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
晚上,表妹打來電話,“姐,能不能幫我調(diào)個科室?”我心頭一緊。表妹那邊哽咽了。斷斷續(xù)續(xù)中,聽明白了:單位新來一個女科長,對她橫豎不順眼,經(jīng)常給她小鞋穿。
這不是表妹第一次哭訴人際煩惱。去年年初,她說一位女同事,仗著局長小姨子的勢,常對她吆三喝四。前年,她們主任嫌她不會喝酒,對她沒好臉色。
遇到麻煩,表妹就央我?guī)兔?,我?dāng)然沒那能耐,只能揪心一陣。
表妹還經(jīng)常和婆家鬧別扭,說婆婆偏心眼,公公話里有話,小姑子愛挑撥是非。表妹也跟媽媽慪氣,說媽媽只喜歡大女兒,因為大女兒有錢;說爸爸不喜歡她的孩子,因為她“生的是女兒”。
看表妹滿腹委屈、淚水漣漣的神情,我又恨又疼。40歲的人了,孩子也都十多歲了,她仍然像一個到處討要糖果,卻總是失望的孩子。
表妹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時常將她送到十里之外的奶奶家,然后隔一段時間接回來,再送過去。每次要去奶奶家時,表妹都哭喊著不肯走。從奶奶家回時,又抱著奶奶的腿大哭:“我是奶奶生的,我哪兒也不去!”
我親眼見過表妹躺在地上,號啕大哭,姨媽脾氣不好,用腳踢她,“走不走?不走就丟到河里喂魚!”
表妹從小貪玩,爸媽基本是打罵教育。一次,她偷了家里的錢買零食吃,她媽媽將她捆綁在長凳上,然后將凳子倒立。表妹哭得聲嘶力竭,但就是不肯承認(rèn)錯誤。一直等她昏過去了,她媽媽才將長凳放平。
想起這些場景,我現(xiàn)在心里都疼作一團。表妹那小小的心里,可能會埋下這樣的種子:我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連父母都不愛我,誰還會愛我?
“我不受歡迎”,這樣的認(rèn)知讓她時時處處以敵視眼光看待周圍:婆家人怎么壞,父母怎么偏心眼,單位的領(lǐng)導(dǎo)同事怎么欺負(fù)人。
關(guān)于溝通,她從小學(xué)到的就是父母的命令、指責(zé),“你是個討厭的孩子”“你必須到奶奶家”“你是錯的”……
我想,如果那時父母能好好和她說話:“寶貝,我們知道你舍不得離開家,但我們太忙。奶奶會照顧你,我們過幾天再接你回來,好嗎?”“我們很想你,跟爸爸回去住幾天,好不好?”作為年幼的孩子,她也許仍會哭鬧,但情緒不會那么激烈,也不會在心里留下那么多傷害。
當(dāng)她犯了錯,父母好好跟她講:“你想要什么,可以對我們講啊……”有這樣的溫暖和善意,小孩怎會固執(zhí)到昏過去都不肯認(rèn)錯?
現(xiàn)在,當(dāng)表妹哭訴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我雖然有很強的沖動,想勸她“主動和人溝通一下”,但終于忍著,只是靜靜地聽。只是讓她感受,至少還有一個人,不批評她,不指責(zé)她,可以和她站在一起。
表妹內(nèi)心的冰根深蒂固,需要慢慢捂熱。
表妹換了新發(fā)型,我說好看。表妹說,一個人去省城害怕,我說我陪你吧。表妹生日,我花一整天烘制蛋糕,寫上她的名字。
姨媽說:“你怎么對她這么好?”我說:“因為她本來就好啊?!币谈刚f:“難怪她那么親你?!蔽蚁?,那就對了,她感受到我的溫度了。終有一天,她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火把,能點燃周邊的熱情。
(編輯 趙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