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鄭人丟三落四,又十分邋遢,整天趿(tā)拉著一雙破鞋東跑西跑。一天,他的鞋實在是破得沒法穿了,他這才準備到集市上買雙新鞋。
買鞋總得有尺寸吧,于是他找了根草繩,拿起那雙只剩下鞋底的破鞋,比畫了半天,量好了鞋底的長度,然后隨手將草繩放在了凳子上。
一會兒,鄰居何寶喊他一起上集市,鄭人答應(yīng)了一聲,就光著腳,跟著走了,卻把草繩忘在了家里。到了鞋店,他才發(fā)現(xiàn)沒有帶草繩,于是轉(zhuǎn)身要走。
鞋店掌柜奇怪地問:“你剛說要買鞋,挑了半天,怎么又不買了呢?是不滿意這鞋子的款式,還是不滿意這鞋子的價格?”
鄭人嘆了口氣,說:“別提了,我出門走得急,量好尺寸的草繩忘記帶來了?!?/p>
掌柜看了看他的腳,說:“我看你這雙腳,穿42碼應(yīng)該差不多了。你就買這個尺寸的鞋吧!”
說完,掌柜拿了一雙42碼的鞋遞給鄭人。鄭人一看鞋,眼珠一瞪,說:“這么大!不行不行,我在家里量過,我這雙腳只能穿26碼的鞋?!?/p>
掌柜另外拿出了一雙26碼的鞋,看著鞋,不由得笑著說:“你能穿這么小的鞋嗎?這是小孩子穿的,難道你要削足適履嗎?”
“瞧你這話說的,用刀削腳不疼嗎?”鄭人不高興了。
一旁的何寶插話道:“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記錯了?這26碼的鞋我都穿不了?!?/p>
“就是26碼。我沒記錯?!?鄭人拿著26碼的鞋,肯定地說。
“我知道其中的原因了,你量出的尺寸的單位應(yīng)該是厘米???,26碼對應(yīng)18厘米,42碼對應(yīng)26厘米?!闭乒裰钢映叽a對照表,“26碼的鞋可是比42碼的鞋足足短了(26-18)÷26=?!?/p>
“我給你出個主意吧,你現(xiàn)在就向掌柜借尺量腳的長度,或者直接試穿,不就行了嗎?”何寶提議說。
“我寧可相信量好尺寸的草繩也不相信自己的腳,再說我的腳這么臟,要是試穿,不是把人家的鞋子都穿臟了嗎?不行不行,我還是回家去取草繩吧!”說完,鄭人轉(zhuǎn)頭就離開了。
掌柜笑道:“真拿他沒辦法,這么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的人太少見了!”
等鄭人回家取來了草繩,集市已經(jīng)散了。
知識一點通
鞋子的尺碼又叫鞋號,常見有以下標法:國際碼、歐洲碼、美國碼和英國碼,其中國際碼表示的是腳長的毫米數(shù)。
我國常采用國際碼或歐洲碼來衡量鞋的大小,35、36之類的鞋碼即為歐洲碼,但我國所使用的歐洲碼的一個碼數(shù)差為5毫米,也就是說36碼的鞋比35碼的鞋長5毫米,即有厘米數(shù)×2-10=碼數(sh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待事物要會靈活變通、隨機應(yīng)變,不能墨守成規(guī)、死守教條。更多精彩成語故事,盡在《奇趣百科》(成語故事),郵發(fā)代號:48-206。