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琳
內(nèi)容老司機攜新品類闖進新市場,對未來的思考遠比現(xiàn)在的成績更重要。
用吳酒CEO陸斌的話來說,雖然這一款以吳曉波姓氏命名的楊梅酒已經(jīng)小有名氣,但其實它只賣了四次:剛推出的2015年6月18號,限量5000瓶33小時搶光;第二次是同年10月20號的72小時預購,訂售出3.3萬多瓶賀年款;第三次是在今年的3月23號,眾籌認領楊梅樹;第四次是趁著熱熱鬧鬧的直播大勢,吳曉波用無人機在楊梅島上自己做直播,觀看的人數(shù)達到了522萬。
要么是賣出的酒的數(shù)量,要么是酒被搶空的時間,圍觀群眾總能在吳酒的大事件里面看到幾個扎眼的爆款數(shù)字,并在潛意識里烙下印記:吳酒不簡單。
但是以其2016年預計3000萬元的銷售額對比任何一家白酒廠的幾億元,吳酒還是位小弟。
去年的“5000瓶限量”事件之后,吳酒內(nèi)部發(fā)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小變化:跟隨吳曉波12年的藍獅子第二號員工、副總裁陸斌接手吳酒。吳酒變成了陸斌的“半創(chuàng)業(yè)”之旅。
36歲的陸斌把吳酒當做“半創(chuàng)業(yè)”
歸根結底,吳酒是通過公眾號賣起來的,因此很容易讓人給出一個判斷:它將繼續(xù)依附于吳曉波系自媒體開展周期性閃購。沒想到陸斌之志不止于此:他帶著吳酒去參加中國最接地氣的成都糖酒會,希望把貨鋪到經(jīng)銷商和實體店里面,甚至已經(jīng)著手適度改造酒業(yè)多年積累的多層次線下渠道。他把楊梅酒這個市場盤子的大小算得清清楚楚,卻又不想維持現(xiàn)狀,而是和市場中的各種角色去合作,準備用品牌化帶動這個細分品類的未來。
脫胎于吳酒,卻不想止步于此,這是吳酒的野心。
一瓶酒的所有有效玩法
2015年9月,陸斌接手吳酒。在吳酒的第一次營銷中,他看到了吳酒的潛力,所以“年紀大了,性格里有保守”的他甘愿化身為“陸廠長”。
也許是因為有出版和媒體行業(yè)的背景,陸廠長重視營銷。他認為用戶最容易受到里程碑式大事件的影響——藍獅子當年就是這么玩的。
那時候藍獅子剛起步不久,有一段時間其他出版社都忙著翻譯海外企業(yè)家、商業(yè)泰斗的著作,吳曉波依此判斷,中國的優(yōu)秀企業(yè)同樣有巨大的出版價值。藍獅子早期的江湖地位來自一個個案例的堆積。萬科王石、阿里巴巴、平安,這些頂尖企業(yè)和企業(yè)家最早的第一本書都來自藍獅子。
吳酒的第一次閃購強調(diào)5000瓶這個數(shù)據(jù),并非出于刻意,而是因為以楊梅島的產(chǎn)能,為了避免到了楊梅的產(chǎn)季因果實浪費導致又一次“血流成河”,能釀這么多就先賣這么多。
第二次閃購的數(shù)據(jù)——72小時,強調(diào)的數(shù)字又換成了時間:2天太短,用戶還沒反應過來;5天又太長。
第三次的認領楊梅樹是陸斌提出的。當時他沉迷于《三體》,而既然可以送自己愛的人一顆星星,為什么不能認領樹呢?
其實當時他想得更深。認領楊梅樹,用戶要發(fā)資料、挑選號碼,這就進一步打開了吳酒與用戶建立連接的通道,而且更快、更直接。有“連接”在手,接下來吳酒可以盡量去滿足這些用戶的需求。所以這次玩法的賬算得也很有意思:用戶支付1萬元,獲得價值1.6萬元的吳酒及衍生產(chǎn)品,市價1.194萬元;如果樹主想要出售這批吳酒,吳酒將以8.5折無條件回購,所得收入為1.0149萬元。
看吧,這簡直就是一次投資,而且“吳曉波頻道”的用戶非常買賬:吳曉波敢在1999年就投資開發(fā)一座島嶼,投資幾棵楊梅樹穩(wěn)賺不虧,何妨一試?
