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源,楊 帆,王宏亮,李秀云,鄭愛明(1.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南京 11166;.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徐州 1116;.南京市模范西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南京 10009)
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在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作用Δ
何源1*,楊帆2,王宏亮3,李秀云3,鄭愛明1#(1.南京醫(yī)科大學醫(yī)政學院,南京211166;2.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徐州221116;3.南京市模范西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南京210009)
目的:評價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在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治療中的作用。方法:選擇2013年南京市鼓樓區(qū)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72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分為對照組(87例)和干預組(85例)。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guī)降壓藥物及管理,干預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用藥依從性、用藥知識掌握情況及健康狀況。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SBP、DBP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且干預組患者顯著低于對照組,SBP、DBP的下降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干預開始1個月后,兩組用藥依從性佳者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結束1個月后,干預組用藥依從性佳者的比例顯著高于同組干預開始1個月后,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用藥知識掌握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干預組用藥知識掌握良好及優(yōu)秀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自測健康評定量表生理、心理、社會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干預組患者各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且干預組心理、社會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可有效促進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和用藥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和心理狀態(tài),值得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推廣與應用。
原發(fā)性高血壓;藥學服務;心理干預;社區(qū)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最新的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5.2%,較2002年大幅上升[1]。高血壓病因復雜、病程遷延、治愈率低、并發(fā)癥多,使患者及其家屬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心理壓力成為人類原發(fā)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往往伴有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2]。相關研究表明,將心理干預運用于高血壓的防治,可避免不良社會、心理因素對患者的誘導作用,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3]。藥學服務是藥學人員利用藥學專業(yè)知識和工具,向社會公眾提供的與藥物相關的服務,其目的是為了獲取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肯定結果[4]。作為社區(qū)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構成之一,高血壓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且需聯(lián)合用藥。發(fā)達國家的實踐證明,社區(qū)藥師開展的藥學服務可減輕患者由于長期服藥所致的藥品不良反應,降低醫(yī)療費用,保證用藥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5]。然而,將心理干預與藥學服務相結合,在提供藥學服務的同時對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干預,這類實踐活動在國內尚不多見。因此,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現(xiàn)場干預試驗方法,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機構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實施藥學服務的基礎上開展心理干預,評價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模式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及整體健康狀況改善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南京市鼓樓區(qū)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收治的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高血壓診斷標準,以收縮壓(SBP)≥140 mm Hg(18.7 kPa,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DBP)≥90 mm Hg(12.0 kPa)作為判斷標準,且既往無高血壓病史,初次診斷為原發(fā)性高血壓者。排除標準:繼發(fā)性高血壓患者。
共納入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172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87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對照組患者87例,男性33例,女性44例,平均年齡(60.70±10.95)歲,平均體質量(66.77±9.97)kg;干預組患者85例,男性42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61.40±13.34)歲,平均體質量(66.84± 10.81)kg。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體質量、并發(fā)癥及高血壓家族史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
根據(jù)《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的相關標準與條例[6],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降壓藥物治療及常規(guī)管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同時給予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2013年10月-2014年3月)。
組建由4名社區(qū)藥師和4名心理咨詢師構成的研究組,分為4個小組,各由1名社區(qū)藥師和1名心理咨詢師搭檔。本課題組對社區(qū)藥師和心理咨詢師進行了為期2周的培訓,制訂了統(tǒng)一的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方案,確保各組干預內容、步驟和頻率的一致性,并對干預過程進行嚴格把控。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措施如下:
1.2.1合理用藥教育由社區(qū)藥師定期開展健康知識和藥物治療科普講座,向患者介紹常用藥品基本信息、藥物治療的預
期效果、藥品不良反應及應急處理方法等,并為每位患者建立用藥及健康檔案,定期上門服務,解決其用藥問題,同時提供藥物審核、藥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監(jiān)測等服務,及時糾正錯誤的用藥習慣,提高用藥依從性,消除不合理用藥的患方因素。每2周干預1次,每次1 h左右。
