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成銘 吳平榮
河南開封市中醫(yī)院 開封 475000
?
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分析
孫成銘吳平榮
河南開封市中醫(yī)院開封475000
目的探討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為4組各30例,回顧分析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情況,分析空腹血糖值與預后的關系。結果治療后4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正常血糖組<高血糖Ⅰ 組<高于高血糖Ⅱ組<高血糖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空腹血糖值呈顯著正相關。結論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預后與早期空腹血糖值呈顯著正相關,空腹血糖值越高,患者的預后越差。
急性腦梗死;早期空腹血糖水平;相關性分析
急性腦梗死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1]。同時,急性腦梗死患者通常合并血糖升高表現,不僅加重腦組織損害程度,還會影響患者的預后。按照血糖升高的原因不同,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升高有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以應激性血糖升高最多)兩類。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水平與臨床預后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抽取2014-01—2015-06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腦梗死標準[2]。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既往有顱內出血史者;近3個月內有腦梗死或心肌梗死史者。按照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為4組各30例。正常血糖組(早期空腹血糖值FPG<6.1mmol/L)男17例,女13例;年齡36~72歲,平均(53.9±3.1)歲。高血糖Ⅰ組(空腹血糖值6.2mmol/L≤FPG≤11.1mmol/L)男18例,女12例,年齡35~75歲,平均(54.8±3.1)歲;高血糖Ⅱ組(空腹血糖值11.2mmol/L≤FPG≤16.7mmol/L)男18例,女12例,年齡38~74歲,平均(55.1±3.3)歲;高血糖Ⅲ組(空腹血糖值FPG>16.7mmol/L)男17例,女13例,年齡38~73歲,平均(54.6±3.6)歲。4組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48h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水平,并詢查患者既往病史,了解其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同時腦部CT檢查并測定病灶大小,以梗死灶的體積<4m3為輕度梗死,4~16m3為中度梗死,>16m3為重度梗死[3],同時于治療前后不同時間(1周、2周、3周)進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
治療后4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降低,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空腹血糖值呈顯著正相關。見表1。
表1 4組空腹血糖值與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s)
腦梗死的發(fā)生與腦部血液供應的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有關,血栓形成后會造成血管管腔變窄甚至發(fā)生閉塞,進而引起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的情況,缺血缺氧的范圍迅速擴大并使局部腦組織發(fā)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學改變,誘發(fā)腦部神經功能受損,影響正常的生理功能[4]。由于糖無氧酵解是腦組織的主要能量來源,高血糖的發(fā)生會促進無氧酵解增加,進而使乳酸形成增加,腦組織損傷程度和腦水腫發(fā)生率、腦細胞病死率提高,也會對腦梗死灶的大小產生影響。段風梅等[5]研究發(fā)現,梗死灶隨著空腹血糖值升高而擴大。
本文對不同空腹血糖值患者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進行比較,發(fā)現其與早期空腹血糖值呈顯著正相關,即空腹血糖值越高,患者的預后越差,提示積極控制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呂玉可.急性腦梗死血糖變化與預后分析[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24(10):60-60;62.
[2]林日武,陳早樹,許益葉,等.急性腦卒中后首次隨機血糖、CRP、FIB與卒中相關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2,39(3):759-760.
[3]徐穎.急性腦梗死血糖升高與預后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4):1 929.
[4]張仁榮.血壓與血糖對急性腦梗死預后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16(5):56-56.
[5]段風梅,焦燕,朱沂,等.空腹血糖對急性重癥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短期預后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13,24(5):661-663.
(收稿2015-10-15)
R743.33
B
1673-5110(2016)16-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