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大師
梅葆玖徒弟單娜
——背負太多責任 一輩子太操勞太累
作為戲曲演員,能拜到大師門下,是每個人的心愿,我也不例外。從18歲入了旦角這行當,我就一心想拜梅葆玖為師,直到29歲那年,才得以列入門墻。當接到山西省京劇院的邀請時,我第一時間撥通了師父的電話,師父鼓勵我來山西,說這里的京劇氛圍很好,而且他也希望我能接過師姐的接力棒,繼續(xù)振興梅蘭芳青年京劇團。
其實,當初我只是梅派藝術的追隨者,曾經(jīng)為了青年京劇大賽,買來師姐李勝素的碟片,照著學,硬生生地闖入到了復賽。當時,評委老師很“糾結(jié)”,因為我是唱梅派的好苗子,可是師出無門。隨后,不少業(yè)界老師紛紛向梅葆玖推薦我。梅先生二話不說,安排與我見面,最終在梅蘭芳大師誕辰115周年的慶典上,收我為徒。師父一生簡樸,就連收徒儀式都很簡單,一杯清茶,一個叩首,沒有過多要求,就開始教我學唱《西施》。他希望我能把這出劇目學會,從而更好地傳承下來。
梅葆玖和她的兩位弟子李勝素、單娜合唱
師父梅葆玖身上背負著太多的責任,他曾經(jīng)跟我們說,只要跟梅派藝術有關,他就鐵定參加,義不容辭。這么多年來,很容易在一些跟戲曲有關的場合見到梅葆玖先生的身影,講座、義演、社會活動……只要是能宣傳梅派藝術,他認為自己責無旁貸。師父說了,他希望有朝一日見到父親梅蘭芳先生時,能無愧地跟父親說,他為傳承和發(fā)揚梅派藝術盡心盡力了。為了梅派藝術,梅葆玖鞠躬盡瘁。在對待徒弟這件事上,他也是放下了身段,甘當慈父,我們但凡跟師父求助,他肯定有求必應。有時候他的日程排滿了,但聽到徒弟們要辦個活動,請他坐鎮(zhèn),他也會抽出自己的休息時間出席捧場。
師父這一輩子太操勞了,他本來就有氣管方面的問題,最近又為了排新劇操心,沒有好好休息,連軸轉(zhuǎn),又要不斷改戲,他這一輩子太累了。他最愛說的話是“只要我活著一天,也得舉著梅派的大旗,直到死去……”這么悲壯的誓言,今天聽來更令人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