1.2.2健康教育由社區(qū)藥師組織患者在健康教育室內進行,包括:(1)發(fā)放宣教材料、開展高血壓知識講座。讓患者了解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高鹽、高脂、高膽固醇飲食等)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動員其戒煙、合理膳食、適量運動。(2)強化成功經驗。鼓勵患者回憶并分享改正不良生活習慣的經驗及其對高血壓控制的影響,及時強化患者戒煙、限酒的意愿。(3)重視榜樣作用,增強其信心。(4)設立目標,制定行動計劃。每2周干預1次,每次2 h左右。
1.2.3心理干預由心理咨詢師對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即認知行為治療(CBT)。通過自我審視和自我覺察來識別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根據(jù)其心理調查問卷結果,采用評估和挑戰(zhàn)想法、評估假設和規(guī)則、促進和轉移刺激控制、行為技能訓練及習慣扭轉療法等措施與方法,對重點議題(如何控制與調節(jié)負面情緒、如何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等)實施針對性地治療。干預采用小組方式進行,每組15人,6個月內共干預10~15次,每次1.5 h。
1.2.4音樂與松弛療法選錄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在合理用藥及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前播放20 min,由社區(qū)藥師和心理咨詢師指導患者學習科學放松,保持心境平和,以降低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緩解血管壁的緊張度,采用團體或小組的方式進行,團體干預不超過60人,小組干預不超過20人。此項干預可貫穿在講座、團體訓練等過程中,患者掌握后亦可自行實施,不限次數(shù)。
1.2.5社會支持采用入戶訪視、經驗交流、電話隨訪等方式進行,包括:(1)家庭成員支持。鼓勵家庭成員參與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鼓勵其主動關心、激勵患者,監(jiān)督其用藥及血壓控制情況。(2)同伴支持。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為宣教地點,鼓勵患者與病友進行交流,分享防治高血壓的經驗,相互鼓勵和學習。(3)社區(qū)支持。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和居委會的宣傳欄中張貼防治高血壓的信息,每期1個主題,每2周更新1次;公開社區(qū)藥師的聯(lián)系方式,以便患者及時溝通;開展電話隨訪,指導患者用藥,并跟蹤了解其血壓控制情況。社會支持貫穿于研究的全過程,由社區(qū)藥師和心理咨詢師共同完成。
1.3測量工具與評價方法
1.3.1血壓值測量工具由社區(qū)藥師采用標準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患者右臂坐位血壓,每周測量3次。
1.3.2用藥依從性的評價患者的依從性直接關系到高血壓的病情發(fā)展和治療效果[7]。本研究采用改良的Morisky問卷[8]對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進行評價,考察的內容包括:(1)您是否有忘記服藥的經歷?(2)您是否有時不注意服藥?(3)當您自覺病情改善時,是否曾停藥?(4)當您服藥后自覺癥狀加重時是否曾停藥?以上4個問題均以“是”或“否”回答;若4個問題皆為“否”,則用藥依從性為“佳”;有一個及以上為“是”,則用藥依從性為“差”。分別于干預開始及結束1個月后進行用藥依從性評價。
1.3.3用藥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通過自編問卷來評價兩組患者對高血壓用藥知識的掌握情況。問卷共設置10個題目,包括常用高血壓藥物的名稱、用法用量、服藥時間、治療目標、藥物保存方法、主要不良反應及其防治、藥物-食物相互作用、藥物-藥物相互作用及并發(fā)癥?;颊叽饘?題,可得1分,滿分為10分。9~10分判定為優(yōu)秀,6~8分為良好,<6分為較差。分別于治療前后考察兩組患者用藥知識掌握情況。
1.3.4健康狀況的評價[9]采用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對高血壓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價。該量表由自測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3個評定子量表組成,共48個條目,各條目的理論最高值為10,最低值為0;3個評定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的理論最高值分別為170、150、120、440,適用于≥14歲人群的健康測量。SRHMS的得分高低可直接反映患者的健康狀況,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分別于治療前后向兩組患者發(fā)放SRHMS,患者如實填寫后,由研究人員當場收回。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降壓效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BP、DBP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6個月治療后,兩組患者的SBP、DBP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且干預組患者的SBP、DBP顯著低于對照組,SBP、DBP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降壓效果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降壓效果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between 2groups(±s)
表1 兩組患者降壓效果比較(±s)Tab 1 Comparison of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between 2groups(±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n SBP,mmHg DBP,mmHg 87 85治療前153.39±11.95 155.29±11.98治療后136.51±11.22*130.32±10.92*#下降幅度16.89±4.06 24.97±4.34#治療前96.71±7.76 96.64±8.97治療后83.05±7.59*79.48±8.99*#下降幅度13.67±1.66 17.15±2.43#
2.2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
干預開始1個月后,兩組用藥依從性佳者的比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結束1個月后,干預組用藥依從性佳者的比例顯著高于同組干預開始1個月后,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干預組用藥依從性差者的比例顯著低于同組干預開始1個月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比較[例(%)]Tab 2 Comparison of drug compliance between 2 groups [case(%)]
2.3兩組患者用藥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用藥知識掌握較差、良好及優(yōu)秀的患者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干預組用藥知識掌握良好及優(yōu)秀的患者比例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且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期;干預組用藥知識掌握較差的患者比例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且顯著低于對照組同期,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用藥知識掌握情況比較見表3。
2.4兩組患者SRHM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SRHMS生理、心理、社會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干預組患者各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干預組患者心理、社會健康子量表及總量表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RHMS評分比較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用藥知識掌握情況比較[例(%)]Tab 3 Comparison of mastery of drug knowledge between 2groups[case(%)]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RHMS評分比較(±s ,分)Tab 4 Comparison of SRHMS scores between 2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score)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RHMS評分比較(±s ,分)Tab 4 Comparison of SRHMS scores between 2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score)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Note:vs.before treatment,*P<0.05;vs.control group,#P<0.05
