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清全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溝通人神的歌唱
——湘西州茶林村土家族周氏梯瑪儀式中的神歌研究
向清全
(中國音樂學院,北京 100101)
土家族梯瑪神歌,是土家族巫師(土老司)在請神還愿、祭祀亡靈等宗教儀式活動時所演唱的敬神之歌。它存活于祭祀、巫法等諸多儀式空間,并有著念、唱、舞等表現(xiàn)形式。本文以湘西州茶林村周氏梯瑪班子為考察對象,通過對周氏梯瑪儀式行為、神歌的客觀記錄、描述與分析,力圖展示梯瑪神歌的音樂特點、神歌在梯瑪儀式中的運用方式及神歌對梯瑪儀式和土家族的功能意義。
湘西;土家族;周氏梯瑪班子;梯瑪神歌;功能意義
茶林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nèi),屬永順縣塔臥鎮(zhèn)管轄。周氏梯瑪班子是該村唯一一個從事梯瑪行業(yè)的班子,該班子由周氏的本族宗親組成。梯瑪這份職業(yè)是由他們的老祖太公公周柳學,遵循“非我宗親不能傳”的傳承原則,代代相傳而來,傳至梯瑪周光交這一代,已有十二代。
表1
周氏梯瑪所敬奉的神靈較多,其中以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為最主要的神靈。梯瑪“信仰”賦予他們救苦救難的使命,在這種使命的召喚下,使得他們有六種儀式行為:“解洗”(梯瑪為一些見鬼以至于神經(jīng)錯亂的人解掉邪氣的一種儀式);“渡關”(“梯瑪”為小孩渡過“關煞”保佑其平安的一種儀式);“收魂”(梯瑪為一些被驚嚇以至魂不附體的人進行招魂的一種儀式);“送鬼”(梯瑪替事主送走一些來到家中的鬼魂或是事主受到先人托夢,請?zhí)莠攷推湎热怂湾X的一種儀式);“還愿”(梯瑪為一些向菩薩許愿,愿望實現(xiàn)后替事主還愿感謝菩薩的一種儀式);“超度”(梯瑪為非正常死亡的人超度,使其靈魂脫離苦難的一種儀式)。
從儀式內(nèi)容上看,梯瑪儀式貫穿著土家族人民的生(“渡關”)、老、?。ā敖庀础?、“、收魂”、“送鬼”)、死(“超度”),是土家族人民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直到今日這些儀式都還在做,特別是“超度”儀式,不管是在較繁榮的城鎮(zhèn)或是偏遠的農(nóng)村,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儀式。當然,演唱神歌是每個儀式中必要的儀式環(huán)節(jié)。
筆者于2014年1月12日跟隨周氏梯瑪班子參加、觀察了他們所執(zhí)行的“度職”①儀式。如下將運用“雙窗口”②的方法與文字敘述的方式相結(jié)合,對“度職”儀式進行活態(tài)展示。
2014年1月7日茶林村周氏梯瑪班子中的主要成員周光交的父親周純吉(法號周法應)去世,梯瑪周光交在自己父親的喪葬儀式上為兒子進行了度職儀式。
儀式時間:2014年1月14日中午12:00點。
儀式物件:香、蠟、紙、草、公雞、牛角、司刀、竹告、法印、樂器、神圖等。
儀式角色:操縱者 :1、傳徒師:周光交(本應為其父周純吉,但已去世)
2、引進師:周法清(法名)
3、寶鏡師:陳法顯(法名)
參與者:周耀黃
服務者:周氏本族人
觀眾:參加周純吉葬禮的村民及筆者
如表1所示,此次的“度職”儀式與喪葬儀式在同一時空下進行,這樣可以節(jié)約人力和減少不必要的財力的支出。前六天的喪葬儀式,徒弟跟隨師傅做事,學習儀式程序和神歌,也算是“度職”儀式的一部分,而筆者參加的便是“度職”儀式中最主要頒發(fā)職業(yè)憑證的部分。當然,在“度職”儀式當中的教唱教做,只是讓弟子對于音樂旋律和儀式有一點印象。最終,還是要靠弟子們跟隨師父參加各種儀式,勤學苦練,才能真正的掌握神歌和儀式,以及儀式當中如上刀梯、秤桿提米等密法。
