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 智 ·五色土·
“兩會”提案建議都去哪了
我是一名在國務院某部委工作的公務員。要問我這個月在干什么,說實話,還在忙關于全國“兩會”的事情。沒錯,從理論上來說,“兩會”早在上月16日已經(jīng)結束,但對于國務院部委而言,活兒才剛剛開始。
每年“兩會”跟各部委相關的重要事情有兩件:一是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要讓全國知道我們在干什么;另一件是人大、政協(xié)的提案建議,借此了解社會想要我們干什么。
“兩會”閉幕后,全國人大與政協(xié)就要把各個部委叫去開會,把收到的數(shù)千件提案建議分配給各個部委。負責分配的部門不僅要清楚各個部委的工作職責,有些涉及多個部門的提案建議還要明確主辦和會辦。
這項工作聽起來容易,干起來并不輕松。一些建議提案一眼看上去很難確定到底該哪個部門管,往往需要在檔案庫里查詢大量的文件才能找到依據(jù)。據(jù)說有一年,我們部跟另一個部就一件提案到底該歸誰辦來回了五六個回合,最終還是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的某個文件里找到了一句話,成功地把這個提案交給了另一個部委。在部里的培訓會上,這個案例還作為工作認真的典范受到表揚。當然,這個提案,真的很難辦。
每年“兩會”,媒體往往喜歡聚焦一些“雷人”提案建議,它們最后到哪兒去了呢?不僅這些,數(shù)量龐大的提案建議里有一些僅僅是表達感想或傾向,沒有實際的政策建議;還有相當多的提案建議聚焦同一個熱門話題,提出的解決方案也比較重復。這些提案建議,人大、政協(xié)分給各部委的時候一般作為參閱件,意思就是閱過即可,有益的地方可以在工作中參考,不需要給代表委員書面答復。而那些被人大、政協(xié)確定需要辦理的提案建議,要求就十分嚴格。每個提案建議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nèi)全部辦理,一般而言,建議主辦件要在6月中旬之前、提案主辦件要在8月中旬之前分別辦結。
所謂“辦結”,是指要給每個代表委員辦理意見的回復,并且要將回復情況記錄在登記表上。個人的提案建議相對簡單,那些數(shù)十人甚至上百人聯(lián)名的提案建議辦理起來就有些頭疼。
曾經(jīng)有個提案,上面的聯(lián)名密密麻麻寫了一頁A4紙,并且這些人還不在同一個地方,估計是發(fā)起人在兩會駐地拿著提案挨個兒找政協(xié)委員簽字。我打電話的時候發(fā)現(xiàn),發(fā)起人對于這個問題研究得很透,就提案的設想、依據(jù)、建議等講了大半個小時。不過,其他聯(lián)名的政協(xié)委員就不太一樣。有的委員對此了解不深,有的委員留的是辦公電話,秘書接起來也是一副懷疑電信詐騙的語氣。
關于一些重點的提案建議,各部委有時會召開專門的座談會進一步聽取代表委員的意見,或者司局領導去外地出差的時候?qū)iT到提案人單位拜訪。其實,有些提案建議反映的,就是部委想干并且希望獲得社會支持的事情,“兩會”之前部委也會事先跟代表委員溝通,希望他們在“兩會”上提出來。這樣的提案建議往往很快就能變成實際的政策。
提出辦理意見并跟代表委員溝通之后,部委還要給人大、政協(xié)辦公廳反饋辦理意見,這些意見一般都至少要分管副部長簽發(fā)。
反饋是有固定格式的,右上角要把提案建議進行分類,這個活是由辦理部委根據(jù)辦理意見來確定的。分類各地略有不同,全國人大和政協(xié)一般是分三類:A類是所提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只是代表委員不知道的;B類是這個問題沒解決并且提得很好,打算解決的;C類是所提問題難以解決,或者所提意見建議跟法律法規(guī)違背,沒有可操作性的。一般來說,C類提案極少,因為不靠譜的提案大部分在人大、政協(xié)那邊已經(jīng)被篩選成參閱件,各部門在辦理的時候一般只要提案建議有合理的成分,就盡量往前兩類歸。全國的數(shù)據(jù)我沒有找到。比如,今年甘肅政協(xié)會議的數(shù)據(jù)是,A類60.7%,B類33%。工作中感覺全國人大政協(xié)的比例應該類似,B類會更多一些,幾乎見不到C類。
提案建議的質(zhì)量這些年一直在穩(wěn)步提高,特別是來自專業(yè)界別的代表委員提出的提案建議質(zhì)量非常高,也基本能抓住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追著熱點提建議提案的代表委員當然有,但更多來自一線的提案建議非常有前瞻性,很多問題還沒成為輿情熱點前就已經(jīng)提出來了,并且有詳細的解決建議。
在外人眼中,代表委員們花在琢磨提案建議上的時間有點少,其實代表委員都是社會各界的精英,談論自己行業(yè)領域已經(jīng)熟門熟路且切中要害,靠的是日常的積累和思考,這些意見也會得到高度重視。如果他們愿意從自己的領域再多邁出一步,再專門地做一些研究的話,提案建議就會比媒體觀點看得更加深遠,又比學術研究更接地氣、可操作。我手頭就有一個提案,看得出提案人做了大量的資料搜集和田野調(diào)查,十幾頁的提案簡直就是一份詳盡的研究報告,并且恰恰是政府希望找到解決方向的問題。每次見到這樣的提案建議,辦理人真的會有如獲至寶的感覺,辦理起來也干勁十足。總的說來,這樣高質(zhì)量的提案建議近幾年每年都能見到,而那些興之所至隨手一寫的越來越少,提案建議確實越來越切實有用了。
(摘自《解放日報》2016年4月11日 張 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