組別對照組干預組n 8 7 8 5生理健康子量表治療前8 5 . 6 1 ± 2 9 . 5 6 8 8 . 4 2 ± 2 6 . 9 9治療后1 0 2 . 6 1 ± 2 4 . 3 6*1 1 0 . 8 9 ± 2 1 . 5 5*心理健康子量表治療前9 8 . 0 7 ± 3 1 . 6 3 9 4 . 7 8 ± 2 9 . 2 9治療后9 8 . 6 6 ± 3 1 . 1 5 1 1 9 . 1 6 ± 2 0 . 7 0*#社會健康子量表治療前7 8 . 9 7 ± 2 8 . 1 9 7 8 . 4 0 ± 2 6 . 8 0治療后7 9 . 4 9 ± 2 6 . 8 9 1 0 0 . 5 3 ± 1 6 . 4 2*#總量表治療前2 6 2 . 6 4 ± 6 0 . 5 0 2 6 1 . 6 0 ± 5 7 . 6 2治療后2 8 0 . 7 6 ± 5 3 . 9 6*3 3 0 . 5 9 ± 3 4 . 8 7*#
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心腦血管慢性疾病之一,嚴重危害國民健康及患者生活質量。在為高血壓患者提供藥學服務的基礎上,同時實施心理干預,可幫助其消除負性情緒、穩(wěn)定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防范不良情緒對自身健康的危害,從而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然而,目前國內對高血壓的防治,很少將藥學服務與心理干預相結合,且研究對象大多為大型醫(yī)院的住院患者,甚少在社區(qū)進行[10]。故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現(xiàn)場干預試驗方法,以社區(qū)藥師實施的藥學服務為載體,對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實施心理干預,以促進高血壓患者合理用藥,加強降壓效果,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3.1藥學服務可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用藥知識掌握水平
在本研究中,由社區(qū)藥師領導的藥學服務團隊深入社區(qū)開展現(xiàn)場咨詢,通過舉辦合理用藥知識講座、派發(fā)宣傳材料等,向患者介紹用藥知識,并通過改良的Morisky問卷及自編問卷進行用藥依從性及用藥知識掌握水平的評價。在治療前,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佳者均<30%,60%以上的患者對用藥知識的掌握較差,對其了解僅停留在藥品名稱、用法、服藥時間和治療目標等基礎知識上。經過6個月的藥學服務后,干預組患者用藥依從性佳者的比例明顯升高,更多的患者能熟悉高血壓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及其防范方法、藥物-藥物相互作用及藥物-食物相互作用等,表明良好的社區(qū)藥學服務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用藥知識的掌握水平。
3.2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的降壓效果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心理因素的影響貫穿于疾病的整個過程,情緒低落憂傷、精神壓抑等負面情緒能抑制自身免疫系統(tǒng)的正常功能,使機體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11]。研究證明,焦慮等心理因素作為應激傳入腦內,會導致患者精神緊張、情緒低落或心神不定等,并引發(fā)焦慮等負向情緒;以焦慮、抑郁為代表的負向情緒可增加高血壓發(fā)展的危險性,不利于血壓的控制。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患者的降壓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其原因可能是對照組患者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而干預組患者還增加了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減少了患者焦慮、抑郁等負向情緒對血壓的影響,使患者平穩(wěn)降壓。本研究結果與Abqrall-Barbry G等[12]的結果相似,提示在藥學服務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可增強患者的降壓效果。
3.3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社會健康狀況
研究顯示,各種心理因素與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轉歸密切相關[13]。在本研究中,干預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除藥學服務外,還實施了認知行為、社會支持等干預,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緩解其焦慮、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能力。經6個月干預后,對照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和總量表的評分高于同組治療前;而干預組患者除生理健康子量表和總量表評分上升外,心理健康及社會健康子量表的評分也顯著高于同組治療前,提示心理干預措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3.4在藥學服務的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豐富了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實踐的內涵
在我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通常并不包括藥師為患者提供面對面的專業(yè)化服務,本研究不僅在社區(qū)慢性病防治中引入了藥學服務,同時也融入了心理干預的實踐,由4名社區(qū)藥師和4名心理咨詢師合作完成全部干預。4名藥師均畢業(yè)于國內醫(yī)學院校的藥學或臨床藥學專業(yè),在本科學習階段均已接受過醫(yī)患溝通、藥學服務等與心理學有關的學科教育,并已在藥學實踐崗位上工作至少5年,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和工作經驗;4名心理咨詢師均通過國家心理咨詢師二級考試,獲得相應證書,并接受過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的培訓。在干預過程中,藥師和心理咨詢師分工明確,均運用自身專業(yè)知識為高血壓患者開展服務。通過實踐證明,藥學服務和心理干預的綜合干預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進患者血壓控制與健康恢復,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值得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推廣與應用。在新一輪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該模式將有利于衛(wèi)生人員與社區(qū)居民建立新型的醫(yī)患關系,提高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在藥學服務的基礎上融入了心理干預的內容,由藥師和心理咨詢師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對社區(qū)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實施綜合干預,取得了良好效果,國內尚未有類似研究的報道。筆者認為,在高血壓等慢性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的背景下,該項研究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和良好的推廣前景。在研究實施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合理用藥、健康教育等藥學服務與心理干預的活動分別獨立由藥師和心理咨詢師實施,兩者的契合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由于缺乏一定的藥學和醫(yī)學知識背景,心理咨詢師實施的各種心理干預活動尚不能與疾病特點相結合,部分患者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出現(xiàn)了抵觸情緒,也使得心理咨詢師較難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溝通,影響了心理干預的效果。此外,由4名藥師和4名心理咨詢師共同完成為期6個月的基于藥學服務的心理干預活動需要較高的人力資源投入,而本研究尚未對干預的投入和產出進行比較,有待于開展后續(xù)的成本-效果分析,以評價綜合干預模式的經濟性。
[1]林曉斐.《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發(fā)布[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5,23(13):79.
