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臉寫下這個標題,不過倫家好像真的有做過學神啦,至少是學霸吧……雖然,在我小時候不管學神還是學霸都不可與現(xiàn)在同日而語,做起來更容易。
可惜的是,做學神沒有堅持到最后,并沒有等到學神收獲的一天,但是好在算是有過體驗,今天還能有得說。學神確實容易被膜拜,也容易被誤解,初三的時候下晚課騎車路過不同班的同學,都能聽到他們在議論你,對于心智遠未成熟的我來說,這可都不算美好的回憶,現(xiàn)在想起來都尷尬。議論的內容不是神奇智商,就是和“頭懸梁錐刺股”差不多的用功。沒機會穿越時空去跟同學解釋,卻可以在這里和你們分享“高智商”和“用功”的傳說。
我當然不是什么高智商,然后,我也沒有別人想象的那么用功,因為我的娛樂時間和大部分同學是差不多的。讓我曾經(jīng)做過學神并且受益至今的是:要提前,要對時間有規(guī)劃,要執(zhí)行。具體就是,任何一件你要完成的事都盡可能做好準備;對過程有個合理的時間安排;嚴格執(zhí)行你的計劃。我記得初二暑假里,我預習了一整本初三的數(shù)學,沒有學到太精,但開學后上數(shù)學課時輕松太多了。那時候的暑假最多是約同學短途游玩,不會有太遠的旅行,真心是有大把的時間,反正并沒有因為預習功課耽誤了玩耍。而每個寒假或者暑假的第一天,我總要做一個計劃表,里邊會列出讀什么課外書,也會列上想玩的項目,當然也有學習計劃。每天放學的路上我大概也會花幾分鐘想下今天放學后要完成什么,要玩什么。差不多就是一個規(guī)劃時間的習慣吧。想在想想,可能這大概就是做學神的原因了。
后來上了大學之后越來越散漫,新養(yǎng)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拖延。對工作有用的,可以持續(xù)給到我正能量的,仍然是少年時這些規(guī)劃時間的經(jīng)驗,這也算是一種失敗了吧?
真的沒有一種成就是隨隨便便的,哪怕是小學生的成績好,那些因為天賦取得好成績的人最多只是一時的幸運,過后什么都留不下,過分倚重自己的天賦,還可能幫你養(yǎng)成壞習慣或者錯誤的認識,說貽誤終身也不為過。
努力得到的成就卻不一樣,即使我開頭說沒有學神的收獲,但其實做學神的日子里,那些經(jīng)驗本身就是收獲吧,而且是那種永遠不能被剝奪的收獲。在境遇糟糕的時候,在非常沮喪的時候,你仍然知道,如果你肯定努力,你找到正確的方法,控制好時間,你總是可以解決問題——這也就是一種可以hold住的自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