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六年Summer
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美食家
文/六年Summer
這張圖是布魯日一家中餐館的雞蛋湯。
平淡無奇,然而貨真價實的,雞蛋湯。一個雞蛋,一點鹽,再加一點蔥花,幾滴酒,幾滴香油,妥妥的中式做法,從小吃到大的那種。
印象中這仿佛是布魯日唯一一家中餐館。第一次去布魯日的時候,我跟小伙伴在那里住了三天,這三天除了早餐外,每一頓飯都在這家中餐館解決。要一份炒飯,再加一碗湯。炒飯通常是雞肉或牛肉加上蛋花炒出來的,一樣是加了鹽和高湯粒,一樣是撒了蔥花,一樣是從小吃到大的街邊任何一家小餐館做出來的炒飯味道。而湯呢,要么是雞蛋湯,要么是紫菜湯,也都是從小到大校門口任何一家小餐館做出來的湯的味道。雖然不算豐盛,但足以告慰兩顆中國胃。
第二次來布魯日,還在火車上就已經(jīng)開始思考第一餐要雞肉炒飯還是牛肉炒飯,以及是配一碗雞蛋湯還是紫菜湯。
到了之后發(fā)現(xiàn)人家停業(yè)一天,傷心得要哭出來。
出國在外,面對一日三餐時,最是愛國。
小伙伴們聚餐時,多是買了菜和調(diào)料自己在家煮火鍋,或是包餃子。跟國內(nèi)一樣的大白菜,一樣的豬肉,一樣的面粉,一樣的醬油醋。忙活一個早上,到中午就可以吃到跟家里一個味道的餃子。每到一群中國學(xué)生聚會包餃子或是吃火鍋的時候,人人臉上都是滿足的表情,好心情可以持續(xù)一整天。
平日里幾乎都是自己做飯。絕大多數(shù)出國留學(xué)的人,到最后都變成了大廚。而為數(shù)不多的出去吃飯,也大都是去中餐館。每一個城市的中餐館。
有個朋友住在萊頓。我常常去她家小住,原因是她住的地方附近有一家中餐館,價格非常親民,并且賣的炒飯味道很好,不僅有老干媽,竟然還有蒜蓉醬。后來我忙著畢業(yè)論文,很長時間沒有過去。等再去的時候,這家店已經(jīng)倒閉了。我站在那個紅紅的“停業(yè)招租”的牌子面前,傷心得覺得整個萊頓都沒有吸引力了。
后來跟這個朋友一起去東歐,沿途每到一個城市就翻開旅行手冊尋找當(dāng)?shù)氐闹胁宛^。于是我們在每一個途經(jīng)的城市吃了一頓又一頓并不地道的中餐。有的糖醋里脊全是番茄醬,有的宮保雞丁甜得嚇人,有的青椒土豆絲撒了太多胡椒粉,還有的往雞蛋湯里加牛奶。即使這樣,我們也仍然孜孜不倦地一個城一個城地吃過去。
歐洲的火車站往往有中式快餐,叫做WOK。自己挑選醬料,主食,以及配菜。廚師幫你把所有東西炒到一起,算是大雜燴式的炒飯。雖然味道總有些不倫不類,但好歹算是最接近中餐的東西,因此找不到中餐館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買來當(dāng)替補。
到斯洛文尼亞的時候,正好遇上大雨,我們撐著傘走了很久才找到預(yù)定的旅館。渾身疲憊得恨不能立刻洗了澡躺床上再也不起來。然而旅館門口有一家中餐館,于是鬼使神差地走了進去。吃飽之后再出來,一樣的大雨,卻是全然不一樣的心情。
一頓恰當(dāng)?shù)氖澄铮梢越?jīng)由腸胃,直達人心。
朋友從此斷言,只有先吃一頓中餐,才算是真正開啟一個城市的旅程。
這個斷言一直被她帶到了西班牙。那時候我在忙著畢業(yè)論文,于是她跟另一個大漢一起去了西班牙。西班牙華人很多,因此中餐廳也不少。他們倆到旅館放下行李之后,查到二十個街區(qū)外有一家自助火鍋店正在打折,于是立馬決定出發(fā)。到地方之后兩眼放光,開始胡吃海塞。吃飽之后,心滿意足地走出來,那位大漢就吐了……因為吃太多。
我在遙遠的歐洲大陸的北邊聽到這個消息,笑得不行,嘲笑他們面包黃油啃太久,跑到異國他鄉(xiāng)去丟人。
然后第二天他們又去了,第三天還是如此。因為這家火鍋店,他們在馬德里這個無聊的城市待了三天。
這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他們每到一個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查找當(dāng)?shù)氐幕疱伒?。于是在這個到處是生火腿與海鮮飯的國度,他們吃了半個月的四川火鍋。
多么的執(zhí)著。
印象中最好吃的中餐是在海德堡。老城區(qū)一個不起眼的巷子里有一家面館,下午四點才開門,只賣晚餐。我們在那里吃到了此生吃過最好吃的番茄牛肉面。
面條本身是現(xiàn)揉現(xiàn)拉出來的,大概是摔打了很多次,嚼起來格外筋道,并且不粘牙。番茄是仔細(xì)去了皮的,燉得正好,不會太生,也絕不軟爛。汁水豐富,一口咬下去,先是微酸的口感,繼而回甜,并且伴有蒜香。
牛肉更是精彩,店家用的應(yīng)當(dāng)是牛五花,切得整整齊齊的小塊,看上去很硬,試探著輕輕咬一口,立刻散開,原來是已經(jīng)燉得酥軟了。于是放心地扔進嘴里,口感更是驚艷,不僅有肉的質(zhì)感,還有筋的軟糯,加上湯汁與香料的味道,讓人恨不得花光身上的銀子,全拿來買牛肉。許多牛肉面的牛肉不夠精彩,原因是肉與七八種香料放在一起燉了太久,以至于肉香被徹底掩蓋,空有肉的口感而沒有肉的回味,叫人遺憾。
好的廚師,懂得掌握燉肉的時機。肉要先燉到幾分熟,香料又要炒到什么程度再加水煮,都有講究。再說湯汁。濃郁的番茄味,卻完全見不到果肉,大概是燉了很長時間,等到番茄都熬化了。湯里有番茄味,牛肉味,香料味,以及面的麥香,入口之后一層層鋪開,感覺舌頭都要忙不過來。
回國之后我曾經(jīng)試圖復(fù)制這樣的牛肉面,卻總是不能成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概彼時彼地,一顆中國胃過分激動,使得味蕾的記憶也不一樣了吧。
出門在外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是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