[2]胡泊,劉曉宇,郭春月,等.中年人群心理壓力與高血壓的關系及性別差異[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42(23):4 317.
[3]賈智.心理干預聯(lián)合藥物綜合治療高血壓100例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4):398.
[4]Hepler CD,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 (3):533.
[5]范璟蓉,李歆.美國合作藥物治療管理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新藥雜志,2011,20(23):2 381.
[6]《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5,9(1):10.
[7]馮晶晶,王小萬,王增武,等.高血壓管理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中國藥房,2014,25(18):1 711.
[8]許衛(wèi)華,王奇,梁偉雄.問卷或量表在病人依從性測量中的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7,15(4):403.
[9]魏存,鄧光輝,沈興華,等.老年抑郁量表和自測健康評定量表在上海某軍隊老干部心理健康測評中的比較[J].醫(yī)學與社會,2014,27(9):69.
[10]王玉慧,彭程,史文慧,等.64例高血壓患者藥學服務中心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4,23(19):56.
[11]Tomaka J,Thompson S,Palacios R.The relation of social isolation,loneliness and social support to disease outcomes among the elderly[J].J Aging Health,2006,18(3):359.
[12]Abqrall-Barbry G,Consoli SM.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in hypertension management[J].Presse Med,2006,35 (6/2):1 088.
[13]殷莉,李京亮,張嵐,等.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個性、情緒因素的研究[J].華西醫(yī)學,2004,19(4):542.
(編輯:張元媛)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Care on the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E Yuan1,YANG Fan2,WANG Hongliang3,LI Xiuyun3,ZHENG Aiming1(1.School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1166,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Jiangsu Xuzhou 221116,China;3.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ofan West Road of Nanjing City,Nanjing 210009,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care on the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172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a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rter in Nanjing Gulou area in 2013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87)and intervention group(n=85)by simple random method.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d management,intervention group additionally received pharmaceutical care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it lasted 6 months.Blood pressure controlling,drug compliance,mastery of drug knowledge and health status i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between 2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SBP and DBP in 2 groups were lower than before,SBP and DBP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ecrease degree of SBP and DBP was bigger tha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1 month after the beginning of interven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drug compliance between 2 groups(P>0.05);1 month after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the proportion of drug complianc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1 month after the beginning of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stery of drug knowledge between 2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showed good and excellent mastery of drug knowledge was higher than before and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physical,mental,social health subscale and SRHMS between 2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scores of physical health subscale and SRHMS in control group,each subscale and total scale scores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before,andscoresofmental,socialhealthsubscaleand SRHMSininterventiongroupwerehigherthancontrol group,thedifferences were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 The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based on pharmaceutical car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improve drug compliance,mastery of drug knowledge,health status and mental situation,which is worth of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Essential hypertension;Pharmaceutical car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Community
R395文獻標志碼A
1001-0408(2016)23-3291-04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3.42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No.12KJB180008);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No.2012SJB190007);江蘇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寧基地)研究規(guī)劃課題(No.JNJD201519)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學及臨床心理治療。電話:025-86868507。E-mail:heyuan@njmu.edu.cn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學及臨床心理治療。電話:025-86868507。E-mail:amzheng@njmu.edu.cn
2015-12-28
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