周氏梯瑪所執(zhí)行的儀式,均受到了音聲覆蓋。儀式中的人聲包括了“近音樂”的歌唱以及“近語言”的說、無節(jié)奏的念、有節(jié)奏韻律的念。“器聲”又分為法器聲司刀、銅鈴;器樂聲嗩吶、鑼、鼓、牛角、鈸以及其他物聲鞭炮聲。關于梯瑪神歌的歌腔,梯瑪局內(nèi)有自己的稱謂,如七字音、高腔、三元唱等。
(一)音列、音階與調(diào)式
三音列和五聲音階是構(gòu)成周氏梯瑪神歌歌腔旋律的基礎。
1.三音列
譜例1:
譜例1是在還愿儀式中所使用的歌腔,為一句體,4/4拍,儺愿戲中梯瑪反復演唱此歌腔,每句的歌詞均不同。其中還穿插了梯瑪與幫手的一問一答。這首歌腔則是很典型以“l(fā)a、do、re”為基礎的三音歌。
2.五聲音階
除三音歌以外,神歌大多以五聲音階為基礎。如報恩唱(譜例2)就是以五聲音階為基礎,且五聲中的每個音在旋律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譜例2:
梯瑪在做超度儀式時,有念經(jīng)、拜懺兩項內(nèi)容。拜懺當中又有報恩唱等唱段,主要是為去世的父母而唱,報答其恩德。該歌腔為同頭換尾兩句體,4+7的非方整樂段。調(diào)式為五聲音階,C宮系統(tǒng)G徵調(diào)式。“sol、la、do、re、mi”五音在旋律中均有所強調(diào)。
除上例以外,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神歌中,還常有“l(fā)a、do、mi”和“l(fā)a、do、re”三音列交替出現(xiàn),且占有較大比重。如“七字音”(譜例3)。
譜例3:
七字音,是周氏梯瑪對神歌當中的一種歌調(diào)的稱謂。在每個儀式中七字音運用十分頻繁。該歌腔為兩句體,每句七個字。每個字都有相應的襯詞,下半句襯詞拖腔較長形成襯腔,使其造成了2+3的非方整樂段。上句落“l(fā)a”,下句落“sol”,調(diào)式為G宮系統(tǒng)的E羽調(diào)式??擅黠@看出,該歌腔第一小節(jié)是對“l(fā)a、do、mi”的強調(diào),后幾小節(jié)轉(zhuǎn)向強調(diào)“l(fā)a、do、re”三音列。
3.調(diào)式
周氏梯瑪在儀式中所使用主要的14首歌腔,羽調(diào)式占7首、徵調(diào)式共5首、宮調(diào)式為2首。其中羽調(diào)式7首歌腔中,包括羽、宮、商三音列的羽調(diào)式和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的羽調(diào)式兩類。
(二)節(jié)拍節(jié)奏
周氏梯瑪在演唱神歌時,每句之間都有鑼、鼓、鈸簡單進行伴奏,演唱時不伴奏。但在演唱時,梯瑪常敲擊鼓邊來穩(wěn)定節(jié)奏節(jié)拍。因此,周氏梯瑪神歌的節(jié)拍以周期性均分律動(2/4、3/4、4/4)和非周期性均分律動的混合拍子為主,當然非均分律動(散拍子)也占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均分律動的節(jié)拍中,也有3/8、6/8拍的出現(xiàn),如高腔(譜例4)。
譜例4:
高腔主要運用在儀式程序“開壇”之中,前、后常接有七字音。高腔為一句體,九字句。節(jié)拍為6/8拍,調(diào)式為F宮系統(tǒng)的F宮調(diào)式。在“開壇”儀式程序中,常曲調(diào)反復多次,屬于一曲多用,每一次反復演唱不同的歌詞。高腔所演唱的歌詞主要是起到向不同師傅報告的作用。
(三)曲體結(jié)構(gòu)及變化
周氏梯瑪神歌的歌腔主要以一句體和兩句體為主,兩句體中的上句和下句非對稱,常常下句出現(xiàn)襯腔,擴充了下句的結(jié)構(gòu),如七字音、三元唱。梯瑪在演唱時,有時一個主要歌腔演唱一本書卷,有時候則是一個主要歌腔在幾個儀式中都有用到。譜例5與譜例3的七字音均在各儀式中“請師”儀節(jié)中運用,與譜例3的七字音不同的是,它在開頭的部分強調(diào)“mi”,后邊的曲調(diào)則與譜例3中的七字音相差不大。
