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讓學生喜歡上習作,我把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提出來與大家共享。
一、于教材中捕捉習作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應從何完成課標提出的要求?毋庸質疑,當然從課內課外兩方面入手。
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引發(fā)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學生對文中圓明園輝煌的描述甚是陶醉。此時,我出示了英法聯(lián)軍罪惡行經的圖片資料,學生的怒火一下被點燃了。我又順勢引導:“假如你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說什么?”你一言,我一語,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我又說:“現(xiàn)在就把你們想說的寫在日記本上。”于是一篇篇成功的日記躍然紙上,有的寫到:“英法聯(lián)軍啊,你們真是慘無人道!你們的良心何在?你們這些強盜、劊子手,等著吧,我長大會來收拾你們的!”還有的寫到:“清朝政府怎么這么無能?軍隊、槍炮、皇帝都去哪里了?你們怎么忍心置園林在烈火中呻吟于不顧呢?真讓中國人臉上無光!”看到他們一篇篇發(fā)自肺腑之言,我欣慰了。
學習《秋天的懷念》想到媽媽對自己的愛,學習《她是我的朋友》想到朋友間相處的事,學習《倔強的小紅軍》想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學習教材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習作欲望,既教給了讀書方法,又達到練筆目的,還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真可謂一舉多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于活動中積累習作素材
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比绾谓鉀Q無啥可寫?
1.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于拓展視野中積累語言。
A.利用好班級圖書角。每個同學每天找一篇喜歡的文章放到書櫥內,并在旁邊注明喜歡的原因,班上的學生可自由拿來讀。
B.讀書匯報。每周利用班會,組織1-2次?;蚶收b自己喜歡的文章,或談讀書心得。
C.好書推薦。每周組織一次“好書推薦”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另外,詩歌擂臺賽、成語故事大賽和讀書筆記展覽等活動,都讓學生拓展了視野,提高了興趣,積累了語言,為作文奠定了文字基礎。
2.組織喜聞樂見的活動,積累寫作素材,產生一吐為快的創(chuàng)作欲望。
A.利用班隊會,引導學生對社會問題展開討論。如“假如我是盲人”體驗到了殘疾人的苦衷,激發(fā)其愛心?!瓣J紅燈”、“由戰(zhàn)爭所想到的……”等討論活動使學生認識社會問題。
B.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體驗生活美,激發(fā)寫作靈性。課外活動時間,組織“我是小小導游員”、“購物講價”……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也增長了見識。“郊游”“野炊”等活動,拉近了學生與自然的距離,提高了審美情趣,激發(fā)了表達美的欲望。喜歡上寫作就理所當然了。
三、于指導評價中明確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奔唇o予方法比只傳授知識更重要。
1.指導到位,打開思路,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
在指導時,讓學生認真讀題,明白習作要求,區(qū)別本次習作與以往有什么不同,怎樣寫出新意,不流于俗套。
例如:在指導寫讀后感時,讓學生認真研讀原文,整體感知什么是讀后感,然后細讀要求,進一步明白寫時要注意什么,應怎么寫。然后指導寫法:A.要起個好題目。正題用一句話或一個詞點明讀后感的主要內容;副題指出所讀文章的名稱。B.要有好的開頭。C.要重點寫好感想。抓住體會最深的一、二點展開,深入、細致地寫出心得體會。重點要落在 “感”上,結合實際寫出心得、感受。聯(lián)系實際,要由此及彼,層層深入,把看到、想到、聽到的寫出來。
2.在賞識中體驗成功,在評改中不斷進步。
“欣賞出天才?!泵總€人都需要善意的贊美。老師贊美學生是一種感情投入,是促使學生奮發(fā)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對每個學生的習作,采用多種方式給予賞識。
講評時,面向全體學生。先自評,畫出好詞、好句、好段。然后小組評,把自己最滿意的詞、句、段或新穎的開頭和結尾讀給小組成員聽。最后,集體講評。對于內容新穎、語句優(yōu)美的習作,集體賞評。有進步、認真修改習作的學生,也予以肯定。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解決學生習作中的問題,那么“讓學生喜歡寫作文”將不再是空談。
徐美花,山東省淄博市高清縣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