第四次營銷更好玩。直播興起,吳酒開會討論,吳曉波自己提到要去利用這種形式。對此,陸斌舉雙手贊成。王健林曾經(jīng)在私人飛機上直播斗地主,那次直播陸斌沒看,但卻也知道了這件事,所以,不管大家看沒看,只要能“聽說”,對品牌傳播就很有用。
在哪里直播呢?靜態(tài)地講課沒意思,不如把這件事做到最“狠”,直接去楊梅島,簡單,粗暴,甚至在外面看起來是炫富。
總結起這件事,陸斌自認為它背后代表的是一種態(tài)度:作為老咖,對待直播這個新工具是擁抱還是躲避。吳曉波自己提到直播,這并不奇怪。在陸斌看來,吳曉波能夠?qū)⑺{獅子送上新三板并且取得很高的估值,接下來又征戰(zhàn)自媒體,都是因為他的戰(zhàn)略控制力非常驚人。吳曉波1968年出生,大陸斌整整一輪,但是每次新浪潮來臨,還都能逐浪成功。
那次直播,一個半小時內(nèi)觀看人數(shù)達522萬,吳曉波又吃楊梅又唱歌,順帶著賣出了幾百瓶酒。
但是——“營銷真不是核心?!彼隙ú荒軜嫵梢粋€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只不過營銷伴隨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個公司的重要基因。陸斌的目標是今年賣20萬瓶3000萬元,明年營收1億元。都知道吳酒伴隨著吳曉波頻道而生,今年釀的酒最早明年才能上市,每次都像紀念版郵票一樣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這樣一茬茬地賣著,是不是必須得破局?
一個細分市場的冒險之旅
在吳酒還在以次數(shù)為單位銷售的時候,陸斌帶著年輕的同事跑到成都參加了糖酒會。誰也想不到,他竟然有勁去改造酒類的層層渠道分銷體制。不過還好,只是“適度改造”。吳酒最多只設一級代理,凌駕在全國無數(shù)個地級代理商上面,一級到終端。
當然說服代理商也需要功力。曾經(jīng)有呼和浩特的傳統(tǒng)代理商來交流,已經(jīng)擁有了5000萬元營收和30萬穩(wěn)定客戶,卻只想咨詢?nèi)绾伍_實體店。
難道他們不能去嘗試直銷?難道內(nèi)容電商和社群不是更好的辦法?有案例擺出來,道理不難懂。
吳酒的銷售渠道主要有四個,電商、社群、大客戶、地面渠道。“吳曉波頻道”本身已經(jīng)很少推有關吳酒的文章,畢竟它還承擔著微店“美好的店”各種新產(chǎn)品的推廣,所以吳曉波投資的其他公眾號如“酒業(yè)家”“B座12樓”“十點讀書”等也會一起推廣。
社群意味著忠實用戶價值的繼續(xù)發(fā)酵。早期受益于社群的“羅輯思維”這半年完成了“去社群化”。而“吳曉波頻道”還在沿用社群制度,且非常重視。它今年的銷售計劃里,社群電商占最大,1200萬元。
這些還不足以支撐陸斌的想象。京東、天貓都上貨了,連像南方電網(wǎng)這樣的企業(yè)內(nèi)部的平臺都開始引進吳酒。截至今年7月底,吳酒在全國現(xiàn)在有13個代理商。剛剛和“外婆家”建立了合作,吳酒成為它的餐酒;跟“本來生活”一起玩,吳酒加蟹,變成一個中秋場景;或者做得更有趣——亞朵酒店其中一家新開業(yè),與吳酒合作之后改名為“亞朵吳酒店”。
一切皆是渠道,而渠道又必須交叉推廣,這是陸斌的理論。其實酒類銷售整個領域都在自我進化著,他只是進去強行助推了一把。他覺得,如果是更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很可能會不屑于改良,這就是他和他們的差別。
楊梅酒的市場盤子有多大,這個問題讓每個人皺眉。陸斌很誠實:“它本身不會是一個特別大的事。你想,知道楊梅酒的人能有多少?知道并試過一次,愿意再試第二次的人能有多少?和別的酒廠對比,我品牌比他們大很多,但是體量上面來說的話非常小。這么高的品牌附加值,我還一定要把它做到一兩個億。3000萬(元)是在過第一級的門檻,1億(元)規(guī)模也是門檻。1億(元)立住了以后能不能再往上走,其實就跟成長性、資本都有關了?!?/p>
他特別歡迎有人來一起把楊梅酒玩起來。他研究了新品類在中國市場里面的勝局與敗局?!熬S維豆奶”之敗就是因為沒有競爭者。三聚氰胺事件是豆奶的機會,但只有它一家。而單槍匹馬即使投央視廣告,效果也不如十家公司每家都投一點。
為了讓吳酒的盤子更大,陸斌還把開拓新口味的任務扛在了自己肩上。吳酒辦公室里面做著新的實驗,用伏特加等各種洋酒去混合泡制楊梅酒,看哪種口味能帶來驚喜。楊梅干、楊梅汁逐漸也會推出來。甚至可能還有楊梅島旅游。
他還在盡量剝離吳曉波的影子——個人品牌畢竟有風險?!皡菚圆ā笔且粋€特別大的IP,崇尚知識,關注經(jīng)濟,理性投資,擁抱中產(chǎn)階級生活。但陸斌看過《三體》后的感慨是,最后的最后,最堅固的東西只有時間。不要試圖讓一代代年輕人在拿起吳酒的時候想起吳曉波。
說到底,這是一個內(nèi)容老司機帶著新品類闖進新市場的故事。恰好這個領域以前從來都沒有玩家,又恰好做內(nèi)容的人擅長基于市場的創(chuàng)新。也許對所有從內(nèi)容電商起來的品牌來說,對未來的思考比現(xiàn)在的成績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