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語文教師更需要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教師只是引導者、推動者和組織者。要實行角色轉換,可以采取互動教學的模式。互動的教學方式不僅僅能促進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還能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最終達到一個新的教學層次。那么如何讓師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呢?
一、打破常規(guī),打造互動教學的新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有著鮮明的兩種狀態(tài),教師作為授課者,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作為聽課者,就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記錄。這種一方為主、一方為輔的教學模式,就學生來說處在較為被動的狀態(tài),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也不夠透徹;就教師來說,由于自己是主講者,備課、上課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導致學生上課學習沒什么興趣,學生的成績也日漸下降。新時代的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課時要有互動的教學,這樣既可以使得師生之間有很好的交流溝通,又能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時的興趣不斷地提高。
二、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互動的場景
在語文的學習中,要想讓學生能夠較好的學習,就得讓學生融入到教學的內容中去,讓他們通過自身的經歷去發(fā)現、去學習知識。讓學生通過表演或者想象將自己融入到課文中,把自己與主人公聯系在一起,去感受他們曲折的命運,激發(fā)他們豐富的情感,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孔乙己》時,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來演繹出孔乙己在偷書時的心里感受,以及被發(fā)現后又被丁舉人打折腿的場面。讓學生通過表演者的表演來進行分析與討論,“孔乙己偷書這種做法是否正確?丁舉人發(fā)現并打他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假設你是孔乙己在遇到這種情況又該怎么做?”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來學習,讓學生深入地去理解課文的內容,將學生的思維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互動情景,對于學生學習知識是有必要的。
三、優(yōu)化一個開放性的課堂環(huán)境
采取互動教學的語文課堂,需要開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進行學習,開放的環(huán)境讓學生的互動更為自由。語文教學中,某些問題是沒有固定答案的,對于學生來說就有更大的思考空間了。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就可以提出更多具有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更有興趣,對于知識的掌握更為牢固。比如,在講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提出“魯迅先生對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分別是什么樣的感覺,它們對于魯迅先生的成長有何意義?”進而讓學生們討論影響自己成長的人或者地方等。
四、促進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的關系對于課堂學習來說,是比較重要的,要想達到好的課堂效果,師生平時的相處交流有著很大的關系。如果在平日里,師生的關系是融洽的,那么在進行課堂互動的時候,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積極性也會是很活躍的;但是,如果不是這種融冾的關系,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學生就會有所抵觸,甚至是不愿意聽講,最后導致學習效果不佳,這對于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來說都是個痛心的結果。所以,良好的師生對于教學互動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表明:在語文的學習中,如果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去,那么,學生由于參與面的廣泛,他們對于語文活動的參與度也就會加深,思維也就更加的跳躍,這樣就能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如果學習的氛圍較為沉悶的話,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降低,對于學習也會更加的怠慢,積極性也會有所降低,這樣的話,對于教師來說,他們的教學熱情也會受學生的課堂氣氛而降低;對于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效果也不會有很大的進步。所以采取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采取互動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是有效的方法。對于語文的教學來說,只有不斷地進行總結與改進教學方式,這樣語文的教學課堂才會有一個新的發(fā)展,也使得學生以及教師能夠更好地進行語文方面的教育與學習。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能推進語文教學的進步,又能使得學生的語文知識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王琴,教師,現居山東棗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