豬研究中心的T.S.Bruun和J.E.Zerrahn在德固賽進行了一項日糧總Val∶Lys比在0.84∶1以上時,其對產仔數(shù)超過12頭的高產泌乳母豬的影響。
這項研究是在丹麥的一個生產商品代種豬群中,1~4代約克夏×長白雜交母豬泌乳母豬,根據身體狀況隨機均等地分成6個日糧處理組(表1),每個處理組93頭母豬,每頭母豬有14個功能乳頭。
試驗從妊娠母豬產前第7天進行到產后第25天,即到仔豬斷奶。每周選定18只妊娠母豬,預產期前7d放置于產仔箱中。
分娩后24 h,各組母豬的窩產仔數(shù)統(tǒng)一成14頭仔豬。每頭仔豬重約1.78kg。所有仔豬均肌肉注射補給鐵,尾巴剪掉,雄性仔豬在產后第3天或第4天進行閹割。
妊娠母豬產前7d和產后2d,哺乳期飼喂以小麥和豆粕為基礎的日糧和甜菜糟。一般母豬產后第2天采食量是2.3kg,產后第17天采食量增加至7.4kg。高產母豬產后第2天采食量是2.3kg,產后第17天采食量增加至8.4kg。母豬在產后第2~10天,每天喂2次,產后第10天至斷奶,每天喂3次。試驗日糧產后第2天喂至斷奶。根據每頭母豬的食欲每天調整喂料量。
每隔三周采集飼料樣品,并在產前第7天、產后第2天和產后第17天測定母豬體重和背膘厚。
表2總結了母豬及窩產仔豬的性能。
研究學者對此結果的解釋如下:
· 不同日糧處理對母豬平均日采食量影響差異不顯著。
· 產后第25天斷奶時不同日糧處理對母豬的產仔數(shù)影響差異不顯著。
· 不同日糧處理組的仔豬窩重處于標準化水平和斷奶后的仔豬窩重相近。
· 不同日糧處理對母豬體重和背膘厚影響差異不顯著。
· 不同日糧處理組的母豬產奶量、蛋白質、脂肪和尿素濃度等指標差異不顯著。
· 不同日糧處理組的母豬血漿中的葡萄糖、乳酸鹽、非酯化脂肪酸、血漿尿素氮、肌酐和尿中肌酸酐濃度等指標差異不顯著。
因為當給泌乳母豬飼喂以大豆粉、小麥和大麥為基礎日糧的歐洲飼料時,Val∶ Lys比值是很難低于0.84∶1。因此不存在Val∶ Lys比值低于0.84∶1的陰性對照組,所以研究者決定檢測總Val∶ Lys比值。
這項研究表明,每日所吸收的賴氨酸量占維持母豬生命需要和產奶需要的賴氨酸量的70%~75%,這意味著剩余賴氨酸必須通過動員身體蛋白質獲得。
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的主要差異是母豬的體重和背膘厚大幅度下降。然而,下降的量與丹麥其他存欄母豬相近。
日糧中Val∶ Lys比值增加到0.84∶1以上,其對母豬體況和窩增重副作用與之前在10頭保育期仔豬上進行的試驗結果相似。此外,多項研究表明,日糧中Val∶ Lys比值降到很低時,母豬產奶量才會受影響。
原題名:Optimal valine lysine ratio for lactating sows varies(英文)
原作者:John Goihl
S816.72
C
1001-0769(2016)08-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