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yī)院普愛院區(qū)(黃石435000)
唐 昃 舒 暢 朱小鵬▲
?
異甘草酸鎂在胃腸道腫瘤肝轉移化療時保護肝作用的臨床研究
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yī)院普愛院區(qū)(黃石435000)
唐昃舒暢朱小鵬▲
目的:探討異甘草酸鎂在胃腸道腫瘤肝轉移化療時的護肝作用。方法:將60例胃腸道腫瘤肝轉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采用異甘草酸鎂輔助化療治療,對照組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輔助化療治療,觀察兩組不良反應及肝功能變化。結果:研究組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為6.7%(2/30)較對照組26.7%(8/30)明顯低(P<0.05);治療前兩組間TBIL、ALT、AST無明顯差異(P>0.05),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兩組間有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患者第2、4、6周期化療后與化療前比較,TBIL、ALT、AST無明顯差異(P>0.05);而對照組患者第2、4、6周期化療后與化療前比較TBIL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較治療前有明顯差異(P<0.05)。 結論:異甘草酸鎂輔助胃腸道腫瘤肝轉移化療時護肝作用較好。
主題詞 胃腸腫瘤/繼發(fā)性肝腫瘤/藥物療法甘草酸/治療應用@異甘草酸鎂
胃腸道腫瘤在我國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胃癌占腫瘤病死率的第2位,大約有35%的胃癌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肝臟是胃癌最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1]。結直腸癌病死率為第5位,確診時已有15%~30%患者已發(fā)生轉移,肝臟也是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大約有50%的患者最終會發(fā)生肝轉移[2]。胃腸道肝轉移患者本身肝臟組織已有腫瘤侵犯,而化療藥物對肝功能有一定的損傷,化療期間肝功能的保護尤為重要。異甘草酸鎂具有保護肝細胞、抗炎、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我科于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對胃腸道腫瘤肝轉移患者化療時給予異甘草酸鎂護肝,獲得較好療效,現分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收治的胃腸道腫瘤肝轉移患者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齡44~73歲。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告知治療細則并經同意并簽署治療同意書。60例患者均符合入組標準:經病理學依據確診為胃癌、結腸癌或直腸癌;有病理學或影像學資料明確有肝轉移且不可手術;預計生存期≥3個月、年齡≥18歲、KPS評分≥70分;血常規(guī)、腎功能正常,肝功能達到Child-Pugh分級為A級或B級,血常規(guī)、腎功能正常,無嚴重心肺等并發(fā)癥。也符合排除標準: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C級或大量腹水;活動性感染;有嚴重并發(fā)癥;對奧沙利鉑、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過敏。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30例(男20例,女10例),中位年齡63歲。胃癌9例,結腸癌8例,直腸癌13例。高分化8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7例,未分化7例;對照組30例(男22例,女8例),中位年齡65歲。胃癌12例,結腸癌6例,直腸癌12例。高分化10例,中分化9例,低分化6例,未分化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fā)病灶及分化程度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① 兩組患者均進行化療,其化療采用FOLFOX6方案:奧沙利鉑85mg/m2、靜脈滴注2h、d1,亞葉酸鈣400mg/m2、靜脈滴注2h、d1,5-氟尿嘧啶400mg/m2、靜脈注射、d1,5-氟尿嘧啶2400mg/m2、化療泵泵入46~48h、d1,每14天為1周期,化療共6個周期。②研究組采用異甘草酸鎂進行護肝治療,其用法:化療每周期首日起,異甘草酸鎂100m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連續(xù)7d。③對照組采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進行護肝治療,其用法:化療每周期首日起,還原型谷胱甘肽1.8g/d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脈滴注,連續(xù)7d。
3觀察指標每周期化療前、化療后1周清晨空腹抽取全血,通過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基轉移酶(AST)。
1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見表1。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在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減少、血小板減少、胃腸道反應、腎功能損害、黏膜炎癥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研究組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為6.7%(2/30)較對照組26.7%(8/30)明顯低(P<0.05)。
表1 不良反應的比較[n(%)]
2治療前后肝功能的情況見表2~4。治療前兩組間TBIL、ALT、AST無顯著性差異(P>0.05),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組化療前與第2、4、6周期化療后比較TBIL、ALT、AST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化療前與第2、4、6周期化療后比較TBIL無明顯差異(P>0.05),對照組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較治療前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治療前后TBIL的變化情況(μmol/L)
表3 治療前后ALT變化情況(U/L)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4 治療前后AST變化情況(U/L)
注:△ 與治療前比較,P<0.05
胃腸道腫瘤可以通過門靜脈、肝動脈及淋巴轉移至肝臟,全身靜脈化療已成為治療胃癌、結直腸癌肝轉移的主要治療方案。導致肝功能損傷的藥物有抗結核藥、中草藥、抗生素、非甾體類鎮(zhèn)痛消炎藥、抗腫瘤藥物,其中抗腫瘤藥物居第5位,占4.7%。隨著腫瘤發(fā)病率逐漸增加,化療藥物導致肝功能損傷問題也倍受關注。肝轉移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較差。異甘草酸鎂是第4代甘草酸制劑,能夠促進正常肝細胞的增殖[3,4]。異甘草酸鎂具有強烈的改善肝功能、抗纖維化、抗炎、保護肝細胞膜、抗氧化、免疫調節(jié)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為6.7%(2/3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7%(8/30)。治療前兩組間TBIL、ALT、AST無明顯差異,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兩組間存在明顯差異;研究組化療前較第2、4、6周期化療后比較TBIL、ALT、AST無明顯差異;而對照組化療前較第2、4、6周期化療后比較TBIL無明顯差異,對照組第6周期化療后ALT、AST較治療前有明顯差異。王寶利等[5]在化療同時使用異甘草酸鎂,研究顯示異甘草酸鎂能夠明顯減輕化療藥物導致的肝損傷;夏 俊[6]對化療后出現肝功能異常的患者給予異甘草酸鎂治療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Wang W, Liang H, Zhang H,et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adical surgical treatment for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livermetastases[J]. Med Oncol, 2014, 31(11):258.
[2]劉賢偉,周丁華. 高強度聚焦超聲在結直腸癌肝轉移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2(6):807-812.
[3]鄭于珠,張西,蔣莎莎,等.異甘草酸鎂聯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化療藥物性肝損害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668-669.
[4]孫正令,武倩,王煥君.異甘草酸鎂在肝動脈栓塞化療時保肝作用的臨床研究[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4,22(2):18-20.
[5]王寶利,崔建東.異甘草酸鎂在婦科惡性腫瘤術后輔助化療時護肝作用研究[J].現代腫瘤醫(yī)學,2014, 22(8):1939-1940.
[6]夏俊. 異甘草酸鎂在化療后肝功能異常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 21(9):958-959.
(收稿:2016-03-20)
R735.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09.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