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葉
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都伴著食堂菜的味道。若干年后想起學校的食堂,除了要吐槽伙食太差、食堂里混雜著的飯菜味和男生們的汗臭味,應(yīng)該還有年輕時候的你、我、他。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食堂大媽做不到
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吃過幾兩地溝油?當然,我始終堅信食堂的菜里是絕對沒有地溝油的,畢竟一般食堂菜都不放油。在神菜頻出的食堂,比地溝油更可怕的是各種“開心加料”:毛發(fā)、指甲、蒼蠅以及原味小強。
我就曾經(jīng)在食堂吃到過刷鍋的鋼絲。說實話,看到鋼絲的那一刻,其實很欣慰,起碼這個證據(jù)告訴我,鍋是刷過的。
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只要稍微晚到一會兒,食堂里剩下的就只有呼嘯而過的西風。無數(shù)的武俠小說都普及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準、狠,才是吃食堂的三字箴言。
除了各種“開心加料”,食堂大媽的腦洞也讓人無所適從。從福建師范大學的“月餅炒辣椒”到武漢大學的“爆炒妙脆角”“番茄炒菠蘿”,還有網(wǎng)上熱議的“雞頭炒雞頭”“油炸哈密瓜”等。那些黑暗料理時刻提醒著我們,永遠不要忽視勞動人民的智慧,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大媽做不到。
打飯也是要看臉的
藝術(shù)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除了飯?zhí)么髬尩纳衿婺X洞和創(chuàng)作藝術(shù),打飯大叔的抖勺絕技也堪稱“完美”。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個“主要看氣質(zhì)”的時代,但事實很殘酷: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連打飯都不例外。
不要驚訝于同樣的價格不同的分量,能有同樣的質(zhì)量你就該偷笑了。無論你怎么抗議,憑借抖勺絕活名震江湖的打飯大叔也不會少抖落一塊肉。當然,除非你長得很美。你的三兩飯和別人的四兩飯看起來可能差不多,但這可能就是8分臉和6分臉的差距。
大一的時候有學長問我:“你知道學校哪里美女最多嗎?”我以為答案會是圖書館或者舞蹈室,然而,答案是食堂。
不要以為只有麗江是艷遇之都,高校食堂更是艷遇高發(fā)地段??茨樀氖澜?,長得美占盡了優(yōu)勢,哪怕只是去食堂打個飯。
我們都欠土豆一個奧斯卡
說到食堂菜,土豆是不得不提的。畢竟每所高校食堂成功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獻的……土豆。它們在宮保雞丁里面扮雞丁,在水煮肉片里面演肉片,甚至在壓軸菜“土豆炒土豆”里一人分飾兩角,演技爆發(fā)。如今浮躁的娛樂圈里,像土豆這種憑借優(yōu)秀演技,以一己之力擠入葷菜行列的精神,實在是可歌可泣。
不管是食堂師傅有意栽培也好,土豆本身的勤勉刻苦也罷,就算是靠“潛規(guī)則”上位,土豆在食堂菜這部江湖大戲里面都是當之無愧的票房擔當。那些年我們都欠土豆一個奧斯卡。
國產(chǎn)青春片教育我們:好好戀愛,不要喝酒;好好分手,不要出格。青春片編劇表達成長之痛的方式竟驚人地相似?!安慌涯?,不頹廢”在這些編劇眼里或許都稱不上青春吧,可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青春,恐怕并不是風花雪月和徹夜不歸,而是學校食堂那股熟悉的飯菜味。
無須覺得自己的青春太平凡,生活得狗血成什么樣子才會像國產(chǎn)青春片?只有我們吃過的飯、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才會融入骨血,成為我們。
(小文摘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