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接見外賓,需乘車由中南海西花廳去北京飯店理發(fā)刮臉,他再三提醒司機要記賬交費,說:‘從西花廳到北京飯店算私事,從北京飯店到人民大會堂才是公事,你不要籠統(tǒng)搞錯了?!边@是《四十年》一書中記述的周恩來的小則“逸事”。該書是長期在周總理身邊工作的童小鵬晚年撰寫的,披露了總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事,其中大量廉潔奉公的事跡以前人們并不知曉。
讀來令人感動。
周總理有一句口頭語,是“正己率下”,他的“正己”也正達到苛刻的程度。乘車決不允許“籠統(tǒng)搞錯”是一例。他作報告,報刊發(fā)表后,稿費從來分文不收。其他如,國務院召開會議,常常過午還不能結束,食堂便準備工作餐,周總理規(guī)定標準是“四菜一湯”,每人都要交錢交飯菜票,誰也不準例外。他還堅決反對裝修國務院會議廳的建議,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他也反對部委建樓堂館所、搞高檔裝修,1959年,水利部在密云水庫附近興建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他得知后,很不高興地批評水利部,水利部黨組立即決定將這幢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筑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yè)部一個研究所,并向中央作了深刻檢查。這正是“正己率下”的力量。
周總理的這種精神、情懷和表率,其實是老一輩革命家的集體寫照,也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正是靠著這樣一種精神、情懷和表率作用,共產(chǎn)黨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和擁戴,黨也擁有了深厚的執(zhí)政之基。周總理永遠活在人民心中,就是最為生動的闡述。
然而,也有那么些黨員干部卻以為執(zhí)政了,權柄在手,反其道行之。他們不僅做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甚至認為是“公家人”、領導干部,衣食住行都應由公家負擔,且還有“理論”。廣東汕尾市原副市長馬紅妹家里的一應開銷全部由公家支付,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概由秘書打理,連外出開會購買衛(wèi)生巾,也叮囑隨行人員“莫忘開發(fā)票”。她的“理論”是“我認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的、用的都應該是公家的”,接受審查時還號啕大哭說:“我想不通,想不通,我是人民的公仆,我花人民的一點錢算什么?!”云南麻栗坡縣原縣委書記趙仕永不僅貪污受賄近500萬元,也是個“報銷狂”,大到萬元以上的彩電、冰箱、皮包、手表,小到幾元的洗漱用品、襪子等,全部公款報銷。他的“理論”是:“我是縣委書記,有報銷的便利條件。現(xiàn)在當官的哪個不這樣,大家都這樣做,我也這樣做,正常??!”這些年,這樣的貪官可謂不絕如縷。
如此貪婪,聳人聽聞。這些個貪官的行徑,在老一輩革命家面前,是徹底暴露出了丑陋的面目,也讓人感到,貪官那種極盡揩油之能事的“下三濫”超出了人們的想象。而且,究其實,他們的所謂“理論”都不過是掩蓋貪欲的“遮丑布”。
雖然貪官“面目可憎”,其“理論”不過是“遮丑蓋臭”,然而,我們還是要問,他們何以如此振振有詞,或者說,如此恬不知恥?
說到底,還是在于拋棄了黨的宗旨,丟失了理想信念。如此,必然是認為當官即必須要發(fā)財,把當官當生意做,通過當官發(fā)財,于是,抬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的、用的都應該是公家的”的“理論”,鮮廉寡恥地將自己(家)“綁”到公家的賬簿上,而且認為官越大就越有便利條件,像“我是縣委書記,有報銷的便利條件”之類的,便不可避免地如堤之管涌,他們也真正成了“損公肥私”。
對照老一輩革命家的嚴于律己、大公無私,那些貪官不用說,就是現(xiàn)在相當一些黨員干部也都應該覺得汗顏。這就需要不斷地加強黨的宗旨和理想信念教育,認真學習黨章黨規(guī)黨紀,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使黨員干部樹立起正確的義利觀,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清正廉潔。同時,扎緊制度籬笆,使貪官無揩油之“縫隙”。
當然,對黨員干部個人來說,人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有沒有“不要籠統(tǒng)搞錯了”的襟懷。這是廉潔自律的“原點”。
圖:王恒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