譜例5:
所以說神歌歌腔雖為一句體和兩句體,但在演唱整本書卷或是不同儀式不同書卷的時候,則會出現(xiàn)一曲多變(一個歌腔多種變化),如a、a1、a2...或ab、a1b1、a2b2...等多種形式,歌腔的每一次變化均是以五聲音階和三音列為基礎。
(四)旋律形態(tài)特征
周氏梯瑪神歌旋律的進行均在一個八度內(nèi),主要以同音重復、大小三度的小跳、二度的級進為主,當中有少量的四、五度跳進,進行方向主要有上行、下行、平行進行三種方式。如送圣的歌腔(譜例6)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譜例6:
送圣的歌腔,是梯瑪在度職儀式結(jié)束后所唱。用來收“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馬。歌腔為降A宮系統(tǒng)的F羽調(diào)式。反復演唱時曲調(diào)不變,只是歌詞按照“東、南、西、北、中” 變化。該歌腔中反復出現(xiàn)上下行小三度的小跳與上下行大二度的級進,在最后一小節(jié)同時出現(xiàn)了上行“sol-do”、下行“mi-la”的四度、五度跳進。可見,周氏梯瑪神歌的旋律進行較為平穩(wěn)、起伏不大,這也造就了部分歌腔旋律接近“口語化”的風格特征。
梯瑪神歌作為土家族梯瑪儀式中的音樂,它的功能性要大于審美性。以下筆者將采用“主、客位”雙視角解讀梯瑪神歌在梯瑪儀式中的功能,還將梯瑪神歌放置于湘西土家族的大文化背景中,去探尋其更深層的意義。
(一)淺描——“主、客位觀”視角下的梯瑪神歌
“認識儀式音樂功能的兩種角度;一種角度是分析儀式音樂可能達到的功能;另一種角度是研究儀式行為者希望音樂達到的功能。這兩種不同的認識角度也可能理解為兩種不同的立場和觀念:前一種是從儀式局外人立場用‘客位觀’去分析儀式音樂的功能效應;后一種是從儀式局內(nèi)人立場用‘主位觀’去理解儀式希望者對音樂的功能去向?!雹?/p>
1.局外人的客位觀
梯瑪神歌幾乎覆蓋了梯瑪每個儀式的每一項程序,主要還是起到了是豐富整個儀式的功能。梯瑪神歌的歌調(diào)音樂性較強,音樂本身的“美感”會使得整個儀式繪聲繪色。念與唱在儀式相互交替進行,使得儀式不顯枯燥,更加豐滿。在筆者見到的“解洗”儀式中,事主聽到梯瑪唱《三十六解》書卷,面部略顯喜色。因為,事主聽其演唱,可能認為得到菩薩保佑,邪氣被解掉,從而減輕了內(nèi)心的恐懼。所以,神歌在某些儀式當中對事主還起到了心理安撫的功能作用,更加增強了儀式的可信度。還儺愿儀式中,梯瑪運用歌腔演唱一些較為世俗化的內(nèi)容,更是神歌娛樂功能的體現(xiàn)。
2.局內(nèi)人的主位觀
神歌在儀式中“請神”、“早、中、晚”三朝、上完刀梯后等都會有出現(xiàn),而且使用頻繁。可見神歌在“局內(nèi)人”眼里主要起到請神、告神、送神的功能效應以及對神仙、祖先的尊敬。在“封刀”程序中,梯瑪唱神歌請神護身以及為事主唱《三十六解》解除邪氣,神歌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施法”的作用。相對而言,器樂在儀式中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牛角的使用,對儀式的起始和終止具有結(jié)構(gòu)性的重要功能。由于每個儀式程序的書卷較長,嗩吶、鑼、鼓、镲在當中的使用,主要起到了讓梯瑪換氣休息的作用。
(二)深描——梯瑪神歌“意義的意義”的解讀
“在‘儀式內(nèi)意義’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儀式外意義’,也就是意義的意義。在解釋儀式意義和儀式音樂的意義時,區(qū)分‘儀式內(nèi)意義’和‘儀式外意義’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重要視角。”④梯瑪神歌“意義的意義”解讀是對梯瑪神歌儀式外意義的探討,也就是梯瑪神歌以及神歌的歌唱行為對土家族人們社會生活的意義。
