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姜晨雷(13歲)
海外見聞
美國之行
——參觀自由女神與華爾街
編輯:姜晨雷(13歲)
早就聽說自由女神是美國的象征,好奇的我很想去看看。終于等到了這令人興奮的日子,去年暑假,我終于站上了駛向自由女神的輪船。
深藍色的大海上白色的浪花不斷起伏,輪船在不斷的顛簸。天空中的海鷗尖銳地啼叫著,展開的身體像極了字母“M”,在天與海的交界處滑翔著。它飛過了一座座高樓,飛過了一艘艘輪船。它飛過了淺藍色的天空,帶走了一陣風(fēng);它滑過了深藍色的大海,只留下了一排浪花。它在一個綠色的巨大塑像的腳下停了下來,她就是——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是淺綠色的,她頭戴光芒四射的皇冠,身著古希臘長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她腳下是被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她目光凝重,高高地站在海面上的一個平臺上,白白的浪花使勁地拍打著她腳下的巖石。
這座神像是1865年法國著名的雕刻家巴托耳迪設(shè)計的,自由女神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fā)動的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一位忠于共和政體的年輕姑娘在巷戰(zhàn)中,手持熊熊燃燒的火把,越過了障礙物,高喊“為了民主,為了自由”的口號向敵人沖去,結(jié)果不幸中彈,英勇犧牲。當(dāng)時巴托耳迪也在場,看到了這動人心魄的一幕,從此這位姑娘的形象銘刻在他的心中。
陽光灑在自由女神的身上,整座神像散發(fā)著神奇的光芒??吹阶杂膳?,船上的所有游客蜂擁到船頭,你推我擠,差點把一個人擠下海去。船又向前開了一點,大家紛紛拿出相機,準備拍照。有的人在最前面,毫不費力地拍下自由女神。有的則踮起腳尖,伸長脖子,抬著頭,瞇著眼把相機舉過頭頂才拍下。“看,那就是自由女神!”聽到了那么稚嫩甜美的聲音,我的目光從自由女神身上轉(zhuǎn)回來,原來是兩個小孩在說話?!笆茄?!自由女神真威風(fēng)!”另一個小孩答道。
船調(diào)過了頭,我們看到了布魯克林大橋和曼哈頓。
下午我們?nèi)チ巳A爾街,聽說那里是美國的金融中心。在這兒我們看到了繁華的美國,用兩個詞形容就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一輛車接著一輛車,像永遠流不完的河水一樣。每座大樓都能直升云霄,而且都千奇百怪,我最喜歡的有兩座:一座是教堂,它的整體顏色是白色的,上面有非常精美的雕刻,一到整點,教堂里的鐘聲就清脆地響起;另一座大樓像是被玻璃包裹著,玻璃里面是一條條像彩帶一樣的綠色線條,在這一條條綠色線條的纏繞下,這座樓顯得十分特別。
很快到了晚上,華爾街慢慢地安靜下來,我們就這樣結(jié)束了一天的行程。
文:山東省濟南市勝利大街小學(xué)五(1)班耿麗函
小主人報新聞學(xué)校山東省濟南分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