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
《新京報》2016年7月7日報道,日前我國多地已結(jié)束中考,并相繼對外公布考試成績和中考加分學生名單,其中“在銀川投資500萬元可讓子女錄取分數(shù)降10分”“呼和浩特從事環(huán)衛(wèi)工作10年以上,子女中考可加4分”等中考加分政策引發(fā)熱議。據(jù)調(diào)查,不少地方都曾出臺過與“錢”掛鉤的鼓勵性加分政策,如買房落戶、招商引資、納稅大戶等可以為子女加分,而且規(guī)則混亂,摻雜著暗箱操作。對此,網(wǎng)友們紛紛呼吁,中考加分政策該“瘦身”了!
G 各方評論
@人民網(wǎng):取消加分容易,關鍵還在于找到可以替代的擇優(yōu)功能,探索有效的綜合素質(zhì)評價體系,用更科學、專業(yè)的標準選拔學生,使得學校在眾多考生中“打撈”出適合自己的那一個。
@央廣網(wǎng):當中考加分更多地成了“拼爹”“拼特權”“拼身份”,甚至演變成了“拼金錢”,這些利益和權力的介入,讓加分變成了家長幕后各顯神通的博弈,反而加劇了不公,有悖政策初衷。
@我是你大媽:有500萬元差不多能直接去當外國人了吧!有錢的很少會傻到這種程度,為了10分去投資,這筆賬怎么算怎么不劃算。
@孟木二梓:教育部應像治理高考加分亂象一樣,一方面明確中考加分項目和分值,另一方面建立中考加分監(jiān)督制度。這樣既能取消不合理的加分政策,又能讓中考回歸到公平競爭的軌道上。
@給我一片綠葉:挺好的??!起碼讓他們早知道這個社會就是“拼爹”的年代。
【考場仿真試題】針對“中考加分政策引爭議”這一現(xiàn)象,寫一則200字左右的微評論。
【范文示例】“還教育一方凈土,讓教育不再功利”是對教育公平的尊重,也是對教育規(guī)律的遵循。銀川、昆明、呼和浩特等地的“奇葩加分政策”,讓接受教育的孩子們無形中戴上了“有色眼鏡”。諸如此類的任性“花式”加分,既不尊重教育規(guī)律,也是對教育公平性的漠視。從根本上講,改革考試加分政策,是要改掉個別地方把教育行政化的習慣,彰顯教育感化人、教育人的本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