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任落下去 人民獲得感多起來
韓盛/攝
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各級各部門既是改革的組織者、實施者,也是被改革者,沒有一種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就很難在“割自己的肉”上使狠勁、下狠招,就難以殺出“一條血路”,突破改革羈絆。因此,我們必須切實把改革的主體責任“扛”起來,做到既掛帥又出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大無畏的勇氣、只爭朝夕的干勁、干一件成一件的決心,在改革中展現能力、展現擔當、展現作為,依靠改革破解發(fā)展難題、增強發(fā)展動力、厚植發(fā)展優(yōu)勢。怎么“扛”,主要就是兩句話:
第一句話,落實主體責任。首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要把改革的主體責任“扛”起來。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開了22次會議,統馭全局抓好頂層設計,謀劃部署明確改革任務,強化督查狠抓改革落實,改革落地之有力、行動之快、效率之高、成效之好,讓世人眼前一亮、為之一振,為我們樹立了很好榜樣。省里也開了9次會議,并將進一步增加頻次。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看齊意識,向黨中央看齊、向省委看齊,及時聽取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的匯報,對重大問題及時研究、部署,拍板定調重要改革方案的出臺。其次,領導小組成員尤其是各牽頭市領導,要把改革的主體責任“扛”起來。今年24項重點改革任務都已明確了牽頭市領導。各牽頭市領導要充分發(fā)揮“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對各項改革任務時時放在心上,緊緊抓在手上,抓研究部署,抓統籌協調,抓督查督辦,全程過問改革推進落實,既當好改革的促進派,更當好改革的實干家。對于貫穿經濟發(fā)展全過程的改革任務,比如“一號工程”等,要始終保持戰(zhàn)略定力,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以創(chuàng)新的思路、改革的辦法,持續(xù)深入推進。對涉及面廣、起關聯性作用的改革事項,比如完善城西科創(chuàng)大走廊建設體制機制、推進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等,要親自抓調研、抓謀劃、抓部署,既立足全局、通盤考慮,又抓緊推進、敢于突破。只要方向正確,就要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創(chuàng)新,在積極探索中不斷完善、持續(xù)推進,確保改革質量和改革效果。對涉及多個市領導牽頭的改革事項,比如全面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等,牽頭市領導之間要加強溝通協作,既不要爭來爭去,也不要推來推去,使改革舉措之間協調一致、相互促進,努力實現改革成本最低、改革成效最好。
各區(qū)、縣(市)黨委對本地區(qū)全面深化改革承擔主體責任,既要把市委部署的改革任務落實到位,又要結合實際部署實施地方改革、鼓勵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尤其是要注意配足力量,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把精力集中在打通“最后一納米”上。
第二句話,理清責任鏈條。這次提交會議討論的《實施辦法》,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也是推動改革舉措早落地、見實效的現實需要,更是落實改革鏈條各環(huán)節(jié)責任的制度保障。今年的重點改革任務都已明確,現在就是要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確保各環(huán)節(jié)無縫對接,立即干、馬上辦,一點都不能耽擱,推動各項改革落地見效。各專項小組既要抓統籌部署、也要抓督查落實,對一些關鍵性改革要牽頭組織制定方案,各專項小組牽頭單位要切實承擔起專項小組辦公室的主體責任,大膽協調、嚴格督辦,充分發(fā)揮好牽頭和促進作用。各改革任務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對改革方案的質量、利益關系的協調、改革措施的落實有直接責任,必須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敢于動真碰硬,真刀真槍地干,做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有可落實、可核實的硬性要求。市委改革辦要做好上傳下達和督促協調,定期通報重點改革任務進度和各地各單位創(chuàng)造的新鮮經驗,發(fā)揮好“參謀部”和“風向標”的關鍵作用。同時,要立足可復制、可推廣,把各類試點經驗、各項改革成果總結好、鞏固好、發(fā)展好,努力使實踐成果上升為制度成果。
趙一德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
確保改革落地見效,既要抓任務部署、責任分解,也要抓督促檢查、考核問責。為此,要堅持以責促行、以責問效,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傳達壓力,真正把改革落細落小落實。
要圍繞問題抓督查。繼續(xù)把改革工作納入大督查內容,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牽頭,市委改革辦參與,每年開展兩次專項督查,著力構建上下貫通、橫向聯動的督查工作格局,督促每項改革照著目標、要求和進度扎實有序推進,推動各項改革不斷取得新成效。特別是要把協調難度大、政策關聯度高的改革舉措作為重點,比如健全招商引資和對外投資機制、統籌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國有投融資平臺建設等,緊盯方案制定、緊盯實施進度、緊盯改革成果,督辦解決改革推進中的矛盾和問題,發(fā)揮好督查在打通關節(jié)、疏通堵點、提高質量中的作用。
要體現導向抓考核。改革,更多的是破舊立新、推陳出新,不僅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必須尊重、發(fā)揮和保護好各級各部門勇于探索、敢于嘗試的創(chuàng)新精神。要進一步完善綜合考評制度,對每年列入領導小組和各專項小組重點改革清單的改革任務,實施以正向激勵為導向的考評辦法,取得重大突破的給予加分,樹立鼓勵和支持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正確導向。同時,要全面落實好改革創(chuàng)新容錯免責機制,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敢為,充分調動專項小組、市級牽頭部門、各區(qū)縣(市)的積極性,引導黨政干部勇于直面問題、敢于擔當負責、善于攻堅克難,廣泛匯聚改革正能量。對陽奉陰違、敷衍塞責、拖延扯皮、屢推不動的,對重視不夠、研究甚少、貫徹乏力的,要嚴格按規(guī)定進行問責。
新城燈光美 平頭布衣/攝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要把共建與共享有機結合起來,緊緊依靠人民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惠。
要更多體現改革的成果共享。如果把改革當作考題,那么群眾的滿意度就是答卷。檢驗改革的效果關鍵看兩條:一是看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二是看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謀劃和推進改革,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堅持從群眾最期盼的領域改起,從群眾意見最集中的地方改起,從群眾最鬧心的事情改起,著重看群眾感受、看具體指標,看群眾支持不支持、獲益多與少,努力使每一項改革更接地氣,做到既有力度更有溫度,讓人民群眾有最鮮活、最直接的獲得感。只有把改革成效轉化為發(fā)展的推動力、轉化為群眾的獲得感,這樣的改革才真正有作用。
要更好營造改革的共建氛圍。人心齊、泰山移,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要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大力宣傳改革取得的進展和成效,深入解讀改革政策措施,及時回應干部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發(fā)聲,澄清是非,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對改革的共識。在這方面,市委改革辦聯合《杭州日報》開設了“改革論壇”,發(fā)揮了較好的作用。要堅持打開大門搞改革,加強經濟社會發(fā)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懇談、聽證,積極動員各方面群眾參與改革、支持改革,激發(fā)廣大群眾推動改革的主人翁意識。各級人大、政協要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改革建言獻策、開展監(jiān)督,切實增強改革的合力。
需要強調的是,辦好G20峰會是今年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要圍繞服務保障G20峰會這個圓心,準確把握好改革的時間節(jié)點和推進節(jié)奏,注重改革效果與社會和諧的統一,堅持蹄疾步穩(wěn),分清輕重緩急,為G20峰會的成功舉辦助力、幫忙、不添亂。
(本文系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2016年4月1日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