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取景器
項目名稱:半山林取景器
業(yè)主:威海市園林管理局
項目地點:山東威海
項目功能:觀海平臺、展廳、茶室、辦公
主持人:華黎/ 跡·建筑事務所(TAO)
設計團隊:華黎、姜楠、喻海文
施工單位:威海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面積:1 380 平方米
建筑面積:256 平方米
結構體系: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
設計時間:2010年 - 2011年
施工時間:2012年
攝影:姚力、華黎
Project title: Viewing Pavilion on Hill
Client: Weihai Bureau of Landscape
Location: Weihai, Shandong, China
Program: Terrace of Viewing, Gallery, Tearoom, Ofce
Architect: HUA Li / TAO (Trace Architecture Ofce)
Design team: HUA Li, Jiang Nan, Yu Haiwen
Contractor: Weihai Construction Group Company Limited
Site area: 1380 m2
Floor area: 256 m2
Structural system: 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 2010 - 2011
Construction: 2012
Photographer: YAO Li, HUA Li
建筑師與場地的相遇就像人的相遇,有些場地在你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就會打動你并且吸引你。半山林取景器的基地就是這樣的一個場地,2010 年初,一個雪后的冬日,我第一次走訪這個基地,這個處于威海塔山公園半山上的基地藏匿于一片刺槐林之中,冬天的刺槐林掉光了葉子,干枯的黑色枝杈扭動出一股頑強的生命力,與白雪覆蓋的地面一起營造了一幅抽象的畫面。整個山坡基本都被刺槐林覆蓋,顯現出一種難得的自然原生狀態(tài)。遠處的城市與海在樹林的縫隙間若隱若現。從基地繼續(xù)向山上爬到山頂后空間豁然開朗,整個城市與海的寬廣景色盡收眼底,包括遠處的劉公島,曾經的北洋水師海軍基地,冬日陰沉的天空與海的灰色調渲染出一種肅穆,契合于這個城市沉重的歷史。從山頂俯瞰這塊基地,則幾乎無法發(fā)現它,因其完全隱沒在了樹林中。業(yè)主是園林局,這個房子的功能就是一個服務于公園的景觀建筑,里面可以用于展示、茶室等也不是很確定的功能。
不同于那些在推掉重來的城市化進程中比比皆是的如一張白紙的場地,這個場地有著很強烈的氛圍和場所特質,我想建筑的介入當然也應該是謹慎的和細心的,避免對場地的意境造成破壞。所以首先想到要盡可能保留場地當中的樹,而樹又很密,建筑只能見縫插針,建筑的平面因此在對現狀樹的分析后自然呈現為三個枝杈,分別用于茶室、展示、辦公的功能,而三個枝杈分別指向城市的三個景觀:劉公島、海港、環(huán)翠樓,使這個小的景觀建筑如同取景器一樣與城市建立起緊密的視線和心理聯系。
場地中透過樹林隱約呈現的城市以及山頂開闊的景觀讓我意識到,如果從現有地面上升一定高度就會創(chuàng)造一種由被樹林包圍到豁然開朗見到城市與海的空間效果。所以將建筑的屋頂利用起來做成一個觀海平臺的想法浮現出來,因此剖面上建筑結合山地的地形半嵌入坡地中,一個寬闊的大臺階將入口與屋頂平臺聯系起來并使屋頂成為地面空間的延伸,一棵被保留的大樹正好位于臺階上,起到提示和邀請的作用,從臺階經過樹下拾級而上到達豁然開朗的屋頂——一個景色絕佳的觀海平臺,這里可以看到城市與海的關系,成為可以欣賞風景和戶外健身的場所。
從入口標高通過臺階下半層進入建筑內部,則到達茶室、展示和辦公空間,三個空間的體量均呈筒狀延伸并懸挑于山坡上,筒狀空間因著空間的方向性而加強了取景的意味。同時混凝土筒體本身作為結構使得巨大的懸挑成為可能。這個建筑從山坡下面看有著比較大的懸挑,看似試圖掙脫重力的束縛,但從山坡上看它完全就是地面的延伸,在不動聲色中把人帶到海的面前,讓人在此一抒胸臆。場地中原有的大樹全部得以保留,建筑在平面上是“擠入”了樹木之間的空當,使場地的意境和氛圍得以延續(xù)。這也是這個建筑最想做的——在塑造新的場所的同時能夠延續(xù)場地的精神,而正是建筑本身對場地的尊重,才成全了場地周邊的整體環(huán)境。
Viewing Pavilion on H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