首先,梯瑪神歌以及神歌的歌唱行為樹立了土家族人們生活的信心。由于古代科學并不發(fā)達,土家族人們把解釋不了的自然現(xiàn)象歸結(jié)為神靈。天災人禍、長期戰(zhàn)亂等是古代住在偏遠山區(qū)的土家族人們無法避免和解釋,因此只能把這些棘手的問題交給神靈。土家族梯瑪作為人與神的中介,用演唱神歌的方式,將“神仙”請到家中,再運用神歌歌調(diào)演唱不同書卷,“解除”小孩、病者身上的“邪魔”,將死者的魂魄“帶入”極樂世界。運用這種超自然的手段,對事主家人進行安慰,削弱了土家族人們對小孩的生育、撫養(yǎng)以及各種疾病、死亡的恐慌。可以說在“渡關”、“解洗”、“、收魂”、“送鬼”、“超度”儀式中的神歌大大減輕了土家族人們對生、病、死等問題的精神上的擔憂,增強了土家族人們的生活信心。
其次,梯瑪神歌的歌唱行為有利于密切土家族人們的親屬、鄰里關系。每一次梯瑪神歌的演唱,都寄生在每一個梯瑪儀式當中。梯瑪所做的儀式,事主的親屬和鄰里一般都會前來參加,這樣有利于加強人與人交流與聯(lián)系。所以說,梯瑪神歌的歌唱行為對維系土家族人們的親屬、鄰里關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最后,梯瑪神歌在某些方面具有弘揚社會公德,強化社會規(guī)則的意義?!岸申P”、“超度”儀式中的梯瑪神歌,涉及到的對小孩的關愛,對死者功德的強調(diào),這都是對社會公德“尊老愛幼”思想的宣傳,以及對儒家思想“百行孝為先”的弘揚。在筆者親歷的茶林村周氏梯瑪班子的“度職”儀式中,梯瑪演唱的神歌很多就涉及到了不要貪圖女色、不要做邪門歪道、不要貪圖不義之財?shù)葐栴},以及儀式中唱的一些鬼神懲罰惡人的故事。在這些儀式中對社會規(guī)則的強調(diào)雖只是針對受儀者,但作為儀式的參加者也是無法避免接受教育的??梢?,梯瑪神歌在某些時候是具有道德、政治雙重意義。
注釋:
①“度職”,是梯瑪師傅為徒弟教做儀式程序和唱神歌并頒發(fā)“職業(yè)憑證”的儀式.
②“雙窗口”為董曉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本)中所提到的田野中的觀察視角與記述方式.
③薛藝兵.神圣的娛樂:中國民間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人類學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94.
④薛藝兵.《神圣的娛樂∶中國民間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人類學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70.
[1]薛藝兵.神圣的娛樂∶中國民間祭祀儀式及其音樂的人類學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董曉萍.田野民俗志[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曹本冶.儀式音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上?!蒙虾R魳穼W院出版社,2010.
附言:本文是筆者本科學士學位論文(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2014屆)中節(jié)選的部分內(nèi)容。
向清全,中國音樂學院20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傳統(tǒng)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