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之于設計
——設聚(Design plus)辦公空間設計案
項目地點:中國青島
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
完成時間:2014年7月
設計師:MAC HUANG黃士華
參與設計:JASON劉福興
設計單位:隱巷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青島真工裝飾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攝影師:王基守
主要材料:板模混泥土、水泥粉光、自流平水泥、鋁合金玻璃隔間、強化玻璃、編織鐵網、廢棄木材、編織地毯、磚墻、白鐵皮
黃士華
臺北隱巷設計顧問主持設計師
在整體設計理念中,設計師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質感與痕跡,采購時也以低碳生產產品為主,避免過度裝修與裝飾,空間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觀察出不同的細節(jié),忠實呈現(xiàn)“創(chuàng)作”也就是設計之于設計概念。
大型吊畫皆為街頭潮流創(chuàng)作畫作
辦公室門以廢料薄鐵皮拼貼,薄鐵皮在空間中會隨著濕度與溫度的變化隨之氧化,或是手摸過的痕跡,使空間與時間產生模糊的界線
辦公空間內分為吧臺與工作區(qū)
走廊部分同時為藝廊,將天花的管線重新整理,將原來墻面的油漆刮除,忠實呈現(xiàn)空間原有架構
走廊部分同時為藝廊,將天花的管線重新整理,將原來墻面的油漆刮除,忠實呈現(xiàn)空間原有架構
設計師以幾何圖案的地毯作為設計主題,依據紋理在不同角度下會產生不一樣的色彩與質感
Design plus概念為設計之于設計,設計師希望表達創(chuàng)作的精神成為空間的中心思想。
整體空間圍繞著Design plus的概念,透過設計空間的平臺,融合創(chuàng)意建材、創(chuàng)意家具、空間設計、廣告攝影的團隊,基地位于產業(yè)園區(qū)內,空間單向采光,高度約5.5米。
原有空間為一般普通辦公空間,設計師只保留了框架,并將入口重新規(guī)劃,原有入口動線不合理,依據光線方向與人流動線規(guī)劃Z字型玻璃的接待入口,接待區(qū)以展示方式作為空間設計依據,外側入口區(qū)天花采用回收木材,保留原有顏色與紋理,1/3的比例以白色厚重體量感天花搭配,在戶外就能直接感受Design plus的理念。
內部接待區(qū)兩側墻面以不同材質比對,粗燥的板模混凝土墻面、細致幾何折板造型與極簡造型的接待臺,讓空間因材質與幾何造型產生解構的后現(xiàn)代感受,搭配大型街頭涂鴉畫,讓空間與藝術合為一體。地面為自流平水泥,走廊處為設計師產品編織地毯,設計師希望材質本身的質感與精神應該用空間相互輝映。藕色編織地毯恰當地延伸于自流平水泥之上,卻又同時肩負轉換空間定義功能,天花延續(xù)白色幾何造型背景手法。
設計師以幾何圖案的地毯作為設計主題,依據紋理在不同角度下會產生不一樣的色彩與質感,所以用了藍色與藕色地毯以Z字拼貼,延續(xù)入口處元素概念,設計師保留所有新砌磚墻的表面,空間不應該被過度裝修。
走廊部分同時為藝廊,將天花的管線重新整理,將原來墻面的油漆刮除,忠實呈現(xiàn)空間原有架構。另一側以鋁合金玻璃作為辦公室隔間,同時對比墻面的粗燥感,并以倒L造型白鐵皮處理磚墻段面與天花結構。辦公室門以廢料薄鐵皮拼貼,薄鐵皮在空間中會隨著濕度與溫度的變化隨之氧化,或是手摸過的痕跡,使空間與時間產生模糊的界線。走廊的大型吊畫皆為街頭潮流創(chuàng)作畫作,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是創(chuàng)作的精神,非展示藝術品。
設計辦公空間內區(qū)分吧臺與工作區(qū),空間同樣延伸走廊與接待區(qū),露出原有結構并重整管線,輔以鐵網包覆重要管路,柱子與墻體皆留下拆除過的痕跡。空間中使用的回收木材是在廢棄市場挑選過,設計師盡可能地希望使用在地化材料,同時保留木材本身加工過的痕跡,讓新與舊同時并存。會議室書架以黑鐵制作,并購置建筑用回收實木板材作為搭配,黑色半拋光水性漆與地面黑色編織紋理地毯讓空間更加靜謐。
空間與藝術合為一體
空間與藝術合為一體
空間與藝術合為一體
空間與藝術合為一體
在整體設計理念中,設計師盡可能保持材料原有質感與痕跡,采購時也以低碳生產產品為主,避免過度裝修與裝飾,空間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觀察出不同的細節(jié),忠實呈現(xiàn)“創(chuàng)作”也就是設計之于設計概念。
空間中使用的回收木材是在廢棄市場挑選過,設計師盡可能地希望使用在地化材料,同時保留木材本身加工過的痕跡,讓新與舊同時并存
空間中使用的回收木材是在廢棄市場挑選過,設計師盡可能地希望使用在地化材料,同時保留木材本身加工過的痕跡,讓新與舊同時并存
空間中使用的回收木材是在廢棄市場挑選過,設計師盡可能地希望使用在地化材料,同時保留木材本身加工過的痕跡,讓新與舊同時并存
工作區(qū)露出原有結構并重整管線,輔以鐵網包覆重要管路,柱子與墻體皆留下拆除過的痕跡
工作區(qū)露出原有結構并重整管線,輔以鐵網包覆重要管路,柱子與墻體皆留下拆除過的痕跡
工作區(qū)露出原有結構并重整管線,輔以鐵網包覆重要管路,柱子與墻體皆留下拆除過的痕跡
設計之于設計
責任編輯: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